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同伴教育理念因其在实践中具有强操作性、高实效性,逐渐得到了一线班主任的认同。下面本人谈谈同伴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发挥榜样效应,树立良好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树立榜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现实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班里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孩子,平时家庭教育缺失,无法避免的有一小部分学生染上社会恶习,如沉迷网络、小偷小摸等。为了让这些孩子重回“正道”,我综合观察了解、调查访问、民主推选等方式,在班中评出表现优秀的“守望天使”。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等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营造出浓郁的正能量氛围。
小华是第一位获评“守望天使”的留守孩子,他一家五口,父母长期外出打工。长兄如父,懂事的他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喂家畜,拾掇家务,照料弟弟妹妹洗漱、吃早餐,然后才赶着上学。中午、晚上,他同样有着干不完的活。如果弟弟妹妹的身体不适,那他就更忙了。但他从不抱怨,从不泄气,只是踏踏实实地尽好自己的责任,不但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成绩在班中总是名列前茅。当我在班上详细讲述他的故事时,我看见不少学生的眼眶湿了,平日调皮的孩子也陷入沉思……自评选“守望天使”以来,我班上的留守孩子尤其是问题生的表现好了许多,私底下我问过原因,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小华他们能做到那么好,我也能做到。”
合理配置小组,促进合作互助
现在不少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包容心,亟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为此,许多教师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当前很多的班级都成立了学习小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互助。不过,多数小组是教师依据学习成绩来划分的,条件狭窄单一,不利于同伴间互促共进,多元化发展。其实,除了学业成绩,我们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性格、品行等分组,以更好地取得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效果。可以把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或进行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或开展某项活动,让他们在共同的目标前齐心奋进。也可以给各小组起个有特色的名字,提出鼓舞人心的口号或者设定高度认同的团队目标,让各成员彼此激励,共同努力。比如,我班上的“思远”小组,意为“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小百灵”小组,则充分体现了组员爱好音乐的特点……学生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后,学习中如果遇到问题,就会一起想办法、找对策,有了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也会互相分享;生活上有了烦恼,同样会互相倾诉、互相开导。
引导同伴干预,强化集体意识
青少年比较容易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来自同伴的压力远比来自教师的压力有效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协作意识和大局观念。班里的各“利益共同体”成立伊始,我就明确提出:“小组成员间有互相督促的责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我没有采取惩戒性质的“连坐制”,而是采用加分制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每个小组基础分数是100分,哪个小组成员表现优异,所在组就加分,反之就扣除一定分数,每五周对优秀小组表彰一次,而后分数重归基础分,如此循环,以免导致因分数差距过大,造成低分小组破罐破摔,高分小组傲慢随意的情况。我相信,在班级里大张旗鼓地奖励先进,一定能够极大地刺激中等、激发后进,从而在班中营造出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风气。果然,各小组成员为了能够赶超其他小组,都能够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尽量不给小组拖后腿,即使有个别学生偶尔“开小差”,也马上有其他同伴告诫提醒。
将同伴教育理念运用于班级管理,能够彰显“以生为本”的思想,有助于体现班级的亲和力,有助于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将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古语云“郡县治则天下安”,這句话套用在班级管理上就是“小组治则班级安”。
发挥榜样效应,树立良好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树立榜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现实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班里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孩子,平时家庭教育缺失,无法避免的有一小部分学生染上社会恶习,如沉迷网络、小偷小摸等。为了让这些孩子重回“正道”,我综合观察了解、调查访问、民主推选等方式,在班中评出表现优秀的“守望天使”。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等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营造出浓郁的正能量氛围。
小华是第一位获评“守望天使”的留守孩子,他一家五口,父母长期外出打工。长兄如父,懂事的他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喂家畜,拾掇家务,照料弟弟妹妹洗漱、吃早餐,然后才赶着上学。中午、晚上,他同样有着干不完的活。如果弟弟妹妹的身体不适,那他就更忙了。但他从不抱怨,从不泄气,只是踏踏实实地尽好自己的责任,不但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成绩在班中总是名列前茅。当我在班上详细讲述他的故事时,我看见不少学生的眼眶湿了,平日调皮的孩子也陷入沉思……自评选“守望天使”以来,我班上的留守孩子尤其是问题生的表现好了许多,私底下我问过原因,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小华他们能做到那么好,我也能做到。”
合理配置小组,促进合作互助
现在不少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包容心,亟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为此,许多教师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当前很多的班级都成立了学习小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互助。不过,多数小组是教师依据学习成绩来划分的,条件狭窄单一,不利于同伴间互促共进,多元化发展。其实,除了学业成绩,我们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性格、品行等分组,以更好地取得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效果。可以把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或进行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或开展某项活动,让他们在共同的目标前齐心奋进。也可以给各小组起个有特色的名字,提出鼓舞人心的口号或者设定高度认同的团队目标,让各成员彼此激励,共同努力。比如,我班上的“思远”小组,意为“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小百灵”小组,则充分体现了组员爱好音乐的特点……学生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后,学习中如果遇到问题,就会一起想办法、找对策,有了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也会互相分享;生活上有了烦恼,同样会互相倾诉、互相开导。
引导同伴干预,强化集体意识
青少年比较容易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来自同伴的压力远比来自教师的压力有效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协作意识和大局观念。班里的各“利益共同体”成立伊始,我就明确提出:“小组成员间有互相督促的责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我没有采取惩戒性质的“连坐制”,而是采用加分制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每个小组基础分数是100分,哪个小组成员表现优异,所在组就加分,反之就扣除一定分数,每五周对优秀小组表彰一次,而后分数重归基础分,如此循环,以免导致因分数差距过大,造成低分小组破罐破摔,高分小组傲慢随意的情况。我相信,在班级里大张旗鼓地奖励先进,一定能够极大地刺激中等、激发后进,从而在班中营造出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风气。果然,各小组成员为了能够赶超其他小组,都能够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尽量不给小组拖后腿,即使有个别学生偶尔“开小差”,也马上有其他同伴告诫提醒。
将同伴教育理念运用于班级管理,能够彰显“以生为本”的思想,有助于体现班级的亲和力,有助于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将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古语云“郡县治则天下安”,這句话套用在班级管理上就是“小组治则班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