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ang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的重要组成,本文在当代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阶段,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与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设计;改革对策
  [作者简介] 张兆亮(1983-),男,保定市财贸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费减免以及助学金发放,学生的实习环节有在校生实习责任险的支持,这些政策都是为了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面对的就是市场的检验与社会的评判,学生的就业、用人单位的评价、学校的社会评价,这些都是中职课改成败重要的考核指标。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只有保证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发展中职教育的重点已经从规模的扩张,转化为质量的提高。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发展自身的特色教育,过硬的专业建设,建立与特色专业相对应的精品课程,培养教学名师,特别是双师型的骨干教师。课程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依据当前的背景,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发掘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改革策略。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改革阶段分析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市场对人才的学历与能力要求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发展目标的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内涵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进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1、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主要包括:一、选择性失业,由于教育教学的内容多年不变,无法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相适应,这就使得学生的知识理论体系与毕业后与实际工作难以匹配;二、学校专业设置陈旧,与市场要求不一致的专业设置,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招生,更会对毕业生的就业造成困难;三、教育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存在不足,学生在实训阶段无法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操作能力欠缺从而影响就业。
  2、市场对人才的学历、实践能力要求增加。当前市场更多的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3、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发展目标的改变。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的行业和学科的分界线已经淡化,跨界的复合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热捧。传统单一的专业和知识结构是无法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要实现学科、学校、市场间的融合。
  4、中等职业教育内涵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注重质量,重点示范学校建设、骨干专业、精品课、教学能手评选,转变教育教学方法,激发教学热情和学习热情,这都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分析
  1、学科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主要分为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这是借鉴传统的普通教育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实践环境体现不够。
  2、实践课程。为了改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理论与时间相脱离的问题,学校增加专业课程课时,改变过于理论化的知识点,精简理论,增加实践内容,利于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模块课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技能模块MES课程,首先对工作进行分析职业技能,再学习与之对应的模块以掌握职业技能。这种课程模式,既满足了理论基础的学习,有满足了实践能力提高的目标。
  4、工作过程课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就是借鉴德国探索的以工作过程为参考的课程方法。该课程方法不仅强调理论、实践的分步掌握,更要求对全部工作过程的掌握,强调了职业教育课程的情景化和项目化,使职业教育回归其本质。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的只是基础的理论,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市场需要的是理论实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中,中职必须面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竞争力。
  (二)课程结构不符合人才培养规格
  中职学生工作后,部分能力很短的时间就能熟练掌握,而在学校学习很久也不能熟练应用。这是因为课程结构不符合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这一现象要求中职学校要拓展课程设置的思路。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内容滞后
  对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以适应学生对学习的需求,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实训能力的提高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中职课程改革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体现专业特色和时代背景,重点发展职业能力提高的课程。
  (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
  中职课程必须突出实践能力,使学生拥有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水平,具备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注重工作过程能力的培养
  中职课改要把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在教的过程中创造模拟实际工作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工作问题的解决。通过对工作过程的模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中职教育课改的系统协调与不断创新
  教育教学是一个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过程,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有很强的匹配性,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比如课程设计、教材的改革,对教学内容的方式方法及时作出调整。
  (四)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按照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贯彻新的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既包括教学,又包括实践,还要以职业资格取得、技能比赛成绩等为参考,结合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的实现多元考核,客观评价老师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罗晓玲.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
  [2]徐涵.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典型模式评价[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3]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李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张伟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
  [6]高英霞.高职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
其他文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诗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蕴含着深邃的内涵.古代人们作诗送别、作诗接风
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有助于开展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税务稽查是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肩负着维护税收秩序,引导纳税遵从的重要职责。地方税务稽查更需要为保障地方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充实地方税基保驾护航。  目前正处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小学英语日益重要,然而大多数学生的口语及成绩却不尽人意,从而导致了学生不爱学,家长不重视,同科教师交流不够等,农村小学英语成了全部学科中的难题。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学生、学校、教师的共同配合,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查。  1、家长不重视  经过对学生家长的调查发现:本校大多数学生家长都认为英语重要,由于缺乏对小学英语的了解,课后很少有家长询问孩子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让我们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科学。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兴趣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在这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程中。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朋友,是学习的动力,是科学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上好科学课的有力保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呢。  一、发挥
期刊
期刊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力量.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激趣的方法,如果我们运用得当,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是一门大信息量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复习地理相对于复习政治、历史而言,注重记忆,更注重理解!高考要求你拥有雄厚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
本文讨论的是所谓狭义的权力运行模式,即研究以行政权为主的权力具体行使(运行)模式。这种狭义指向“具体性”与“原权性”,不涉及关于权力如何形成的“权力发生模式”和属于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各种音响来塑造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它是诸多艺术种类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其本身也具有高效的美育价值。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美育教育影响深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孩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