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友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89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孙和大胡子,是多年的邻居,也是多年的棋友。
  他们几乎天天下棋,不分春夏秋冬。
  但他们从不和其他人下棋,任凭盛意邀请,软磨硬泡,或是激将法的挑逗,他们都不会答应。若问老孙原因,老孙淡淡一笑,說,我们哪里会下棋,我们是瞎走图快活,图回家睡觉睡个香。若问大胡子,大胡子也淡淡一笑,说,我们哪里会下棋,我们是瞎走图快活,图回家睡觉睡个香。
  老孙和大胡子对弈多年,知己知彼,他们开局的头六步,平炮跳马出车拱卒支仕飞象,都是闭着眼走的。他们谁也不看谁,你摆你的棋,我摆我的子,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他们唰唰唰摆好各自的阵式,才抬起各自微笑的表情,边走边想。
  他们俩走棋的速度也极快,你噼来,我啪去,一阵韵律之后,新的棋局又已开始。若问问他们的比分,都是几十比几十,像篮球赛的比分。
  老孙和大胡子在下棋的时候,有时还微笑着唇枪舌剑,争锋不断——
  老孙说,开船就遇顶头风了吧。
  大胡子说,何必伸长脑袋让我弹呢。
  老孙说,不要见人骑马就屁股痒。
  大胡子说,猪有名,狗有姓,尿勺也有柄,小心我捏着。
  老孙说,黄鼠狼不嫌小鸡瘦,有吃就吃。
  大胡子说,眼馋肚子饱,吃嗨,吃嗨,没关系。
  他们你说来,我说去,让旁观者一阵阵发笑。
  老孙的棋术,略逊于大胡子,但大胡子只要一输多了,就说被老孙的香烟熏昏了头造成的。
  老孙抽烟抽得的确厉害,经常让人看见两三个空烟盒,正张嘴躺在他的脚边,而老孙的手中,仍夹着一支烟,正被他微笑着猛吸,呛得一旁的大胡子一边咳,还一边笑。
  后来,大胡子死了,老孙再也没有下过棋,也从不伸头看人下棋,还蓄起了一脸的胡子。
其他文献
那只白色的百灵鸟,老是在金明的梦里飞来飞去。  那是一只多漂亮的鸟啊:通体雪白,无一根杂毛,展翅一飞,就像一个白色的精灵。还有它的叫声也格外悦耳,让人听得心醉……  金明每次醒来,都会问自己:这白百灵真的存在吗,它为什么总托梦给我呢?过去他在草原打工,也听蒙古老乡说起过白百灵,他们说那是神鸟,很少有人见过。  冬天,草原下雪了。金明的家就住在草原的边缘地带,这里的雪也一样纷纷扬扬。大雪封门,正是在
期刊
一  雄田健二,鬼子兵的狙击手。  我爷爷刘先旺记不住这个名字,不过他有办法来记。在我们苏北里下河平原一带的方言中,“健”与“贱”、“二”与“啊”差不多同音。这下我爷爷就省事了,他把“雄田”两字省略,把“健二”记成“贱啊”,瞧,这多省事。当然,我爷爷背后称他“贱啊”,当面当然不能这样叫,得后缀上“太君”二字,合起来就是“贱啊太君”。  “贱啊太君”不喜欢说话,黢黑的马脸又瘦又长,脸上布满沟壑纵横的
期刊
单位新建了办公楼,楼前种上了一长溜宽阔的、漂亮的绿化带,长约两百米,宽约十七八米。  公交车停靠站设在办公楼前绿化带边上偏西位置,正好斜对着办公楼的大门。公交车停靠站与办公楼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由于中间隔着绿化带,而绿化带内各种植物严严实实的,高大乔木下还种上了密密匝匝的矮灌木。按照正常道路行走,下公交车之后,需要经人行道绕过那一长溜绿化带,才能从办公楼东侧经车行道绕到办公楼前。  不知从哪天起,
期刊
表妹结婚,我开车带着表弟,从上海赶回泗阳参加婚礼。  路过蒋坝已日近午时,厨师表弟职业病犯了,说,去年在电视里看到,蒋坝在搞什么百船宴,看看吧。  边走边看风景,一下子就到了湖边,车无法通行了。这时,肚子咕咕起了反应。  湖边只有孤零零的两三户人家。一个老汉正在院外一小块水泥地上翻晒着泥鳅。老汉红红的脸庞,宽松的大腰裤,对襟褂子纽扣不扣,露出黑红的胸膛,一看,就是个每天干活,并且喜欢喝两口的人。 
期刊
◎城市生活(组诗)  程学武  小吃摊  像一位老人的叙述,它蜗居城市的一隅  温暖的状态 袅袅不散  这些朴实而放肆的食客  胃口挺好的城里人和乡下人  他们的动作,简单而任意  辣椒在锅中,酒杯在手中  平民的气味 小市民的样子  不雕鑿也不装饰  不绅士也不淑女  一仰脖子  快乐的王  就把城市的夜色和快乐喝进肚子里了  乡 音  在轰轰而过的某节生活列车上  我们声音相遇  挤出了水分 
期刊
在阅读小说成为奢侈的今天,一部万字短篇《我与佐菲学车记》居然能让读者读完,而且是在不知不觉间牵肠挂肚地跟着情节“追”到底,这只能说明,这部小说有它的独到之处。  《我与佐菲学车记》通篇以白描手法取胜。小说题材不大,作者只是将“我”的一段人生经历,加以铺陈、剪裁,采撷“河流中的一滴水花”,映射大千世界。小说讲述了一个全民皆知的驾考话题:名为今实的“我”与单位女同事佐菲从报名学习驾驶的那天起,便踏上了
期刊
在日常的生活里,精彩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演绎,写故事的人,兢兢业业,尽其所能讲一个希望读者喜欢的故事。这是日常化伦理在日常生活上的呈现。小说虚构故事源自现实生活,作为讲述者的刘学,是知道这样的道理的。从他的短篇小说《我与佐菲学车记》里,我感知了他的理论认同。《我与佐菲学车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车改革后,行政机关领导不再享受公车接送待遇,“我”(今实)和单位同事佐菲一起报名参加学车。学车过程中遭遇
期刊
1  街灯都亮起来了。刘香从门口回到吧台,今天怎么没人呢?门头上的“香香宾馆”早就亮了,上次政府统一行动换灯牌时,她还特意换成了绿色的,苏强说黄色或者白色好,她坚持用绿色的,苏强用眼睛瞪她,你就这德性,自以为是。现在整条街几十家门面看过来,就她的绿色灯饰最显眼,顾客远远就能看到“香香宾馆”,苏强才不再多说。  店里出奇地静,她点开登记网页,批量退房后,盯着剩下的202看了看,就起身拿起蓝色葫芦形状
期刊
渔港连四海。  南来北往的船只,云集于繁忙的渔港码头。那些挂着万国旗的商船,带走本地的矿产,药材,牲畜,以及海州湾肥美的鱼虾。同时,也带来异国他乡的稀罕物件儿,如蒸汽机,发动机,望远镜,打火机,西洋参,怀表,琇琅镜,还有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洋油、洋火、洋娃娃等等,最早都是通过沿海的口岸,流入内地。  盐区的大户人家,大都在盐河码头上设有客栈,接待舟楫而来的商船以及南来北往的商客。盐河口最大的一座水上庄
期刊
春林兄嘱我写一篇有关自己批评道路的文章,这使我有时间检视一下自己,正好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好供大家批评指正。  我的文学批评活动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候我的批评和研究在方法论上还不是很自觉,比如对张炜小说的研究,虽然是从“意象/关键词”进行的研究,也属于我后来实践的“文体学”研究的范畴,但尚处于朦胧阶段,所以比较自觉的批评和研究活动还是九十年代末对刘震云的研究。那一年,我奉朋友之约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