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百以内的加减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怎样上好复习课,力求培养学生数感、运算能力、应用能力、符号意识、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习复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复习课也可以如此曼妙.
【关键词】 自主;提问;练习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 ,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 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一课,谈谈对复习课的一些思考.
一、设计个性自主复习单,创设灵动多彩课堂
郑毓信教授讲过学习要“求联、求变、求用”. 那我们教师能否在复习课上,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沟通、变化?点不要多,面不要多,让学生做“布题者”,带着问题思考. 本节课设计了一份《百以内的加减复习评研单》.
第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形成一条知识链. 每个知识点还分为“我的例子、错例分析、我的提醒”. 让学生从平时的作业中学会找错例,对错例进行归类,分析错因,有效利用错题的价值,让“错误”变成“美丽”的资源.
第二部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编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复习单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用表格、文字、画图、括线、问号等方式,这里列举一部分作品:
(1)用符号来呈现. 学生用圆圈代表数据,从30个圆圈里去掉18个,然后用虚线框出18个,剩下的就是12个. 从具体到抽象,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对符号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促进符号意识的培养.
(2)用括线和问号的方式呈现. 求和或者求部分数,问号的位置不同,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表达. 用符号思考和表达,简洁明了,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这里只列举了代表性的作品,可见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采用多样化的题材,整理出充满个性化的复习评析单. 这样的复习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习更加自主灵动、新颖灵活.
二、提出扎实有效问题,感受思维深度内涵
提出“好”的问题是引领学生走进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举的例子中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不管是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它们的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回答:竖式计算数位都要对齐,先从低位算起,再算十位.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先从低位算起?如果先算十位出现什么问题呢?
生回答:从低位算起为了简便、快捷. 如果先算十位,十位算好了,个位如果满十或者退位,还要再从十位进位或者退位,麻烦多了,所以先从低位算起.
生:不同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标注的位置不同,一个满十进一,一个是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
另外,在复习二中:(1)在18 12 = 30中,学生出现两种类型:
类型1:已有的 还剩的=原有的 类型2:一部分 另一部分 = 总数
师:同学们,想一想,不管是买东西,还是吃苹果,或者去掉图形等,如果脱去它们的外衣,你还认识吗?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什么时候用加法呢?
总结:一部分 另一部分 = 总数 板书:加数 加数 = 和 (2)在30 - 18 = 12中,学生出现这样的类型:
类型1:原有 - 已有 = 还剩 原有 - 还剩 = 已有 类型2:一部分 - 另一部分 = 两数相差多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给多少就一样多等)
师:在这些题目中,不管原有多少,买走,求还剩,或者求两个数相差多少,它们有没有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总结:被减数 - 减数 = 差(相差关系)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亮点,让学生清晰地掌握用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求联、求通、求变.
三、设计有趣生动练习,巩固系统严密方法
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一)对比练习
妈妈买回来40个糖果,第一天吃掉18个,第二天吃掉12个,两天一共吃掉多少个糖果?妈妈买回来40个糖果,第一天吃掉一些,第二天又吃掉一些后,还剩下18个,两天一共吃掉多少个糖果?
(二)开放练习
1. 下面哪个条件合适?
篮子里有20个苹果, ,梨比苹果少几个?①8个梨 ② 卖出8个梨
2. 四人一起来到了一家商店,都想买同一个洋娃娃,每个人都买了一个后,喜羊羊:我还剩20元,懒羊羊:我还剩30元,美羊羊:我还剩10元,灰太狼:我还剩5元. 问题:你知道谁带的钱最多呢?谁带的钱最少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道看似平常的题目,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了宽度、广度、深度.
这样的复习课学生会上、乐上,老师也想教、乐教!教学只有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教师需要适度地放手,才能真正凸显学生学的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贲友林.现场与背后——“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关键词】 自主;提问;练习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 ,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 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一课,谈谈对复习课的一些思考.
一、设计个性自主复习单,创设灵动多彩课堂
郑毓信教授讲过学习要“求联、求变、求用”. 那我们教师能否在复习课上,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沟通、变化?点不要多,面不要多,让学生做“布题者”,带着问题思考. 本节课设计了一份《百以内的加减复习评研单》.
第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形成一条知识链. 每个知识点还分为“我的例子、错例分析、我的提醒”. 让学生从平时的作业中学会找错例,对错例进行归类,分析错因,有效利用错题的价值,让“错误”变成“美丽”的资源.
第二部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编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复习单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用表格、文字、画图、括线、问号等方式,这里列举一部分作品:
(1)用符号来呈现. 学生用圆圈代表数据,从30个圆圈里去掉18个,然后用虚线框出18个,剩下的就是12个. 从具体到抽象,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对符号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促进符号意识的培养.
(2)用括线和问号的方式呈现. 求和或者求部分数,问号的位置不同,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表达. 用符号思考和表达,简洁明了,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这里只列举了代表性的作品,可见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采用多样化的题材,整理出充满个性化的复习评析单. 这样的复习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习更加自主灵动、新颖灵活.
二、提出扎实有效问题,感受思维深度内涵
提出“好”的问题是引领学生走进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举的例子中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不管是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它们的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回答:竖式计算数位都要对齐,先从低位算起,再算十位.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先从低位算起?如果先算十位出现什么问题呢?
生回答:从低位算起为了简便、快捷. 如果先算十位,十位算好了,个位如果满十或者退位,还要再从十位进位或者退位,麻烦多了,所以先从低位算起.
生:不同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标注的位置不同,一个满十进一,一个是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
另外,在复习二中:(1)在18 12 = 30中,学生出现两种类型:
类型1:已有的 还剩的=原有的 类型2:一部分 另一部分 = 总数
师:同学们,想一想,不管是买东西,还是吃苹果,或者去掉图形等,如果脱去它们的外衣,你还认识吗?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什么时候用加法呢?
总结:一部分 另一部分 = 总数 板书:加数 加数 = 和 (2)在30 - 18 = 12中,学生出现这样的类型:
类型1:原有 - 已有 = 还剩 原有 - 还剩 = 已有 类型2:一部分 - 另一部分 = 两数相差多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给多少就一样多等)
师:在这些题目中,不管原有多少,买走,求还剩,或者求两个数相差多少,它们有没有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总结:被减数 - 减数 = 差(相差关系)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亮点,让学生清晰地掌握用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求联、求通、求变.
三、设计有趣生动练习,巩固系统严密方法
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一)对比练习
妈妈买回来40个糖果,第一天吃掉18个,第二天吃掉12个,两天一共吃掉多少个糖果?妈妈买回来40个糖果,第一天吃掉一些,第二天又吃掉一些后,还剩下18个,两天一共吃掉多少个糖果?
(二)开放练习
1. 下面哪个条件合适?
篮子里有20个苹果, ,梨比苹果少几个?①8个梨 ② 卖出8个梨
2. 四人一起来到了一家商店,都想买同一个洋娃娃,每个人都买了一个后,喜羊羊:我还剩20元,懒羊羊:我还剩30元,美羊羊:我还剩10元,灰太狼:我还剩5元. 问题:你知道谁带的钱最多呢?谁带的钱最少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道看似平常的题目,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了宽度、广度、深度.
这样的复习课学生会上、乐上,老师也想教、乐教!教学只有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教师需要适度地放手,才能真正凸显学生学的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贲友林.现场与背后——“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