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龙舞”舞出了七段龙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rs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人类就以浓厚的兴趣拥抱厚重的龙文化。常将龙身设计成雄健的造型,绣成龙袍、塑成龙脊、做成龙船。“龙”的形象已经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至尊至贵。最普及的活动是,百姓经常通过舞龙来祈盼腾飞好运。
  江苏昆山先民对龙文化情有独钟,陆家镇与其他地方一样,一千多年之前就形成了舞龙习俗。不过,舞龙方式独具特色,在粗犷中见新奇,在豪放中见灵动,所以能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成为江浙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一朵奇葩。表演时,每人高举一段拙朴的“龙身”,上下翻舞,若即若离,断中带连,由于增加了舞龙难度,所以在龙舞大家族中拥有一席地位。
  陆家诞生《段龙舞》,是因为先有传说中的“断龙”事件发生。
  为民降雨反遭灾
  很久以前,陆家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数年未雨,河床干枯,田地开裂,庄稼无收,即使烧香求雨也无济于事,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正在大家焦头烂额之时,来了一位白发长老,他善于观云识天,认为必须先建龙王庙,然后虔诚祭祀,才能感动龙王赐雨。但百姓已极度穷困,无力出资,长老便慷慨捐助万贯银两。不日,一座富丽堂皇的龙王庙在陆家镇西的吴淞江边拔地而起。
  龙王庙建成后,香火缭绕,直冲云天,分水龙王的七太子闻香后,感知人间定有急难在烧香求拜,便当机立断私出天宫下凡观察。果然,大地如火,万物涂炭,七太子心急如焚,当即决定作法降雨。刹那间大雨倾盆,禾苗即刻焕发生机。当地百姓感激涕零,于是集聚龙王庙跪谢七太子。正在此时,玉帝获悉发生了七太子私出天宫的犯规事端,就命令分水龙王将触犯天规的七太子绳之以法,便将龙身斩断,分成七段,惩罚其陈尸大路。
  百姓悲悯念龙恩
  老百姓看到这个血腥场面后,既忿恨又怜悯。忿恨分水龙王好像是个袖手旁观的“冷血动物”。人说龙王呼风唤雨,紧急情况下总能居高临下,运筹帷幄,实施分水调水的魔法,将水灾转危为安,将旱灾化险为夷。为此,昆山很多地方都建有分水龙王庙,以谢龙王的治水大恩。但抱怨那次陆家地区发生旱灾后,不知何故,龙王无动于衷,而且还向乐善好施的七太子下了毒手。
  “龙生九子”中排行第七的太子常被看作聪明、善良的化身,所以当他得悉人间有难时,就敢于冒犯天规,私出降雨。不幸的是七太子居然为此被斩成七段,命丧人间。由此,百姓无比痛恨玉帝不怜民情照章法办,抱怨分水龙王盲目遵命而酿成命案,怜悯七太子落得了个“好人没有好报”的下场。
  面对此番景象,百姓都为七太子的遭遇抱打不平。虽然他私出犯规,但毕竟是在行善降雨消灾,不该落得死于屠刀的下场。虽然天规绝情,但是人间有爱。面对“断龙陈尸”的惨状,当地百姓化悲痛为力量,用独特的方法为龙七子歌功颂德,因此舞起了斩断的龙身,就诞生了别具一格的《段龙舞》。
  龙段接活舞如生
  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采用竹架、绸布,分别扎制成被斩成七段的龙头、龙身、龙尾,再描绘龙鳞,美化龙睛,装上长杆,就能各执“段龙”舞动起来。只见龙身紧跟龙头,龙尾摆活龙身,就看到了似断非断的鲜活形象,好像段龙死而复生。
  《段龙舞》一般由男性青壮年表演,尽显阳刚之气。他们身穿彩衣,腰系红带,在“急急风”、“走马锣”等时紧时缓的锣鼓点子伴奏下,有时像蛟龙出水、有时像腾龙翔云,有时像俊龙卧波,表现出生龙活虎的矫健姿态,总能博得围观群众的热烈欢呼。其中,舞动龙珠的演员更是脚步敏捷,出手不凡,时而翻跟斗、时而舞绝技,看得百姓目不转睛,然后掌声雷动。
  舞蹈动作中有“龙起水”、“龙打滚”、“龙腾云”、“龙脱衣”、“龙叩谢”等细节表现,把龙七子的爱心奉献和百姓的感恩情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观赏《段龙舞》,有壮怀和激情随龙迸发,似在为冤魂鸣不平,似在为新生唱赞歌。为了极尽对龙七子的褒扬,制作龙头时还常考究地装置出可转动的眼睛,在抒情段落中还表现出龙体栩栩如生的灵性。如在晚上舞龙时,还在龙身上装上彩珠,亮出彩灯,高潮时还在龙嘴中喷出烟火,真像一条生气勃勃的火龙在广场上闪耀光华,辉煌无比。每当狂舞段龙,就像一条活力四射的巨龙横空出世,心中立刻升腾起对龙七子的无限敬仰。即使接活了“段龙”,还有许多爱戴和怀恋的不了情,所以常在舞动“段龙”时调集另一民族图腾“手狮”,为“段龙”接骨疗伤,慰藉心灵,盼望“段龙”重回人间,继续行善。
  由于昆山陆家的《段龙舞》别有风味,所以入选《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并且还进入江苏省级的“非遗”保护名录。为了弘扬龙文化,最近几年,昆山陆家连续举办了多届全国性的龙舞邀请赛,《段龙舞》总是盛装亮相,赢得满堂喝彩。
其他文献
蓝印花布 底蕴深厚  在南通市内,有一个蓝印花布博物馆,这里可谓蓝印花布的一本百科全书。一进门就看到了两台木制织布机,屋子里、墙壁间,就连走廊上,都挂满了一排排蓝印花布及服饰成品,有花布、门帘、桌布、包袱布,也有被面、床单、枕巾、小儿肚兜,还有围裙、头巾、外衣等,动静结合的表演展示着古今蓝印花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述说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前世今生”。看着那静谧的蓝,纯净的白,
期刊
[摘 要]国画是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必须要对国画创作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表达。本文首先分析了国画创作中情感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几种情感在国画中渗透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国画 情感渗透 国画创作 临摹  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语言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国画画面上丰富的内容,也是传情达意的方法之一。在《还珠格格》中,小
期刊
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由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顺德区博物馆主办的“民俗与水神信仰研究——广东民俗学术研讨会”在美丽富饶的顺德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得到了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局)、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和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论坛上,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洪楚平,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肖海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期刊
春节的时候,广东江门开平县水口镇联竹乡镇濠、茂竹雨村的年货市场上鸡啼声四起,引来一群孩子围观,原来,吸引他们的不是真正的鸡,而是泥鸡玩具。  泥鸡在镇濠、茂竹雨村,有一段传说:某财主雇有一小长工,是个养着一只小公鸡的孤儿,人鸡相伴,形影不离。一次,孤儿不小心把黑豆、黄豆混杂了,财主限他一个早上要拣开来。孤儿正发愁时,只见小公鸡“喔喔”地叫唤,全村的鸡都来了,公鸡拣黑豆、母鸡拣黄豆,不消一个时辰,豆
期刊
在闽南婚俗中有一只“引路鸡”必不可少。“引路鸡”又叫“夫妻鸡”。姑娘定亲后,家长在备办嫁妆的同时,必须选购一对健壮无病的公鸡和母鸡,公鸡的要刚会啼明,母鸡必须即将下蛋。把这两只鸡养在笼中,好生侍候,保证其精神抖擞。到了女儿出嫁这天,父母扯几尺红纱绳,一头绑住母鸡的脚,一头捆住公鸡的脚,然后,把它们抱进新饭篮中,由两个女伴娘送到新郎家。待新娘入洞房,随即有人上前为“夫妻鸡”解绳,把它们放到婚床下。这
期刊
“踢鸡”盛行于土家族年轻姑娘们中间,每到农闲和农历正月,到处可见。土家族山寨踢的鸡有两种:一是草鸡,将干苞谷壳撕成1厘米宽的细条后,从蒂处往两边分成相等数,再用手揉搓几下而成;二是鸡毛鸡,即从外地传入的鸡毛毽。土家族少年儿童中间盛行的是就地取材,制作简便的草鸡。踢鸡的基本动作有:磕、勾、拐、盘四种。“磕”,用膝盖将鸡弹起;“勾”,用脚尖勾踢;“拐”,用脚外侧反踢;“盘”,用脚两侧交换向内踢。踢鸡的
期刊
今天的鲁西南、冀中一带农村,作为传统民俗,会在立春,民间称为“打春”的这一天,古人往往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在立春给孩子“戴春鸡儿”。  刚进腊月,家有孩子的农家婆媳,便从针线筐儿里翻捡出平日裁袄做裤时剪剩下的花布头儿,开始缝制“春鸡儿”。民俗上一般是村里或者是家里的老人缝制春鸡。鲁西南有些地区还会特意请孩子们未出嫁的姑姑给孩子缝制“春鸡儿”。  据老辈人说,“鸡”和“吉”同音,取个吉祥之意。其次,
期刊
鸡年到  公鸡向来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是吉祥的象征  今年不少人会选择将公鸡的形象作为吉祥物摆放在家里  用公鸡吉祥物作为风水摆件  想真正的吉祥如意,在摆放的朝向、位置等问题上都有讲究  五行缺金时:对于五行缺金的人,在房间的西方或者床头柜上摆放一只铜鸡可起到很好的补充五行效果。  居室缺角时:如果居室的正西方缺角,则不利少女(小女儿或1-12岁女孩子),少女难养,体弱多病,这时,你可以在正西方
期刊
“问岁占鸡骨”是云南景东彝族人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用鸡骨头来占卜吉凶,预测结果。占出的吉凶结果,却是“心动神知”十分灵应。因此,彝族人历来相信“鸡骨头不会哄人”。  占鸡骨看卦前,主人准备一只公鸡,不用母鸡和阉鸡,并且流传着“在家不听婆娘话,出门不看母鸡卦”的俗语,认为看母鸡和阉鸡卦不准。看卦一般是大年初二,要看卦时杀的鸡,先要把鸡脚洗干净,烧上几炷香,在堂屋向天地
期刊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无鸡不成宴。  春节到了,咱们中国人的餐桌上,鸡定是不可少的。  关于鸡的美食,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可是被国人折腾来折腾去,创造了N多传奇名菜。  沟帮子熏鸡,百年老字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鸡”之首,蜚声四方。始于清光绪十五年,创始人尹玉成因行善机缘偶遇光绪御厨,得皇家宫廷熏鸡秘方,建熏鸡坊,名“沟帮子熏鸡”。  沟帮子熏鸡号称除了四代老汤,十六道工序、三十种配料。选用一年生公鸡,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