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史记》探究性研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錢梦龙曾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要解决此间种种弊端,课堂就必须建立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质态上,进行探究性教学,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生命空间。以《史记》探究性研读为突破口,具体来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宽度:占有大量助学资料
   无论节选自哪里的文言文,一旦进入教材,必然要从属于课程,便必然要接受课程目标的裁剪,只留下能够适应课程需要、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的那部分。《史记》作为一部大部头的文学性、历史性著作,我们应为学生指定范围: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不妨参看《史记·晋世家》;学习《鸿门宴》时不妨参看《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时不妨看看全文学习;《苏武传》时不妨参看《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自序》和《史记·报任安书》。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占有大量助学资料,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深度的思考。
   二、温度:开放环境激发智趣
   (一)学习单监控进度
   由于阅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大部分要放在课下,这就必须要制定学习计划来监督督促阅读进度,以此来检查学生的阅读质量。在课程开始之际,每周的阅读材料和阅读计划提前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每周都完成一张阅读学习单,主要任务是记录初读感受和初读疑惑,完成读书摘要:
   1.画出人物关系图
   2.本篇中你最敬佩的人物形象是(
其他文献
统编版语文教材构建了多层次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提示、预习(阅读提示)、注释、练习、写作技巧的点拨、探究性学习、阅读链接,等等,力求使教材不只是教师的教本,还要是学生的学本。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教材的编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为学生考虑,适应学生自学的需要。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鲁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
实录呈现:   (课前5分钟)指导学生读书。   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台阶”而不是“父亲”?   师:你呀,把老师问住了,等你深入理解完课文后自会明白。   初读课文,文中出现了几个台阶?   生:旧台阶和新台阶,   师:旧台阶共有几阶?   生:3阶,新台阶共有9阶。   师:父亲对两个台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表
语文教学应坚持立德树人为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不断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而当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严重,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量偏小、阅读能力下降。对此,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是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最重要的体现,是通过学科知识的不断学习强化学生正向的价
“张力”原本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意为“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作用力”,而在哲学中,张力则是表示事物的矛盾或不相容。但是在文学作品中,那些看似矛盾或不相容的人或事物在一起作用所产生的力量,却让文本中许多潜在的信息得以彰显,使得文本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文学作品中文本张力产生的最大来源,莫不在于作者对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在余华的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作者运用了一些相似的叙事技巧,扩大了其文本张
一、考点   高考考查新闻阅读,从选材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形式:一种是连续性文本,另一种是非连续性文本。   从考点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六个方面: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二、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三、分析新闻思想内容;四、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五、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六、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下面我们主要结合连续性文本来解读“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这个考点。   二、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有一种悲凉叫温馨,有一种绝望叫希望,这是我品读《项脊轩志》所产生的刻骨铭心的感觉。归有光用平淡如水的文字抒写至真至诚的性情,用悲苦苍凉的人生烘托弥足珍贵的亲情;是历历在目、活灵活现的亲情温暖了我的心灵,是多灾多难、无可掌控的悲凉冰冻了我的希望。对于归有光,我除了悲悯还是悲悯,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项脊轩志》借一座百年老屋的沧桑变迁和三位女性的悲苦离世反映一种失败的人生与悲凉的生活,让人产生一种寒
从内容的编排上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外古诗词一方面保留了原有的课下注释,并排版到诗词的右面;另一方面舍弃了人教版原来用于导读的“提示语”,增加了诗词下用于助学的“赏析”。   一、“赏析”带来的教学便利   “赏析”大多全面地提供诗句大意、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这一段“赏析”,就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诗词,对“赏析”内容的记忆和积累,更是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应考。2017年广州中考古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精美的艺术品是经过很多工序打磨、合作完成的,同样的道理,高中学生的一篇优秀的文章也需要多位学生的合作才能完成其“再生”。这就需要在写作中建立良好的写作共同体,这个写作共同体由教师、家长和学生组成,他们活动的时间相对自由,我们可以实现课上写作和课外写作结合起来。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承担命题者和点评者的角色,家长承担素材的搜集者和作品的分享者的角色,学生承担评价者的角色。这样的写
整本书阅读是当今教学的热点更是难点。整本书阅读根据阅读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特点建构不同的课型,能较好地提高阅读效益。我们根据“精致教学”的“教学主题精炼深刻、教学内容精当合理、教学方法精巧有效”三个维度为指导,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以读为主线分为导读课、研读课、享读课、温读课四种课型,以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目的化、结构化、序列化的阶梯阅读能力训练。   研读,即钻研阅读,是一种以获得较全面的知识为目的的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篇优秀课文的解读,除了基本的文体及其它工具性内容之外,更需要关注课文自身的内涵。当然,在应试背景下,这些内涵常常会由教师主动解读而学生跟在教师后面慢慢“领悟”,这个领悟的过程是被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因而学生的领悟结果,也多半是记住教师所强调的那些可以应付考试的所谓重点。严格来讲,这样的文本解读过程不是真正的文本解读,真正的文本解读一定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