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教育告别免费午餐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学费是留学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英国这次给本国及欧盟国家学生提高学费之后,引起世界各国学界的普遍关注。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在逐渐增加学费,只是梯度不同而已。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何况有许多国家已把教育当作一种产业来发展。这里的两篇文章是留学德国的学生所写,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们对德国可能将会取消免费高校教育(或者从小额收费到大额收费)的忧虑。
  2004年新年刚过,英国政府提高大学学费的法案在惊涛骇浪之中获得议会通过。从2006年起,英国本土大学生每年需要缴纳的学费将从1000英镑上升到3000英镑。值得我们高兴的是,这项法案仅针对英国本国学生,和海外留英学生无关。尽管如此,也引起世人的关注。在仍然实行免费高等教育的德国,尽管大学收取学费还只是朝野讨论的话题,联邦政府也曾在前年立法禁止对“第一学位大学教育”进行收费,但学费问题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今天的德国政界和教育界,恐怕谁也不会怀疑,德国免费大学教育的终结是早晚要来临的事情。
  
  高等教育是一种商品
  
  免费的高等教育已在德国施行多年,德国政界和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认同这样一种观点:高等教育不是社会福利,而是一种商品。德国大学生在校人数2003年已突破两百万,比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翻了一番。而政府在每名大学生身上的支出却从原来的一万多欧元降到了一万欧元以下,陈旧的大学校舍,平庸的科研水平,不堪重负的大学教授。而改变这一切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
  德国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各地州政府的教育拨出。以2002年的图宾根大学为例,全校该年的经费总数将近两亿欧元,其中四分之三来自州政府的教育经费,从其它途径获得的科研经费不到四分之一。在各州政府因经济拮据而大砍教育经费时代,开征学费已经成为德国各大学校长眼中必不可免的筹集资金的途径。
  为教育经费伤透脑筋的政治家也支持这项变革。基民党执政的巴-符州便是最早公开表态要改革免费高等教育的州政府。由德国知名媒体企业贝塔斯曼基金会资助的“高校发展研究所”(CHE)则成为了德国高校改革的思想库,为大学教改和收费提出了许多实际操作的模式。
  


  在以追求社会公正为立党之本的执政党社民党内,这两年支持大学收费的论点也逐步占据主流。社民党的两名政坛新秀——柏林市长沃弗莱特和前下萨克森州长嘉伯里尔都公开表示支持大学收费。这两名社民党少壮派人物的明确表态,使得社民党内部在学费问题上的力量对比产生了巨大变化。2004年年初,德国外长、绿党主席菲舍尔也表示,免费大学教育在德国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大学收费会影响到低收入家庭的弱势群体,这是反对大学收费者的一个主要论据。反对大学收费派认为,大学一旦开始征收学费,将剥夺大批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的受教育权。支持收费者则认为,在英美等采取收费高等教育的国家,普通家庭子女入大学的比例甚至高于德国。
  
  反对派抢先一步立法
  
  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长布尔曼女士是反对大学征收学费的领军人物。在学费呼声四起的背景下,这名出身贫寒的社民党部长依然起草了《高校框架法》,读法案2002年4月25日获得联邦议会通过。这个法案规定国立高等院校的“第一学位教育”不允许征收学费。
  在分权而治的德国联邦制体系内,德国宪法规定教育大权属于各州政府。《高校框架法》束缚了积极推动大学收费的各州政府的手脚,因此各州对于布尔曼和联邦政府的越权立法十分不满。2003年5月23日,由基民党主政的巴-符、巴伐利亚、汉堡、萨尔、萨克森和萨克森-安哈尔特等州向联邦宪法法院递交了诉状,状告《高校框架法》干涉了各州对教育政策的自决权。2004年联邦宪法法院将对这一起诉进行裁决。
  
  大学收费模式浮出水面
  
  一旦宪法法院裁决该法规违反宪法,将为德国大学收费打开最后一道大门。斯图加特大学校长弗里希对传媒说:2007年开始施行大学收费制度是比较可行的。而一旦学费开征,他相信各州会制定相应的标准,以避免学生因学费的高低而不正常流动。
  事实上,德国政界和教育界早已开始为收费做最后的准备,有关收费模式也次第推出。这些模式基本上都是在收费之外辅助一套学生贷款体系,即向大学生提供就读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的低息或无息贷款,由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年薪超过一定底线之后逐步归还。这种做法和目前英国施行的学费制度类似。
  
  争论避开向外国学生收费的话题
  
  英美等国大学对海外留学生的收费普遍远远高于本国学生。其基本理论依据在于,各国高等教育都需要由国家出钱资助——也就是本国纳税人的钱,海外留学生没有在就读国纳税的经历,因此也就无权享受这部分福利。目前尽管外国留学生在德国同样享受免费教育,但德国政府给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的助学金(Bafoeg),外国留学生则无资格申请。理论依据也是如此,如果外国留学生父母一方在德国纳税五年以上,则可具有申请这种助学金的资格。
  对于外国学生将来的收费标准问题,在德国大学界的学费讨论中目前尚无人提及。将来是否会参考英美体系,向外国留学生征收比德国学生更高的学费?鉴于德国大学因为语言文化等原因,在吸引外国学生上本来就不具有英语国家的优势,由此估计要求海外学生支付比德国学生更高的学费,至少在学费制度开始之初。不会被提到日程表上。
  


   拿“超龄”和“第二学位”开刀
  
  联邦政府的《高校框架法》只限定了各大学对“第一学位大学教育”不得收费,于是各州便纷纷拿不在法律保护之列的“第二学位学生”和“超长学生”开刀。德国大学和社会普遍向大学生提供各种福利和优惠,大学成为许多人的避风良港,有些学生在大学长期注册而不毕业,提供给大学生的社会福利也常常被滥用。在宪法法院尚未对《高校框架法》做出裁决之前,德国许多州都已经决定将对学习时间超长和从事第二学位学习的大学生进行收费。(见附表)
  目前已经开征的“第二学位”学费政策,将如何应用在外国留学生身上,至今还显得模糊不清。许多外国留学生在来德国就读之前,都曾获得本国基础学位,在德国的学习是否属于“第二学位”的学习,至今也没有比较权威的解释。另外,德国大学两种学位制度并行的现状——传统的Diplom,Magister学位体制和新引进的学士硕士学位体制,使得所谓的“第二学位”的认定也困难重重。
  首先对第二学位学生进行收费的北-威州在一份文件中说,在2004年4月以后来北-威州大学注册的外国学生,如果在欧盟之外国家曾获得过学位的话,将被认定为第二专业学生,需要缴纳学费。根据这个说法,2004年中国大学的学士学位毕业生在北-威大学交费没商量。但该文件又建议申请者事先向相关人士进行咨询,可见一个完全权威的说法也不存在。
  一旦大学收费的法律阻碍被清除,大学收费成为现实,那么“第二学业” 的争论,也就立刻成为多余。
其他文献
2004年6月28-30日,欧美同学会在北京举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会。中央统战部的主要领导和欧美同学会会长、副会长、各分会、各委员会、各专业协会主要负责人80余人到会,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讨论。研讨会包括主题报告会、专题研讨和座谈会,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广泛研讨新时期留学人员的使命,使这支特殊的力量更加广泛地融入祖国发展的宏伟事业,推动留学人员在留学报国的实践中为振兴中华做出新的贡献。
期刊
在南非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大学、理工大学和教育学院。南非有21所大学(其中2所大学以远距离教育为主),在校生40万人;15所理工大学(Technikon), 在校生19.4万人(其中一所理工大学以远距离教育为主);109所教育学院,在校生15万人。     南非大学的学制:     高等教育阶段 大 学 博士 2-4年 技术大学 技术博士 3-5年 教育学院 毕业证书 3年 硕士 1-2年 技术硕
期刊
7月17日、18日,欧美同学会秘书长、留日分会常务副会长于隶群率团赴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参观、学习、调研。参观团由北京化工研究院、中石油规划院、中科院地理所、清华大学等单位的20多名留日归国学者、化工专家组成。  17日早7点30分,参观团乘车由欧美同学会会所出发。在车上,于隶群首先介绍此行的目的。他说,应河北沧州临港化工园区管委会的邀请,应留日博士、沧州临港化工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召堂的邀请,留日
期刊
赴德留学要慎重    最近,德国部分私立语言学校和职业学校相继宣布倒闭或因经营困难,致使中国留学人员预交的学费、生活费等无法追回,造成损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此,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紧急提醒近期准备赴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务必要选择有教学质量保证、信誉好的德国学校,预交学费更要格外小心。   “柏林经济语言学院”(简称AMB)于2003年年底宣布破产。今年1月,由“普利格尼哲尔经济协会职
期刊
是否都有一个创业梦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肯定的是,这个梦永远不会太迟。    人生能有几回梦    李忠明今年58岁,膝下无儿女,在上海市北工业新区3层朝西的房子里有条不紊地主持着“海规生物科学技术公司”11个人的创业生活。远在美国事业有成的妻子每每询问他的情况,他总是先告诉她:血压不高,血糖也不高,还在上次的高尔夫球练习中打出了不错的成绩。李忠明笑着解释说:“人说留学生回国创业有3难:位子、妻子、
期刊
2004 年6月中旬,欧美同学会在法国巴黎成功地举办了“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与中外交流”研讨会。在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大力支持下,研讨会期间举办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图片展览”成为一大亮点,获得与会者的广泛好评。  为了广泛宣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精神,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为了弘扬留学人员留学救国、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使更多的海外学人从历史文献资料和事件记载中受到教
期刊
到哥伦比亚读书?没错!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负责文化教育的官员路易斯·柔阿先生,不聊不知道,一聊才发现,哥伦比亚的优势还真不少。    6个国家间互换名额招不满,你可以申请公派,一大笔费用就免了    柔阿先生告诉我们,根据中国和哥伦比亚两国政府间的文化和教育交流协议,每年都有6名留学生从哥伦比亚来到中国学习、进修、从事学术研究。对等的,中国也可以有6名学生学者赴哥伦比亚学习进修。
期刊
罗丹的“思想者”或者米勒(Millet)的“拾穗者”在法国北部的一个小城市进行了3个星期的展出, 对于这个远离文化产品供应的小城市的公众来说,这是一件极大的喜事,因为他们从来没去参观过博物馆。这就是围绕着年初拉开帷幕的“2004里尔年,欧洲文化之都”活动开展的大规模的“文化塔楼”行动。这一行动又被称作“12座城市,12个月,12场展览”,其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接触到文化遗产,使他们能看到那些专门
期刊
一张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坦桑尼亚使馆接见我们援外组长的照片,引起我无限的回忆。这不仅是一张记录我成长的照片,同时也记录了我国从请专家到派专家、从向外国学习到外国向我们学习、从接受外援到提供外援的历程。  1956年,我被选派到前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工程学院研究生院学习铁路经营管理,1961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局,接替苏联专家撤离后的工作岗位上。在哈尔滨铁路局,我创立了“小运输列车定点定线运行组织办法
期刊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到了德国,朋友们大都选择有熟人的城市去读书,或者至少也是要有个把认识的人才敢去、才放心,而我却不同。我只身一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施瓦本哈,去读那里的歌德学院。我来这里的目标很明确——ZOP(ZENTRALE OBERSTUFEPRUEFUNG,歌德学院高级证书)。要知道,考到这个证书的人就可以免考DSH而直接上大学了。     抢走我的德汉词典    印象中的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