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得失谈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它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可见一斑。
  《孔雀东南飞》外形是叙事诗,但完全可以把它当成小说来读。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诗化了的小说”。说其是“小说”,是因为具备了小说的下列条件。
  有鲜明的人物形象。长诗中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勤劳善良而又外柔内刚的刘兰芝,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具有软弱个性的焦仲卿和蛮横的封建家长代表焦母。
  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从刘兰芝被婆婆硬逼着儿子焦仲卿将刘兰芝赶出家门到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自挂东南枝”,故事的发展脉络清楚,有起有伏,生动感人,每一个情节都紧紧抓住读者神经。
  有人物、故事产生的时代环境。故事的大环境就是“四大绳索”紧紧勒住中国妇女脖子的封建时代。“三从四德”“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人不敢反抗,只有听从的分。小环境就是焦仲卿家那种封建氛围浓厚的家庭。
  笔者认为无论是从诗的可读性还是诗本身对读者思想,对后代文学发展的影响来看,该诗都不失为一篇优秀之作。但笔者始终认为它虽优秀,却不是很完美。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我觉得它的故事情节必须要有严密的无懈可击逻辑性才能让读者觉得真实。此文中焦母为何要休遣刘兰芝?理由太过牵强或太成迷。我认为这是个不可原谅的缺憾。
  是因为兰芝“行动自专由”?
  且看兰芝与焦仲卿的第一次对话:“……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母,进止敢自专……。”而焦母却说她是“此妇无礼节,行动自专由……”这应该是焦母下令休遣儿媳的主要理由。到底是兰芝在撒谎还是焦母在借故?兰芝的行为有例证:当她被休出门时还不忘“上堂谢阿母”,可见她不是那种“行动自专由”的女子,作别了婆婆又作别小姑:“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如果是“行动自专由”“无礼节”的女子,她能做到这些?再看她母亲平时对她的教导:“……十三教汝织,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她母亲为了女儿能嫁个体面人家,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的,从能力到品行都进行了长期的训导和培养,因此焦母休兰芝的理由很让人生疑。
  是因为兰家与焦家不门当户对,陪嫁不够多?
  封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在钱财上的“匹配”更加苛刻。是兰家家境差焦家太多,陪嫁的东西太少?非也!我们看兰芝说的“不足迎后人”的陪嫁品——“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可见陪嫁品是相当丰厚诱人的。这显然不是兰芝被休的理由。
  是因为兰芝不漂亮?
  亦非也!你看兰芝收拾了准备离开焦家时的样子吧——“腰若流纨素,……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可见兰芝是个相当漂亮的女子。作为被休女子,刚回去就有“县令遣媒来”,刚“媒人去数日”,就有“寻遣臣请还”。来求亲的,都非一般百姓,可见兰芝具有惊人的美貌,人家全是冲着美貌来的。
  是因为兰芝不勤劳?
  亦非也!从兰芝的自我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非常勤劳的人,而且从小就练就了劳动的本事——“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这点从兰芝母亲见兰芝被遣回家后伤心的然而又是相同的自叙中可以得到佐证。
  除此之外,兰芝还是琴棋书画都通的人物:“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见一斑。
  终上所述,作者对兰芝的刻画,非但没一点瑕疵,还极力的褒扬。我觉得为一个被休遣之人作如此铺张的美好渲染未免太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多少带些缺点怕还好些,它会增加文章的真实性的。对了,有一个问题还没得到关注,作者没说这事,大家也只能意会,那就是兰芝来焦家的时间不短了——“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作者根本没提到他们的孩子呀!怎么说走就独自走了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把这条“无后”作为兰芝被遣的“罪状”,那全文就近乎达到完美了。
  (作者单位:551100贵州省息烽县文化馆)
其他文献
班级是一个成员众多并按照一定结构方式所组成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的直接领导者就是班主任,要使这个小团体具有凝聚力和归属感,使这个集体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助人为乐、遵守校纪的良好风气,作为领导者的班主任,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发挥好最大作用呢?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内驱力。所谓情感教育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因素,对教育对象的情感
期刊
《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种子规律是难点。课前,我搜集录像、课件、图片等网上资源和精心准备较大且容易解剖、泡涨的蚕豆、花生、芸豆、红豆、绿豆和玉米种子,采用探究——研讨法来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实物展示、解剖操作、多媒体播放等教学手段,进行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让学生会使用放大镜细致入微地观察,给学生充分表达,描述的锻炼机会,让学生试着评价,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归纳来发
期刊
【摘要】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实,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各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他们承受着来自学习任务、学校教育和家长期望等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受到极大影响。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第一、学习类问题  1.学习动力不足,存在
期刊
校外活动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各类艺术、科学、体育等技能培训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紧紧围绕“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培训活动宗旨,根据活动中心的特点,我们在巩固已有的培训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培训项目。精心策划活动,发挥育人功能。  2011年活动中心大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实行班班有活动,中心月月有活动,使中心的每个孩子在“玩”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课前学生预习产生的问题是学生思考留下的痕迹,应该鼓励学生对课文质疑,这样在一堂课上学生就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另外,语文课堂容量比较大,知识点比较散,因而很少有学生一堂课下来全部都懂,
期刊
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部分,明确提出了“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而言,探究性阅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其本质、重点、实施策略作深入具体分析与反思。  一、什么是探究性阅读  “探究”是一项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是主动发现、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深入拓展和创新发现的途径和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与“接
期刊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课堂效率的提高,对于英语成绩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四十分钟内把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课下不需要费很多时间,费时少,但成绩好,那么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有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强,教师教起来会越来越轻松。而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创设良好的教学课堂气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兴趣,把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的
期刊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被选入现行高一教材中。作为历世经典之作,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时,笔者着重从审美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美点寻踪”。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美是由‘文本’和欣赏者共同创造的,如果没有欣赏者的积极参与,作品美的价值就无法显示出来。为此,笔者教学本文时进行了如下引导。  一、走进文本,点击情趣  古人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读书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范进、孔乙己等一大批读书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就其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本位性的高考一直束缚了师生的手脚,限定了我们的想象,规范了我们的思维,高中三年成了一个跳板,而非桥梁,跳过去了便是胜利,没跳过去的便摔得遍体鳞伤。现实的高中教育桎梏了学生思维,教学演变为简单的反复弹跳的机械运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既
期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源泉。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以课文为基础,课内外结合,扩大阅读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