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的认识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落实新课改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促进探究学习的有效进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对于接受学习来说,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分类的。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因此,有效的探究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新知识设立相应的情景,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探究与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
   一、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就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是探究性教学的首要特征。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堂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所以,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而且要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如在《说理》这节课的引入时提出:“如果用一根很长的钢缆沿赤道绕地球1圈,然后把钢缆放长10米,你想象一下,这时钢缆与地球赤道之间的缝隙有多大?你估计可以通过一头牛,还是一只老鼠?”由于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时,直观无法作出确定的判断,因此可以在学生广泛交流不同意见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说理”,从而感受“说理”是确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性的有力工具。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时,用“拉面”引入:假如拉面师傅一共拉扣了6次,你能算出共有多少根面条吗?也可让学生猜想: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0次将有多厚?这样引入,一是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合理设计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师生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探究学习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对于教师来说,让学生探究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要少一些思维含量小的问题。比如判别类的问题,代表性词语是“是不是”、“对不对”;描述类问题,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太难或太易都不适合探究,会减小探究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探索类问题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探究说明;设计一些发散类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较之其它学科,“一题多解”、“一题多结论”的现象在数学学科中表现突出。教师应设计或安排一些解题方法广泛,活动余地大的题目学生可以从解题入口的不同角度解决同一问题,也可以从同一入口得出不同结论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对于一些综合性问题,如方案设计、提出合理化猜想或建议、探索图形中满足条件的点、根据图形猜想结论等,都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提高思维的开放性,多角度、多纬度地解决问题。探索多样性的解题方法能够充分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探究中欣喜地看到一些出乎意料的猜想、令人眼睛一亮的答案、多彩紛呈的解答,等等。学生的聪明才智跃然纸上,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凸显。
   三、重视过程,积累探究的方法和经验
   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也是培养数学思想和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问题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探索,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归纳、类比获得合理猜想,并提供判断理由或证明;帮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在通过“用火柴棒摆正方形”研究正方形个数与火柴棒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得到了四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的方法,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探究探索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能否形式形式化的表达,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发展学生能否合乎逻辑地思考。引导学生不仅从已知条件向结论探索,而且从结论向已知条件探索,或者从已知条件和结论两个方面互相逼近。鼓励学生主动地表达和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其他文献
记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工作非常关键。   在工作中,笔者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及时总结得失,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肤浅的看法。    一、关爱学生搞好师生关系   沟通是融洽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润滑剂。班主任要深入
期刊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基础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中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等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知识,必须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1.优化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并注意到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知识呈现的系统性与
期刊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使新课改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这是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举措。在新课改当中,要想改进课堂教育教学行为,实现教育有效性,教师角色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教师角色具有权威性,教师们往往扮演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纪律的管理者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执行者的角色。在学生和家长的眼里,教师就
期刊
沈从文的《边城》是文学史上一件别致的精品,《边城》是歌颂人性的至美,“是表现人性美的力作”,“是人性美的赞美诗”,是一部理想的作品。既然是理想的,就不是现实的。边城是单纯的,每一寸都是真,每一寸都是善,每一寸都是美。在这片如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人们如此生活着:“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   一、真:真心、真诚、纯真   1.主人公翠翠与傩送之间最真
期刊
一   对于“短除法”这部分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是以“你知道吗?”的形式出现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所以,“短除法”这一内容,还是应该教给学生的。   1.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教师不可低估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短除法”是前人总结出来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一   课堂上,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教师是无法预料的。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数学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课堂上
期刊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过去,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大都采取以讲授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方式和以谈话为主的双向信息交流方式。这两种教学方法已不适应课改要求,而需要的是以“合作——探究”为主的综合信息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为此,笔者在教学《寻找春天》习
期刊
摘 要:许多事实表明,一个被教师所关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作为教师,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天职,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将心敞开,接纳教师,接纳教师的教育;才会主动拆掉隔阂的高墙,沟通情感;才会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写作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课外书,没有家人引导,缺乏生活经历,缺乏教师的细心指导。但是在教学中笔者渐渐领悟,想让他们写好作文,
期刊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带着兴趣学习,枯燥无味的知识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被动的学习也会变成主动。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   一、激趣导入,调动情智   要让体育课堂充满吸引力,引导
期刊
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工作认真的人,写东西写得比较好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语文老师训练学生作文,也要在这一点上注意,教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这种好习惯。  修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写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但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妥当,文字不会不妥当,因此,需要检查的,其實是语言。  怎样的语言才妥当,怎样的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