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叶·比诺什:我生来为舞台,是电影抢走了我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芭芭拉(Ba rba ra),原名Mon ique Andrée Serf,1930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二战时,十岁的她不得不过上东躲西藏的日子。战争结束后,邻居的一位音乐教授无意间听到芭芭拉的歌声,惊为天人,于是帮助她发展音乐才能。芭芭拉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从歌舞餐厅的驻唱,到在巴黎音乐厅首秀,继而成为一名创作型歌手,与唱片公司签约,最终成为风靡整个欧洲的香颂女王。在演出时,芭芭拉常常身着黑色长裙,唱着忧郁的歌曲,哀悼着消逝的爱情。她的歌曲《黑鹰》(L’Aigle Noir)曾在十二小时内就达到了一百万的销量,被称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美流行乐大举“入侵”法国前的最后一道“马其顿防线”。


朱丽叶·比诺什

  芭芭拉是第一位将自身经历写入歌曲的女歌手,《曾有一架黑色的钢琴》(Il était un piano noir)便是她未完成的自述体回忆录。在书中,芭芭拉委婉而诗意地诉说了她因家庭悲剧以及德国占领巴黎时期的不幸遭遇而被剥夺的童年、在比利时做流浪艺人的时光、刚出道时在巴黎诸多夜总会演出的岁月,以及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伴随着她的美梦:歌唱、写作、谱曲、带着观众一同登台,还有她“最美的爱情故事”。一支笔,几个音符,芭芭拉歌颂着生活、爱情、痛苦、愤怒,以及那时而暗淡、时而残酷的希望,正是这“希望”一直激励着这位传奇人物不断前行。
  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与钢琴家文森特·勒德姆(Vincent Leterme)以芭芭拉的这本回忆录为基础,在音乐戏剧《生如夏花——致香颂女王芭芭拉》中,以优美动听的香颂和细腻唯美的演绎,让芭芭拉的人生在舞台上重现。演出前,上海大剧院邀请到了朱丽叶·比诺什与电影导演贾樟柯展开了一场艺术对谈,朱丽叶·比诺什首次向中国观众以主演的角度介绍这部形式新颖的音乐戏剧,并与贾樟柯一同以芭芭拉的艺术人生为蓝本,探讨表演艺术及相关话题的感悟。
  作为当代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参演的电影多达六十多部,坐拥无數国际奖项。1993年,《红》《白》《蓝》三部曲中的《蓝》为她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和法国凯撒奖。1996年,《英国病人》让她站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成为继西蒙·西涅莱(Simone Signoret)1960年得奖之后第二位获得奥斯卡奖的法国女演员。2010年,朱丽叶·比诺什因在电影《原样复制》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这使她成为了欧洲第一个“最佳女演员三冠王”(柏林、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生如夏花》演出照

  朱丽叶·比诺什多才多艺,除了作为一名演员以外,她还举办过个人画展,出版过自己的诗集,甚至在几乎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情况下尝试出演舞剧。她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解读,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愿意在对未知的不安中呼吸。”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朱丽叶·比诺什从来没有间断过她的舞台表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在伦敦出演《裸露》以及2000年在百老汇出演《背叛》,后者得到了托尼奖的提名。她主演的音乐戏剧《生如夏花——致香颂女王芭芭拉》于2017年首演,她在其中朗诵、表演并演唱,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比诺什告诉我们,她之所以会出演这部作品,是因为芭芭拉的艺术特别打动她。“她十岁时就遭到了父亲的性侵,因此艺术对她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可以让她把悲伤转化为另外一种美的工具。”比诺什还坦言,由于没有声乐基础,她一开始并不敢开口去唱,“但是后来我觉得如果我不去唱她的作品,我就没有办法真正走近她”。于是,比诺什在演出前特地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专业的声乐学习,最终在舞台上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朱丽叶·比诺什

  虽然已经是一位功成名就的电影演员了,但朱丽叶·比诺什最早的梦想其实是舞台艺术,是电影把她给“抢”走了。“我的父母都是从事舞台艺术的,所以我从小就对舞台非常熟悉。”但是,在她的舞台表演生涯还没有完全打开局面时,电影导演先来找了她,而当时她也需要赚钱养活自己,于是就去演电影了。和拍电影有所不同,朱丽叶·比诺什觉得在舞台上表演是一种与观众分享的过程,“特别是有时候现场会产生一种寂静,那是最美妙的时刻”。
  “自由”向来是朱丽叶·比诺什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她感觉到一个导演对她的表演产生了禁锢,她会立即说出来,“否则你是演不好的”。在与亚洲导演侯孝贤合作的《红气球的旅行》中,朱丽叶·比诺什有很多即兴的台词处理,她将之形容为“像一个编剧一样在一个情境里自由地表演”,这让她感到特别享受。“我喜欢意外的东西,因为意外会把你带到现实中去,你会忘记有人在拍摄一个人物、一个故事,而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演员,偶然的事件经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把我们带回到生命当中去。”
  在朱丽叶·比诺什看来,即兴的表演为影片中的人物塑造提供了非常有生命力的部分。“我觉得‘制造’和‘存在’之间是有一些区别的,‘制造’会让人觉得有点假,所以我个人一直希望达到第二种状态,也就是‘存在’。”朱丽叶·比诺什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十八岁时的戏剧表演课上,她很想证明自己会表演,但老师却让她停下来,当时她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后来她才发现,正是这样的“不知所措”,会自然而然地把一个人内心最美的东西带出来,“而如果你在‘制造’一样东西的话,你会失去它最本真的部分”。
  对于如今电影市场能够提供给三十多岁以上的女演员的角色越来越少了的情况,朱丽叶·比诺什的建议是,演员不应该把年龄看作是束缚,而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到其他艺术门类中去寻找可以丰富自己内在灵魂的表演形式,比如说她会在电影和舞台之间不断游走,便是希望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让自己的经历更加丰富。“另外,有时我们也可以主动一点,去找自己喜欢的导演,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找我们。”
其他文献
奥托里诺·雷斯庇基(1879-1936),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学家。意大利音乐在“后普契尼时代”涌现出了一批致力于器乐创作的年轻作曲家,他们大多出生于1880年前后,被誉为“八O一代”,代表人物包括了卡塞拉、皮泽蒂、马利皮埃罗等,奥托里诺·雷斯庇基也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1879年,雷斯庇基出生于博洛尼亚的一个音乐世家,很早就开始追随朱塞佩·马尔图契学习作曲,后者被誉为意大利器乐音乐复兴的
期刊
恬静的塞纳河映衬着埃菲尔铁塔的锐意,鲜亮明媚的街心花园与庄严肃穆的巴黎圣母院融合共生,欣欣向荣。法国,Romance的代名词,在这个神秘而遥远的国度中,弥漫着浓郁的人文风尚与艺术情怀。的确,蒙娜丽莎的笑颜、胜利女神的双翼令我们震撼动容,但是法国舒展流畅自然的音乐风情,同样给予我们美的体验,令人心向往之。法国女低音歌唱家、指挥家娜塔莉·斯图茨曼来沪的演出,仿佛让我们置身其中,在她真挚的歌声与从容的指
期刊
李斯特之前,Recital这种独奏音乐会的演出形式驳杂不一,开场也许有人演奏两首钢琴曲,换人再唱两首艺术歌曲,再来个三重奏的组合,总之,一场钢琴音樂会,没有一个人从头弹到尾的。1840年前后,李斯特开创了一个人贯穿全场的独奏会,那个年代也只有他自己做得来,少有人可以仿效。有关他现场的魅力,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无人可及。那个年代,靠着个人魅力独撑一场音乐会是相当困难的。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演奏家更多的
期刊
彼得·柴科夫斯基(1840-1893),浪漫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誉为“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科夫斯基早年学习法律专业,二十一岁才进入现在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二十五岁毕业后,他一边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一边积极创作,后来得到了富孀梅克夫人的资助,才于三十七岁辞去工作专心从事音乐创作。之后,柴科夫斯基经常去欧洲各国演出,这首《A小调钢琴三重奏》就是他
期刊
旅德钢琴博士、青年女钢琴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解静娴是我比较熟悉的音乐家。2011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盛典上,她与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和钢琴兼指挥大师普列特涅夫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她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贝多芬《合唱幻想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静娴的音乐会选曲,有其个性。记得多年前在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的一次聚会上,她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二十二纲琴奏鸣
期刊
2018国民音乐教育大会7月在京举行  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乐器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全国音乐教育服务合作联盟共同主办,中国乐器协会、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于2018年7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大会的主题为“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以创建“美好生活,美丽中国”为宗旨,倡导“每个国民一生学会一件乐器,每个家庭一年听一场音乐会”,旨在服务全面
期刊
2017年12月,世界华人女作曲家协会首次与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合作,举办了一场管乐音乐会,演出了华人女作曲家苏凡凌特别为市三女中管乐团“量身定制”的《桐花仙子》,这也是该作品的世界首演。  世界華人女作曲家协会于2002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现任主席为王强,目前有遍布全球的会员共三十六位。协会每年皆计划在不同的地方举办音乐会,演出旗下会员的作品,希望可以以此凝聚全球华人女作曲家们的力量,让更多人聆听和
期刊
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一片生灵涂炭之景来描绘1975年内战全面爆发后的黎巴嫩实为贴切。然而在内战爆发之前,黎巴嫩却享有中东“瑞士”之美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其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以及北部银装素裹的雪山无一不令人神往。就在这个人文景观气派庄严,自然景观也绚丽多姿的国度,孕育了一位诗人、作曲家——贝莎拉·艾尔-库利(Bechara El
期刊
巴黎求学带来的启示  我于199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2003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同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深造。2004年考入巴黎市立高等音乐学院,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2008年,我以满分成绩获得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最高级演唱家文凭”,成为该院建院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籍歌唱家。2009年,我获得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硕士学位,同年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任教。
期刊
2018年12月6日,重庆歌剧院创作的民族歌剧《尘埃落定》(以下简称“尘剧”)举行了隆重首演,我赶上了该剧第一轮演出的末班车,于12月8日赴重庆观看了这部歌剧。歌剧《尘埃落定》剧照:藏族人民  《尘埃落定》是重庆歌剧院近年来倾力打造的一部作品,根据藏族作家阿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并得到了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据编剧冯必烈、冯柏铭介绍,他们改编这个剧本十分不易,因为阿来的原作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