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也可以如此曼妙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busi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百以内的加减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怎样上好复习课,力求培养学生数感、运算能力、应用能力、符号意识、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习复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复习课也可以如此曼妙.
  【关键词】 自主;提问;练习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 ,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 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一课,谈谈对复习课的一些思考.
  一、设计个性自主复习单,创设灵动多彩课堂
  郑毓信教授讲过学习要“求联、求变、求用”. 那我们教师能否在复习课上,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沟通、变化?点不要多,面不要多,让学生做“布题者”,带着问题思考. 本节课设计了一份《百以内的加减复习评研单》.
  第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形成一条知识链. 每个知识点还分为“我的例子、错例分析、我的提醒”. 让学生从平时的作业中学会找错例,对错例进行归类,分析错因,有效利用错题的价值,让“错误”变成“美丽”的资源.
  第二部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编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复习单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用表格、文字、画图、括线、问号等方式,这里列举一部分作品:
  (1)用符号来呈现. 学生用圆圈代表数据,从30个圆圈里去掉18个,然后用虚线框出18个,剩下的就是12个. 从具体到抽象,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对符号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促进符号意识的培养.
  (2)用括线和问号的方式呈现. 求和或者求部分数,问号的位置不同,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表达. 用符号思考和表达,简洁明了,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这里只列举了代表性的作品,可见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采用多样化的题材,整理出充满个性化的复习评析单. 这样的复习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习更加自主灵动、新颖灵活.
  二、提出扎实有效问题,感受思维深度内涵
  提出“好”的问题是引领学生走进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举的例子中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不管是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它们的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回答:竖式计算数位都要对齐,先从低位算起,再算十位.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先从低位算起?如果先算十位出现什么问题呢?
  生回答:从低位算起为了简便、快捷. 如果先算十位,十位算好了,个位如果满十或者退位,还要再从十位进位或者退位,麻烦多了,所以先从低位算起.
  生:不同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标注的位置不同,一个满十进一,一个是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
  另外,在复习二中:(1)在18 12 = 30中,学生出现两种类型:
  类型1:已有的 还剩的=原有的 类型2:一部分 另一部分 = 总数
  师:同学们,想一想,不管是买东西,还是吃苹果,或者去掉图形等,如果脱去它们的外衣,你还认识吗?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什么时候用加法呢?
  总结:一部分 另一部分 = 总数 板书:加数 加数 = 和 (2)在30 - 18 = 12中,学生出现这样的类型:
  类型1:原有 - 已有 = 还剩 原有 - 还剩 = 已有 类型2:一部分 - 另一部分 = 两数相差多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给多少就一样多等)
  师:在这些题目中,不管原有多少,买走,求还剩,或者求两个数相差多少,它们有没有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总结:被减数 - 减数 = 差(相差关系)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亮点,让学生清晰地掌握用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求联、求通、求变.
  三、设计有趣生动练习,巩固系统严密方法
  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一)对比练习
  妈妈买回来40个糖果,第一天吃掉18个,第二天吃掉12个,两天一共吃掉多少个糖果?妈妈买回来40个糖果,第一天吃掉一些,第二天又吃掉一些后,还剩下18个,两天一共吃掉多少个糖果?
  (二)开放练习
  1. 下面哪个条件合适?
  篮子里有20个苹果, ,梨比苹果少几个?①8个梨 ② 卖出8个梨
  2. 四人一起来到了一家商店,都想买同一个洋娃娃,每个人都买了一个后,喜羊羊:我还剩20元,懒羊羊:我还剩30元,美羊羊:我还剩10元,灰太狼:我还剩5元. 问题:你知道谁带的钱最多呢?谁带的钱最少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道看似平常的题目,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了宽度、广度、深度.
  这样的复习课学生会上、乐上,老师也想教、乐教!教学只有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教师需要适度地放手,才能真正凸显学生学的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贲友林.现场与背后——“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 以往的课堂,因为受所用媒体的限制,有些环节中的互动性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做个课件就上课,往往会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以新媒体新技术为背景的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空间的延伸,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促进了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了教师“课件”的转变,把教师的“课件”变成学生的“学件”.  【关键词】 新媒体新技术;
高考牵动千家万户.考试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数学科更加突出了基础地位.由此我们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在此我就数学复习谈一点看法.  一、抓基础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生长点,没有掌握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就谈不上数学的各种能力,更谈不上应用.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应有别于新课教学,教师应该:1.梳理知识点.首先要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做到
【摘要】 类比法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类比法来联系旧知,探索新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建构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关键词】 类比;数学教学;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解决问题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一项基本的任务. 笔
【摘要】 错误是每个人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同时正确有效地指出错误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追求课堂的“完美”往往不顾“错误”这个生成资源,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势必会扑灭学生思维的火花. 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学生习题错误资源,通过“展示过程,反思提高”、“借题发挥,拓宽思维”、“一题多变,深层追问”、“归类整合,事半功倍”等四个策略来阐述作者
【摘要】 近年来,优化数学课堂、注重数学课堂实效性已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长期探索并希望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笔者从注重学生智慧的启发、提升课堂趣味性以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目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初中数学教师进行初中数学探索和追求的基本目
【摘要】 情景教学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初中数学教师不断进行探索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景教学;情感角度;激发兴趣  一、初中数学课堂上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1. 有助于从多个角度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初中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的教育教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自主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下面粗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让生活融入数学,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课标提
【摘要】 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要创设情景,唤醒自主学习意识;又要设计问题,拓展自主学习空间;还需挖掘教材,教会自主学习方法.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自主学习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但可塑性、模仿力很强,这时候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因势利导,很容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唤醒自主学习意识  数学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
【摘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培养逻辑思维的启蒙学科,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思考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做各种练习时,他们必然会出现很多错误,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数学练习效果的提高. 本文以“错误资源”为例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练习;设计策略;错误资源;利用现状;策略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
在函数应用这块内容中,经常会碰到求矩形最大面积的情况,或利用一元二次函数,或利用均值定理,学生容易按部就班,缺少积极主动,勇于探究的激情.如何把一个常见的问题挖掘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呢?“积极主动,勇于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治学态度,更是一种职业精神.而如何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心路历程;如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多一些积极主动;如何让学生有所探究有所发现,这些都值得教师深究.  一、情境再现  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