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中的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330654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课改的改革理念
  1、新课改不是对原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方式的全盘否定,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能力,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形成学生以后终身学习的能力。计算机技能受IT业高速发展的影响,单一按原来的计算机技术学习方法,学习的技能很快就会落后,更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什么影响。
  2、新课改的信息技术不是忽视技能、技术的培养,而是培养学生达到某一相同目的多元化技术。例如:一段程序用VB编制而成,至少要让学生知道除了VB之外,还有很多的软件都能完成,编辑文档同样有多种方法可以完成。
  3、新课改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关注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很多的的内容了解就行了,为以后的学习及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及个人信息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力。
  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的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过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新课程下的课堂上,知识应该由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的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三、对学科的认识
  ⑴ 新兴性
  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使已有的学习内容,如文字的录入与排版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可以肯定,今后本学科定有许多新内容出现,故新兴性也包括了现在中学生在将来要碰到的,并自学大量新的本学科分支内容。
  ⑵ 综合性
  信息技术课程脱胎于计算机课程,其核心内容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但它除了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硬件时尚、软件开发等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⑶基础性
  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已经越来越成为其他学科所引用,也就是说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性越来越凸显。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基础属性将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文化,它不仅影响到每个人和每个家庭,而且影响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所以在信息时代,人人都应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⑷工具性
  掌握好这一工具,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的质量。如同识字和四则运算一样,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将成为每个人工作的基本必备工具。
  ⑸实践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技术领域内容的信息技术其性质就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早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就已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实践是培养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信息文化并籍此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⑹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所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这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特点相适应;采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才能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提升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⑺层次性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的探索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引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文字录入部分时,就组织一次“文字录入竞赛”,最好每个班级的冠军再进行一次比赛,使大家有一种竞争感,荣誉感,效果不错,使学生充分得到了锻炼。在讲幻灯片制作时,通过课件展示一部分以往学生做过的比较好的作品,学生露出惊讶、赞叹、跃跃欲试的表情,想做,想动也就自然而然了。接着,在学生们的注视下,我就有计划地展开课堂内容的学习,不仅如此,我还对讲课时的难点、重点做了许多课件,帮助同学们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无论课程内容怎样,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老师。首先,教师在备课上要下工夫,比如,设置一些小的悬念,做一些有趣的小课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小游戏或者选购一些如"开天辟地","打字精灵"等CAI辅助教学软件等,在课堂上便演示便讲解,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2、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可创设情景,给学生提出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增强协同工作能力。
  例如,在《因特网中信息的下载》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搜索“胡同文化”原文,以word文档方式保存,接着给出图片下载、课件下载、网页下载、歌曲下载等任务,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获得成功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再如,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3、创造条件,鼓励应用
  即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服务。如用Excel帮助管理班级财务,寝室室徽的制作、班报的排版与编辑,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等,学生都可以用所学技能,来为其提供各种帮助,而这种实际需求又会激发学生更好地学生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演练结合,精讲多练
  “演”是指教师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技能边操作边解说,演示后的“练”是指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模仿并巩固相关知识上的“应会”操作。“精讲多练”是指对错误的认识、模糊的概念、易错的操作以启发性为原则,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为学生排除谬误,引发思考,开拓思维;再者,结合练习,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拓展“应用”的层面,提高学生信息的实践操作能力。
  5、软化学科界线,加强学科整合,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
  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INTERNET来学习其他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发现、补充信息技术课程所学的不足,促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扩展与深入。比如,查找“胡同文化”相关素材是一个线索,通过这个线索完成的则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充分体现文字、图片、音乐等各种不同种类的信息的下载。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另一个角度,用自己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和学习了这篇文章。
  6、分层次教学策略
  ⑴ 学生及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特性的不同可通过测试、考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层,再依据各层的学习水平,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练习,目的是让学得慢的学生来得及吃,学得快的学生吃得饱。学生的层数可根据学生具体人数与教师的管理能力来确定,通常分为A,B,C三层。随着教师对学生了解及学生学习的快速分化,要及时地调整他们所在的层次以适应相对的变化。对于一些变化特别快的学生,可以一经发现,立即调整,推动、鼓励学生由低层向高层递进。
  ⑵ 辅导与评价分层
  教师在巡回辅导时可根据各层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进行,对基础好的少数A层学生, “帮导”的目标是拔尖,加深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求他们“立志向、善思考、自己走”,鼓励善思考、善提问;对大多数的B层学生,目标是整体提高,要求他们“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对于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目的是达标,重点为“抓基础、养习惯、带着走”,鼓励他们敢实践、敢操作、敢提问。同时,评价也要根据各层不同的特点分层进行。例如,C层学生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对评价又非常敏感,教师可以放大其优点,一次大胆的提问,一次偶然的发现,一次主动的探索……,在全班充分肯定,多加鼓励;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做法可以在层内及时地加以纠正。总之,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使它真正起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以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利用差异,提高资源互补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法指导
  面向全体,是指不仅要照顾困难生、激发优秀生,更要关注中间的这部分学生,要“盯着中间,兼顾两头”,向学生展示清晰的思维过程,注重方法获得的指导、总结。如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选择对象”这一操作的方法,总结出鼠标右键无处不在的功能等等,学生掌握了这两个方法,就可以解决操作中的一大片问题。另外,“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避免求难求多求全求快,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已会了什么,不会什么,理解什么,不理解什么,障碍在哪里,想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及时采取对策,或个别辅导、或分小组讲解、或集体回授,夯实基础,防止学生食而不化,奠定他们在信息处理技术层面上的基础。
  五、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误区。
  1、要克服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误区。
  这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我们的教学过程,总是只把结论告诉学生,很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很少重视过程。过去有一个教学原则叫“精讲多练”,但讲到了什么程度才叫精,是讲少点才叫精,还是越细越精?多练,练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过去我们讲:“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行吗?如今,报纸、杂志和网上都有很多很多的信息,老师有一桶水够不够?学生都在信息海洋里面“冲浪”,我们教师要跟着学生一起“冲浪”才行。很多的观念都是要转变,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我们要改变教学原则叫“优讲优练”。
  2、教学设计误区。
  在教学设计中着重统一的学习要求、统一的学习内容,没有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层次性、独立性。因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不一样,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以及在一个教学班内学生基础知识普遍存在两极分化的事实。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适当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不同深度的练习。
  3、信息环境的互动的误区。
  荧屏取代了课本,忽视课本的作用。上课时,老师一直坐在教师机前通过计算机与同学进行交流,缺少了师生间的面对面的交流。在上课过程中总是提问一些优生,以少数优生的代替全体学生的的互动,没有体现全体人员参与。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处理好课本与课件之间的关系,课本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要起到主导作用,而课件应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两者的关系混淆。一个成功的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而他靠的就是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调整课程的进程。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计算机教学条件的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会不断地发展。我也会不断的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教学方法,让这朵信息技术教育之花在祖国的大地上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中国教育报 2000-11-07
  [3]王吉庆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学习过程不是机械的接受过程,学生是极活跃的因素,教师想让学生乐于学习,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提高了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一、课前认真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时,照顾到全体学生,可以按照学生程度分层设计,忌讳空、大。分析学生个
【摘 要】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中传统的主干知识,在高考中对排列、组合内容的考查,每年都要涉及两到三个知识点,试题大多数以客观题出现,而且此类题目一般情况下较为简单,难度不会太大, 所以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充分的应变准备,以应对能力考查中的应用问题,提高得分率。  【關键词】特殊元素优先法 数字问题零优先 选排问题先选后排法    排列组合问题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概率的基础.该部分内容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日常生活、国民生产及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选择好突破口,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现代意识教育,本文就从四个方面简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代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现代意识    一、创新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例如,我们在教学“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时,我们启发设问学生:人们能不能用植物的细胞、
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它的中心环节就是建构完美的审美结构。学生只有能够感知、想象、理解、创造美,才能谈得上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用文学艺术的美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揭示出美的规律与法则,打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理,使他们逐步建构起完善的审美结构。  艺术课(音乐
【摘 要】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电学实验部分属于考查一个热点问题,且实验的考查有一种从原来的设计性实验向课本上实验转变的倾向。因此,在这里我将以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二章第10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一个课后题为例,着重讨论一下仪器以及仪器量程的选取问题。  【关键词】电动势 滑动变阻器 定值电阻 蓄电池 量程    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二章第10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让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呢?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的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因此
随着体育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提高,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社会各阶层对体育的重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基层体育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体育锻炼更是情有独钟。然而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青少年却对体育的认识虽不算一片空白却也是知者甚少,一味地在数理化的题海是挣扎;在语英政史的堡垒中喘息,却不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如何让学生改变观念,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建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再加上边疆少数名族地区,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很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从1999年开始,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根本变化。据统计2001年高校毕业生共有114万,2005年为338万,是2001年毕业生的3倍,2009年为610万,是2001年毕业生的5.35倍,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
【摘 要】《电工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作为电子、数车、数铣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本人在从事这门课的几年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教学细节问题和教学技巧,这些在教学中发挥的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电工学 框架教学 因材施教 联系实际    一、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框架式”教学理念  《电工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次序对于教师和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