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在问自己,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我的教学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不希望是“独角戏”后的郁闷和无奈,不奢求“万紫千红”的绚烂和辉煌,只觉得该是踏实、不虚华之后淌入心底的一丝领悟,哪怕只是一丝感动、一丝真、一丝善、一丝美;亦或是,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澈;空灵的让学生自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放心灵去呼吸,吸尽文学之精髓,然后如饮琼浆般满足,当他们回首,发现汲取原来这般美好,不再是面对读书的犹豫,而是坦然,是享受。
  这一切,说来那么轻松、美好,前行的路上却满足彷徨。直到我看到那句话“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心一下子就亮了。曾经在课改的“华丽”转身中迷失了自己,一样的教学模式,原本多姿多彩的课堂失去了灵气。我想这是因为所有的人在追求一致的同时,丢了自己,丢了自己在教学中本该融入的个性和风采。误读了教改的初衷,茫然的跟着改革的浪潮,“人云亦云”。记得曾经是那么渴望踏进同行的课堂,他们的教学设计散发着独特的教学魅力,使听课的我那么兴奋,每次都觉得是一次受益匪浅的教学洗礼。当绿色浪潮般的芦苇涌向天边,每一个个体除了摇曳,似乎什么都不能做。那种感觉让人窒息。是啊,你的课堂闪耀着你的教学风采才是美的吧?是那句充满智慧的话点醒了我。这时,我正在准备送教下乡的公开课《孤独之旅》一种想让教学“很美很美”的冲动让我静下心来仔细品味了小说的“孤独之美”。
  “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孤独就这样悄悄袭来,猝不及防,曾经是村中富户独子的杜小康,曾经是‘草房子’里的‘领头羊’,是伙伴们钦羡不已的‘大班长’,少年刚刚领受了‘失学’的痛苦,又不得不跟随父亲踏上了‘挽救家道’的征程,小说《孤独之旅》就这样轻轻地拉开了它的帷幕”。
  这是《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中我的导语设计、开场白。我热爱语文,总认为语文该是最美的,是春天枝头芳香四溢的花朵,是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浪漫,是秋天飘在天地间的一片落叶,如蝶般飞舞,是冬天“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怅惘。它是生活的洁晶,是高于生活的精彩。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把这样美传达给学生,是我的职责,也是我能做到的。
  教学教程中,我用一段又一段的过渡语,将学生的情感、思维“置身”于《孤独之旅》中。“杜小康长大了,成熟了。他的成长离不开黄昏时分,与炊烟一同飘起的河水的热气;离不开夏季青森森的万顷芦苇,更离不开那场歇斯底里的暴风雨。”好的小说离不开描写,好的语文课堂也离不开情境的创作。“雨后天晴的那轮明月照亮了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经受得住磨难,最终会拥有成长的骄傲和自豪。”
  当那群即将面临毕业,在青春期里困惑、挣扎的孩子,用专注的目光注视着我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艰辛而又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美丽成长,当‘孤独’来临,请你记住:世上最美的花往往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最险峻的山岭往往坐落在最荒芜的草原,最清澈的泉水往往流淌在最深邃的密丛中,最简洁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最孤独的人的手中”。
  我想,这些话是说给孩子们听的,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让自己,也让语文课堂因为思想的存在“活”起来。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不是很确定!我以为,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有持续作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人格个性各种要素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用“美的语言”去净化学生的耳朵,用“真心的陪伴成长”去滋润学生的心灵。“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当我的学生们将这种语文的美变成一种学习的兴趣,在润物无声的熏陶中亲近语文,爱上语文,我想那将是我最欣慰,最幸福的事!
其他文献
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的教育专题讲座,从民主和科学两个方面对学校班级管理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从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讲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理论之精辟,方法之明细,意义之深远,使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从内心深处为之感动和羞愧。下面就魏书生的教育专题讲座从五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服务观念。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论,首先提到了教师的服务观念,指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年龄、不同班级
期刊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提问式教学模式是继承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及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并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而成的。它通过提问的方法或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受罪,从而使学习变得既愉快又轻
期刊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小就应培养学生认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怎样上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激发兴趣,将学生引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  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趣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笔者认为:《岳阳楼记》就是很好的教学范本。抓好《岳阳楼记》教学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熏陶学生,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做到心胸开阔。  一、了解其人,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抱负远大  教学《岳阳楼记》,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成长
期刊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和学生则是这个动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研究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功能,而且首要的是研究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在教学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么样,不能单从教的方面去做出评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质量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学习质量则要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大大充实了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更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们要着力找出作文兴趣欠缺的具体原因,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兴趣,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以及语文教材资源,积累素材,激发兴趣。提升习作素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挖掘教材 体验生活
期刊
摘要:语文,是内在素养的体现;音乐,能把人内含的情感、能力、知识表现出来,它是表现艺术。从感受美的角度来说,语文和音乐是共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获得感染力,必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情感体验。而音乐正好具有这种力量。因此,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古人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
期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的文章,这一单元用不同形式的课文,来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正是借助罗布泊的变化,以小见大,唤醒人们环保的意识,终止对地球对生态环境不止息地掠夺与破坏。无论是读,还是讲授这篇文章都能让人感受沉重的罪恶感,这种感受的成功营造来自于语言上的成功。从文章的形式上看,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特点,所以本
期刊
摘要:乡土音乐——松桃四面鼓作为我们民族情感、智慧和力量的坚实纽带,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艺术瑰宝;它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艺术瑰宝 观赏价值 坚实纽带    由于松桃四面鼓是松桃苗族人民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勤劳聪慧、能歌善舞,创造的瓦窑花鼓舞堪称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的
期刊
摘要:“学-导-练-结”是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个教学思路。这一思路可以说是让习作雷同病远离小学生的有效法子之一。教师在运用时首先要定位好四点:一是“学”学什么,怎么学;二是“导” 导什么,怎么导;三是“练”练什么,怎么练;四是“结”结什么,怎么结?其次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能激起学生好奇的习作兴趣。这种跃跃欲试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再加上教师的因材施教和精心指导,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