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掌握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的实施原则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副主任田爱丽在《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10期上撰文提出翻转掌握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的实施原则:(1)人文课——课前阅读,课堂讨论。语文、历史、政治、社会等人文类学科,可将学生难以获得的教学资料或史料制成微视频,或让学生在学习导引单的指导下,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和视频,进行课前学习与思考,随后师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收获与困惑。(2)数学课——概念理解,思维深化。教师将对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讲解录制成教学微视频让学生课前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交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3)科学课——实验为主,探寻规律。可采用“课前学习视频知识点+课堂探究和实验”或“课堂讨论和探究+适时播放微视频”的方式。(4)外语课——语言积累,应用练习。教师预先录制好相应语法点、词汇点、对话背景、阅读指导等事实性知识供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外语对话、阅读、写故事、角色表演等方式练习和应用语言。(5)技艺课——讲解演示,练习掌握。体育、音乐、美术、书法以及劳动技术课等学科教师可以制作操作技能技巧的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技能练习,教师进行个性化矫正和指导。(6)项目课——准备知识,实践探索。教师可直接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也可创建视频供学生随时查询和学习。
现代学校应具备“现代性”特质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学系教授杨小微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20期上撰文认为,现代化具有强烈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气质,学校在现代化过程中应具备如下“现代性”特质:一是理性决策。即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和实践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尤其是通过制定、实施和评估学校发展规划,形成现代学校的决策机构。二是依法治校。在学校管理中渗透法治精神,如建立“法治实验室”、成立学生事务中心,给学生以充分的法治实践机会和平台,放手让学生依法自治,并以听证等方式参与和介入学校事务和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过程。三是民主参与。视每一位组织成员为组织的主人或领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基层发出声音并使其声音得到重视。四是公平正义。从起点到过程到结果都必须体现公平和正义,真正做到“教育过程中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五是技术更新。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的兴起,对信息技术现代化的监测标准应该进入到更高的层面,即关注信息技术“是否服务于因材施教”。
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设计流程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邵朝友、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朱伟强在《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15—16期上撰文认为,统整课程(指依据一门或两门及以上学科整合而得的课程)应基于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指基于不同学科课程标准,利用不同学科的共同主题或问题统整而成的课程)设计流程如下:(1)开展需求评估,明确设置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的必要性。厘清目前所遭遇的问题,判断这些问题是否需要以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方式来解决;掌握现况资料,思考是否具备设计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的可能信息资料;明确现有的教师专业能力是否胜任设计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2)确定适合的主题,制作课程内容组织网络图。即先提出一个概括性的研究主题,明确课程名称,然后依此确定相关的课程内容,明确各门学科与统整课程的具体内容,形成课程内容组织网络图。(3)基于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明晰统整课程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应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统整性技能及其子技能、需养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4)基于统整课程的学习结果,研制与之匹配的统整性评价任务。(5)提炼统整性问题与单元问题,创设基于标准的一体化评价任务与学习活动。
基于学校文化整体建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赵淑明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4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学校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应相互糅合,基于学校文化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建构的具体路径主要有:(1)着眼于学校文化特质,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施策略,总体构建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框架,实现课程实施的序列化和系统化,形成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2)深入研究活动实施路径,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实施路径。根据学校实际,重点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生能力发展层面等有步骤地推进课程实施路径的研究。(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教师发掘区域教学资源的能力,引领教师从课程实施方式、教学形态、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推进课程多样化实施的研究,促进课程的长期良性发展。
(责编 周翠如)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副主任田爱丽在《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10期上撰文提出翻转掌握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的实施原则:(1)人文课——课前阅读,课堂讨论。语文、历史、政治、社会等人文类学科,可将学生难以获得的教学资料或史料制成微视频,或让学生在学习导引单的指导下,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和视频,进行课前学习与思考,随后师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收获与困惑。(2)数学课——概念理解,思维深化。教师将对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讲解录制成教学微视频让学生课前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交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3)科学课——实验为主,探寻规律。可采用“课前学习视频知识点+课堂探究和实验”或“课堂讨论和探究+适时播放微视频”的方式。(4)外语课——语言积累,应用练习。教师预先录制好相应语法点、词汇点、对话背景、阅读指导等事实性知识供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外语对话、阅读、写故事、角色表演等方式练习和应用语言。(5)技艺课——讲解演示,练习掌握。体育、音乐、美术、书法以及劳动技术课等学科教师可以制作操作技能技巧的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技能练习,教师进行个性化矫正和指导。(6)项目课——准备知识,实践探索。教师可直接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也可创建视频供学生随时查询和学习。
现代学校应具备“现代性”特质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学系教授杨小微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20期上撰文认为,现代化具有强烈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气质,学校在现代化过程中应具备如下“现代性”特质:一是理性决策。即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和实践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尤其是通过制定、实施和评估学校发展规划,形成现代学校的决策机构。二是依法治校。在学校管理中渗透法治精神,如建立“法治实验室”、成立学生事务中心,给学生以充分的法治实践机会和平台,放手让学生依法自治,并以听证等方式参与和介入学校事务和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过程。三是民主参与。视每一位组织成员为组织的主人或领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基层发出声音并使其声音得到重视。四是公平正义。从起点到过程到结果都必须体现公平和正义,真正做到“教育过程中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五是技术更新。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的兴起,对信息技术现代化的监测标准应该进入到更高的层面,即关注信息技术“是否服务于因材施教”。
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设计流程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邵朝友、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朱伟强在《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15—16期上撰文认为,统整课程(指依据一门或两门及以上学科整合而得的课程)应基于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指基于不同学科课程标准,利用不同学科的共同主题或问题统整而成的课程)设计流程如下:(1)开展需求评估,明确设置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的必要性。厘清目前所遭遇的问题,判断这些问题是否需要以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方式来解决;掌握现况资料,思考是否具备设计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的可能信息资料;明确现有的教师专业能力是否胜任设计基于标准的统整课程。(2)确定适合的主题,制作课程内容组织网络图。即先提出一个概括性的研究主题,明确课程名称,然后依此确定相关的课程内容,明确各门学科与统整课程的具体内容,形成课程内容组织网络图。(3)基于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明晰统整课程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应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统整性技能及其子技能、需养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4)基于统整课程的学习结果,研制与之匹配的统整性评价任务。(5)提炼统整性问题与单元问题,创设基于标准的一体化评价任务与学习活动。
基于学校文化整体建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赵淑明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4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学校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应相互糅合,基于学校文化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建构的具体路径主要有:(1)着眼于学校文化特质,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施策略,总体构建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框架,实现课程实施的序列化和系统化,形成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2)深入研究活动实施路径,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实施路径。根据学校实际,重点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生能力发展层面等有步骤地推进课程实施路径的研究。(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教师发掘区域教学资源的能力,引领教师从课程实施方式、教学形态、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推进课程多样化实施的研究,促进课程的长期良性发展。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