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末清初的公私观及其当代启示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dhdhfdhs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自古“立公灭私”、“崇公抑私”等观念深入人心,而明末清初以“私”为本位的公私观肯定了大众的利益,在“公”与“私”的处理中提出“合私为公”,这对于构建当代社会公私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私观;“私”本位;当代公私观
  中国自古以来“崇公抑私”、“立公灭私”观念是主流思想,在公私关系中,先秦诸子百家皆以“公”为首,认为“私”是万恶之源,应被抑制。[1]而至两宋时期,这种观念被加强,朱熹以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将“私”与“公”完全对立。但这一观点在明末清初并没有被延续,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质疑传统的公私观,反对两宋的公私观,认为“私”在人的行为中有着推动力的作用,在否定“立公灭私”基础上提出了“私”本位的公私观念。
  一、明末清初“私”本位的抬头
  明清之际是公私观发展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思考“私”的存在价值,并将“私”作为人之本性的存在来辩护,其突出的代表人物有李挚、黄宗羲和顾炎武等。
  李贽认为“私”是自然法则,是“心性”的本质,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君与臣中,君对臣的爱护、赏赐是为了臣的忠心,而臣为君分忧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赏赐和更高的官职。父与子之间,父因子的出生而认为自家基业有了传承,所以对其悉心教导,子爱父则因父给了庇护。在这些案例中,上至君臣,下至父子之间都有“私”的存在,所以“私”是人与人社交关系的纽带,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被避免的。
  顾炎武认为 “私”是人具有的自然属性,因此不能被禁止,而是让它有实现的正确途径。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怀其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2]每个人心中都偏向于自己家庭,都有私心,这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的,既然不能避免,那就应该去寻找正确的途径实现。顾炎武从历史中寻找,认为古代先王尧舜禹三代理想的社会就是让“私”有了正确的途径而实现的,先王们对于“私”并不是禁止,而是“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用私来成就公,以达到王政,顾炎武用历史经验证明了“私”存在的正当性,认为“公”的实现不是通过灭“私”来实现,而是以“私”为起点来实现“公”,达到合私为天下公。
  黄宗羲亦认为每个人都有私心,但是大家都按照自己的私心行事无疑会影响到公利,这时便需要尧舜禹这样的圣君。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3]黄宗羲将“兴天下,除公害”定为君主的责任,设立了一个无私的君主,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认为 “天下”是众人的“天下”,而非君主一人的“天下”,君主应为百姓为先。对于众人之私,黄宗羲认为“寡欲”是被天理承认的,合理的顺应自然的“欲”是有存在意义的。黄宗羲对于“欲”的抵制可以说是针对君王私欲的抵制,因为在他看来君王的存在就是为引导和满足天下百姓的合理的私欲,若君王不知以天下人的私欲的满足为己任,而只为满足个人的一己之私,那么必然导致天下大乱,社会动荡。因此,黄宗羲将君王的大公和大众的私欲统一起来提出了“民本主义”。
  从以上代表人物的思想可以看出明清之际的公私观将“私”定义为合理的私欲,这种观点既是对“私”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公”的肯定,是明清公私观不同于之前传统公私观的最为明显之处。
  二、明末清初“私”本位出现的原因
  首先在政治中,随着君主专制的高度集中和明王朝的衰亡,“立公灭私”、“崇公抑私”的观念受到了冲击。明帝王为将权力集中在君主手中,废止丞相制,分权给六部,设立了只向帝王负责的锦衣卫和宦官制的东西两厂。至明中后期,皇权的高度集中和宦官的当权使得朝纲大乱,社会危机一步步加剧。这时士人们寻求拯救王朝覆灭之道,却发现“存天理,灭人欲”只是一个口号,于是先贤们开始思考为适应君王朝而建立的公私观是否正确。
  其次在思想上,明中后期私人书院大兴。私人书院不同于官学,官学是为适应科举选才,因此教学内容无外乎四书五经,死板单一,私人书院是以自由风格出现,学风自由,思想活跃。在书院大兴这种背景下,讲学之风亦大兴,各种思想开始碰撞,这使得士人的思想开始启蒙。而至明朝后期,书院又从讲学走向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其代表有东林书院。
  在经济上,明朝中后期统治者对经济控制的放松使得市民阶层快速壮大。万历九年,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将各个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征收合并为一条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使得更多的产品进入市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后“隆庆开海”使的海外贸易合法化,让中国的瓷器、纺织品及茶叶等进入海外市场,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市民阶层的大量出现,他们在拥有了财富时也要求更多的政治话语权,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中,这无疑是最不允许的。市民们受到了统治者的打压,他们的土地被强占,民房被毁。对此他们开始了反抗,在反抗中他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为了自身的利益,市民们开始寻求在思想上和道德上的肯定。
  三、明末清初公私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其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公”与“私”。公与私代表着两个利益团体,但这两个利益团体并不是完全分离对立的。人作为个体会追求自身利益,这种利益包括追求财富,谋取合法利益等,属于个人的私人领域。而“公”即公共领域的事务,如国家、政府、团体等,其是從私人领域的共同性上升为维护众人的整体利益。所以公与私是不能完全分离的,但这并不代表公与私没有界限,“公”代表着大众利益,如果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损害到大众利益则视为出界,法律的存在可以很好的守住此界限,为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做支点。
  其二,从公私关系处理上来说,需要做到公私兼顾。在当今社会中,公共利益代表着大众利益,其不可被侵犯,而私人利益也需得到保障,所以如何做到公私兼顾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有两点建议,第一,树立正确的公私观,树立集体原则。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集体利益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原则,认识到个体是集体中的个体,在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冲突时,个体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以集体利益为先。第二,正确认识“私”。自古以来认为“私”乃万恶之源,人因有私欲私心才做出了一系列违反道德的事。但明清之际的思想们从多种角度对“私”进行肯定,认为“私”是人所固有的,善于利用人的私欲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充分认识这一点,将 “私”积极的一面展现出来。
  四、结语
  纵观历史,公与私的矛盾贯穿着人类始终,本文探讨了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对传统“崇公抑私”、“立公灭私”的公私观的挑战,并分析了明末清初以“私”为本位的公私观出现的原因,试图以此为依据对当代公私观的构建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泽华,张荣明主编.公私观念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沈骅,合私为公与顾炎武的经世史论[J].船山学刊,2014,(1):127-132.
  [3] 张海晏,公私之辨——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思想主线[J].浙江社会科学,2016,(12):109-120.
  [4] 王中江,明清之际"私"观念的兴起及其社会史关联[J].湖南社会科学,2003,(4):150-153.
  作者简介:桑锦霞(1994—),女,汉,甘肃平凉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伦理学;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但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水利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措施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生态保护;有效措施  一、水利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水利规划设计标准缺乏统一性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面积广阔,不同的地区又会在地
期刊
摘要:新时期事业单位经营发展中,组织人事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组织人事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为单位改革提供强大的组织支撑与队伍保障。本文首先针对事业单位组织人事工作内容,其后阐述了事业单位组织人事工作基本要求,并就新时期事业单位组织人事工作的开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可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组织人事;工作内容;要求;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发展形式严峻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但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量的提高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劣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农村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由诸多原因造成,但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因此,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社会主义  引言  要想有效建设社会主
期刊
摘要:涉及民间借贷的夫妻共同债务纠纷案件的裁判结果对婚姻、家庭影响极大,法律和司法解释如何公正认定夫妻共同债务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在最高人民法院施行《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之后,实践中对认定夫妻共同债务标准认识存在的争议一定程度减弱。《民法典》第1064条、1065条虽然界定了夫妻共同债务,但其内涵仍过于宽泛和模糊。以私法自治为原则,重新审视夫妻共同债务的分类标准问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提高,国家对农村基础产业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如今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在多种方面受到了一定制约,找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并且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并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是当前需要相关人员引起深思的主要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依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和发展途径,旨在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提升高生活幸福水平。  关键词:技术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企业文化作用的合理发挥可以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使得整个职场的工作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因此企业文化从出现到现在一直被企业领导人所认可并且重视,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的愿景以及价值观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职场中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粮。本文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
期刊
摘要:明代剧作家朱素臣创作的传奇剧《十五贯》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经典剧目。而传奇《十五贯》原是根据宋元话本《错斩崔宁》改编而成的。本文拟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创作主体来分析明传奇《十五贯》改编的内在意蕴,借此透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审美追求及作者创作主旨等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十五贯;话本;传奇;文人剧作家  宋元话本《错斩崔宁》最早记载了“十五贯”的故事。小说以“十五贯”为线索,讲述了因“戏言”而引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发展,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廣的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现阶段教育高校思政教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实情,对思想政治教学进行积极优化和创新,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助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关键词:高校;思想整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创新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的背景下,从现阶段基础类教育的思政教育实情来看,思政教育并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可以了解到,思政课程教学开
期刊
摘要:地理信息生成系统有着很强的空间地理数据规划和分析优势,人们通过地理信息生成系统和地图制图系统可以更好的对客观世界进行了解。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实现地理信息生成系统和地图制图的有效结合,可以满足不同数据信息的需求,减少信息误差和重复性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就以地理信息生成和地图制图一体化为研究主题,对两种数据表达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对两者的深入探究和实现两种模式的有效结
期刊
摘 要:为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满足当代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本文对新媒体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并从与时俱进的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实践的革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等角度入手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未来的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