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作为此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均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简要分析,分别从显性渗透、隐性渗透两方面,探讨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当前,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体系中,无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学生良好心理的养成,通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最为常见的有社会、学校教育及学生家庭等。在此些因素当中,班主任作为对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其教学中,能否有意识、有目的的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现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同时还是新课改下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班主任做好此项工作,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渗透式教育的基本理念,就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如下。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就是围绕受教育者,对其心理潜能最大化开发,促进其积极、主动式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心理品质,且将各种行为问题、心理障碍有效消除掉的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自身所持有的基本内涵,同时还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以心理学为基础而构建,直接向人们心理健康提供服务的一门比较新颖且独特的教育形式。
基于“生活即教育”这一论点的驱动与影响下,渗透式教育的提出与发展,便是要将教育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在生活当中将教育完成,这还是当前所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的精髓所在。在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辅助与作用下,将各类人才的培养任务高质量的完成掉。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渗透式教育注重把各类教育以一种春风化雨般、耳濡目染的方式,向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渗透,以此来帮助学生自觉养成或形成优质的习惯与行为。
针对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实际即为全体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本质融合到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当中,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以及各种常规教学活动的同时,自觉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对于此种教育形式来讲,除了是心理健康教育一种不错途径与方法之外,还是一种独特、新颖的教育理念;其将学校情境的生活当作基本媒介,且向其它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渗透与发展,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直接传授,而是以一种言简意赅、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受教育者,为其提供各类服务,帮助其塑造良好心理品质,推动其心灵的健康化成长。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二)显性渗透
针对显性渗透而言,即为借助学生能意识到的特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来分析,其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渗透于教学活动。班主任可根据现实需要,利用所教学科的基本特点,在教学活动当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首先,课堂为师生占据最多时空的场所,无论是学生的知识获取、智能的培养,还是其技能的掌握,大部分都在此时空中完成,如果将其忽略,那么等同于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放弃。其次,当前所使用的中小学教材本身便蕴含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借助教学活动来实现心理健康目标,往往是濡染的、曲折的,可根据现实需要,与知识传授同步完成,还可在愉悦氛围及美的体验中,净化心灵,达成既定目标。其二,在班集体活动中渗透。在班集体活动当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实为对学生开展集体教育的不错方式。针对集体活动而言,其主体为学生,需学生之间的紧密协作,借助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并秉持顽强拼搏、坚定不移的顽强意志,才能更加高效、顺畅的完成活动。积极、合理的集体活动,能够形成团结、和谐、自覺且愉快的氛围,营造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利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可通过对集体活动当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进行充分挖掘,以此来帮助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需要与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将自我心理维护方法、心理健康常识介绍于学生,帮助、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认识社会,掌握消除烦恼的方法,学会规避消极心理的技巧,保持身心愉悦,更好的维护心理健康。
(二)隐性渗透
所谓隐性渗透,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即为班主任借助自身的健康心理来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鼓励、感染学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人格渗透。班主任的心理品质与人格特征,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学生心理。有学者研究了学生性格与教师之间的相似性,结果得知,学生的性格与教师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只有做到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其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心理健康。对于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来讲,可以更好的营造或设计出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质心理环境;学生具有类似本能的向师性,教师得体的行为、合适的语言及高尚的品质,无时无刻不再被学生所模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自己好的人格特征展示出来,为学生树立榜样。(2)关系渗透。积极建立和谐且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高质量教学的必备条件,同时还是确保教学顺利完成的基本前提。在建设师生关系时,教师实为主导方,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所表现的工作作风,往往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类型。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对教师的待人接物进行观察与模仿,从中了解或掌握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豁达大度、和善宽容,这样才能为学生模仿提供范例,使其掌握与人相处之道。
三、结语
综上,渗透式教育实际就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直观且自然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应在班主任工作当中,合理化、高质量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培养健康情感,在与师生交流中适应社会与学校,为真正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征.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 教师, 2016, 000(009):16-16.
[2]李燕燕, 李奕华.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 2019(03):144-145.
[3]李璐, 何元庆. 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证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18(02):143-146.
[4]魏晓燕, 王扬. 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评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17):10-12.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当前,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体系中,无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学生良好心理的养成,通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最为常见的有社会、学校教育及学生家庭等。在此些因素当中,班主任作为对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其教学中,能否有意识、有目的的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现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同时还是新课改下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班主任做好此项工作,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渗透式教育的基本理念,就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如下。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就是围绕受教育者,对其心理潜能最大化开发,促进其积极、主动式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心理品质,且将各种行为问题、心理障碍有效消除掉的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自身所持有的基本内涵,同时还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以心理学为基础而构建,直接向人们心理健康提供服务的一门比较新颖且独特的教育形式。
基于“生活即教育”这一论点的驱动与影响下,渗透式教育的提出与发展,便是要将教育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在生活当中将教育完成,这还是当前所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的精髓所在。在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辅助与作用下,将各类人才的培养任务高质量的完成掉。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渗透式教育注重把各类教育以一种春风化雨般、耳濡目染的方式,向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渗透,以此来帮助学生自觉养成或形成优质的习惯与行为。
针对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实际即为全体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本质融合到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当中,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以及各种常规教学活动的同时,自觉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对于此种教育形式来讲,除了是心理健康教育一种不错途径与方法之外,还是一种独特、新颖的教育理念;其将学校情境的生活当作基本媒介,且向其它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渗透与发展,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直接传授,而是以一种言简意赅、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受教育者,为其提供各类服务,帮助其塑造良好心理品质,推动其心灵的健康化成长。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二)显性渗透
针对显性渗透而言,即为借助学生能意识到的特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来分析,其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渗透于教学活动。班主任可根据现实需要,利用所教学科的基本特点,在教学活动当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首先,课堂为师生占据最多时空的场所,无论是学生的知识获取、智能的培养,还是其技能的掌握,大部分都在此时空中完成,如果将其忽略,那么等同于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放弃。其次,当前所使用的中小学教材本身便蕴含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借助教学活动来实现心理健康目标,往往是濡染的、曲折的,可根据现实需要,与知识传授同步完成,还可在愉悦氛围及美的体验中,净化心灵,达成既定目标。其二,在班集体活动中渗透。在班集体活动当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实为对学生开展集体教育的不错方式。针对集体活动而言,其主体为学生,需学生之间的紧密协作,借助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并秉持顽强拼搏、坚定不移的顽强意志,才能更加高效、顺畅的完成活动。积极、合理的集体活动,能够形成团结、和谐、自覺且愉快的氛围,营造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利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可通过对集体活动当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进行充分挖掘,以此来帮助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需要与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将自我心理维护方法、心理健康常识介绍于学生,帮助、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认识社会,掌握消除烦恼的方法,学会规避消极心理的技巧,保持身心愉悦,更好的维护心理健康。
(二)隐性渗透
所谓隐性渗透,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即为班主任借助自身的健康心理来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鼓励、感染学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人格渗透。班主任的心理品质与人格特征,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学生心理。有学者研究了学生性格与教师之间的相似性,结果得知,学生的性格与教师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只有做到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其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心理健康。对于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来讲,可以更好的营造或设计出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质心理环境;学生具有类似本能的向师性,教师得体的行为、合适的语言及高尚的品质,无时无刻不再被学生所模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自己好的人格特征展示出来,为学生树立榜样。(2)关系渗透。积极建立和谐且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高质量教学的必备条件,同时还是确保教学顺利完成的基本前提。在建设师生关系时,教师实为主导方,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所表现的工作作风,往往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类型。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对教师的待人接物进行观察与模仿,从中了解或掌握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豁达大度、和善宽容,这样才能为学生模仿提供范例,使其掌握与人相处之道。
三、结语
综上,渗透式教育实际就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直观且自然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应在班主任工作当中,合理化、高质量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培养健康情感,在与师生交流中适应社会与学校,为真正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征.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 教师, 2016, 000(009):16-16.
[2]李燕燕, 李奕华.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 2019(03):144-145.
[3]李璐, 何元庆. 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证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18(02):143-146.
[4]魏晓燕, 王扬. 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评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