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中的浅层文化迁移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un_we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迁移的定义来源于二语习得中“迁移”的概念——文化迁移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而导致的迁移。林语堂先生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在西方读者面前,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迁移。而《京华烟云》中的浅层文化迁移一般发生在词汇和语用的层面。
  关键词:《京华烟云》;浅层文化迁移 ;词汇;语用
  一、文化迁移
  “迁移”原本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术语。Lado[1]在《跨文化的语言学》中首次提出“语言迁移”的概念。他认为:对母语已经形成依赖的学习者在学习其它语言的过程中,试图将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连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在这个论述中,不难发现文化层面的迁移也在语言迁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而且,语言恰好反映了文化的不同特征,同时其本身也构成了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萨丕尔[4]曾说过:“语言是不脱离文化的存在,文化更不是脱离语言的存在。”因此,“文化迁移”可以定义为——学习者已经认知和熟悉的本国文化和其它文化之间的异同造成的文化影响。根据文化的结构,文化迁移分为深层文化迁移与浅层文化迁移。深层文化迁移是指文化迁移时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哲学层面的迁移。相比较而言,浅层文化迁移更能被人们所察觉,它指的是文化迁移发生时词汇、语义和语用层面的迁移。
  二、《京华烟云》中的浅层文化迁移
  尽管《京华烟云》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中国,不过林语堂先生所用语言却是英语。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究其目的之一,无非是写给西洋人看的一本讲述普通的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爱、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在当时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适应其生活环境的小说。总的说来,《京华烟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随着故事慢慢铺成开来,浅层文化迁移在小说中反复出现。
  1、 词汇
  在一种语言的某些词语往往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恰当的替代词。小说中,类似“阴阳”、“道教”、“炕”,“义和团”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俗词”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存在的。那如何将此类的词翻译成可以使得外国人能看懂的词呢?
  She had hoped that the following spring Pingya could return to Shantung on the pretext of “sweeping the grave” at chingming Festiva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moon, but his parents did not approve, because it was too long a journey and would interfere with his studies[3].
  在这句话中,“sweeping the grave”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一项活动。表面上看,“sweeping the grave”是指扫去坟墓上的尘土和落叶,但在我国的文化中,这是人们在已死去的亲人坟墓前祭奠和缅怀他们。
  At Peking there had been “flower dinners” or dinners with a singsong girl sitting behind each guest which was the usual custom and Mulan had not minded[3].
  “花酒”是我国文化中的一个特殊词汇。林先生巧妙地将“花酒”非常字面地翻译成“flower dinner”,在其后也加上了一个解释:在晚宴中,每个客人后面都会有位卖唱女相陪。如此一来,西方读者便很容易就能理解何为“flower dinner”,而且也保留了两种语言各自的特色。
  2、 语用层面
  语用学在环境中研究意义,它研究特定场合下的特定话语,尤其注意不同的语言运用的社会语境如何影响语义的诠释[6]。通俗而言,语用是指语言如何被用来交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倾向用复杂和色彩丰富的称呼词与人打交道,但西方文化中,人们更习惯用简单而直白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称呼往往令外国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在《京华烟云》中有上百号的角色,性格迥异,命运也大不相同。在中国文化中,互相称呼对方倒是件极其容易的事,不过,要将这些称谓翻译成英文就没这么容易了。
  其中一部分称谓,林先生用到了韦氏拼音。比如将“老爷”译成“laoyeh”,“少爷”译成“shaoyeh”,在西方文化中,我们能找到的替代词是“the old master”和“the young master”。除此之外,“姑娘”在小说中是个极其常见的称谓,林先生也译成了“kuniang”。所有社会阶层的未婚女性都可称之为“姑娘”。但“hsialchieh”(小姐)一词只能称呼上层社会权势或是富贵家庭中的尚未出阁的女子。而在西方文化中,无论哪一个社会阶层的女子都可以统称为“Ms”。
  小说中,林先生也用到了汉语拼音。比如,“nainai”是一个家庭中已婚年轻女子的头衔,汉语为“奶奶”,西方文化中被叫做“mistress”。而“taitai”是指一个家庭中的女主人,统领所有的“mistress”。姊妹中较小的那个被叫做“Meimei”(妹妹),而“妹妹”在小说里也可以被男子称呼自己所中意的女子。
  Cassia was the concubine of Mr. Tseng. Her name of address in the household has been Kueichieh or “Sister Cassia” before she was raised from a maid to concubine. Now although as concubine she could be addressed by the children as yima or “aunt”…however, had to call her “Yima” or “Chien Yima”, Chien being her family name[3].   “Yima”、“Chien yima”和“Kueichieh”,在我们汉语中分别是“姨妈”、“钱姨妈”和“桂姐”。林先生担心外国读者无法理解这些词的意思,便在后面加了个“aunt”或者是“concubine”。林语堂写这篇小说时,匠心独具地保留了浓厚的中国特色,这样的目的是更好地让外国读者能融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自谦是社会现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顾曰国[5]基于我国文化曾提出自谦五要素,这和Leech[2]所倡导的自谦六要素有很多相同之处,不过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文化中人们往往以贬低自己而对他人以示尊重。这个现象在《京华烟云》中也是常见的。
  “Are you related to Confucius?” asked Mr. Yao because their family name was Kung.
  “No, we have not the honor.” replied Lifu. “If all people by the name of Kung were descendants of Confucius, then Confucius would be disgraced.”[3]
  立夫的回答正好应正了这一点。姚夫人问他是不是孔子后代,立夫首先回答便是“no”。孔子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立夫即使拥有“孔”这个姓,但也不敢妄自菲薄地说自己是孔子后代。他接着说,如果所有姓孔的人都是孔子的后代,那么孔子会因此受辱。立夫的谦虚博得了大家的喜爱。
  “Don’t boast,” said his mother. “You saw how Mrs. Kung’s son was helping his mother and felt awkward not to help your own mother. I will do your good to make friends with him and learn something serious from him. Lifu, will you be willing to be friends with my boy?”
  “Mrs. Yao, you are joking,” replied Lifu. “If you don’t think me unworthy, it will be an honor to me.”[3]
  “unworthy”在英语中本身就是一个反面的词。当姚夫人想让立夫和她儿子成为朋友时,立夫的回答又显示了中国人的自谦。而在西方文化中,如果A提出邀请并且要和B成为朋友,B不会说自己不配和A打交道。B的回答应该更直接和积极,比如“yes, my pleasure”或者是“it’s my honor”。
  三、总结
  笔者所列举的例子只是小说里文化迁移现象中的很小一部分,而浅层文化迁移一般在词汇、语用层面进行探讨。《京华烟云》中的文化迁移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它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之处,将其有血有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也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一个渠道来了解真正的新中国,而不是被曲解和丑化的旧中国。
  [参考文献]
  [1]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 [M].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7.
  [2]Leech, G.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 [M]. London: Longman, 1983.
  [3]Lin Yutang. Moment in Peking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4]Sapir E. Selected Writing in Language,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M].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49.
  [5]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6]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第三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经堂教育是回族传递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以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和渗透着回族生活、回族教育及其它领域。青海作为一个民族聚居地,以它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养成并发展着各民族。本研究试图立足青海特色,针对为数众多的回回民族,就其经堂教育在农村的处境做一分析探讨,以寻求回族教育在青海农村之出路。  关键词:经堂教育;学校教育;伊斯兰文化  一、 概述  (一)青海概况  青海地处我国西部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从“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法上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指导,而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形成。研究者主要从课堂提问理论基础入手并结合当今教育背景下语文课堂提问的影响因素及所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能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字: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影响因
期刊
摘 要:在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用人单位和岗位本身对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在教学中亟需加强的一个环节。然而高职生学习英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偏低。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景模式,结合学生现有的水平和职业、专业的特点,提出了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11级体育服务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行业人才需求方面的地位日益突出。在新形势下以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为基础,紧跟技术和行业发展,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课程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字: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资源;教科书;教师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逐渐向学生生活开放,向课本以外、课堂以外、学校以外开发
期刊
摘 要: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2001年6月,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
期刊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作为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加强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训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是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电工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研究为载体,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实效性进行了策略研究,旨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以期对广大教学和管理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实训教学;实效性;研究
期刊
摘 要:文化的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是价值观问题。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折射着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又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巨大的导向、示范和催化作用。英语教学是构建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并使其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英语教学内容中的多元文化及背后的多元价值观和学生对多元文化及价值多元理解的事实,军校教师应当将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和培育有机融于语言和文化的一体化教学
期刊
摘 要:本课程以听、说、写译、综合技能训练为主要教学目标,以交际型与任务型教学方法为理论依据,旨在培养相关学生在商务环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特殊用途英语的能力。本课程通过系统学习与商务文化活动相关的材料,通过听音频、看视频等教学手段以逐步提高学习者的听力与口语能力,熟悉并掌握应用相关的英语翻译与写作技巧,进而促使学习者具备基本交际实践能力,培养其跨文化意识,以及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关键字:英语
期刊
摘 要:军队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必须以战场为终端,以英语在军事领域的实际应用为任务指向,为我军培养具有较强岗位任职英语能力的合格军事人才。军队院校在打牢学员通用英语能力的同时,有必要实施军事英语教学,培养学员过硬的军事英语能力,为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建设提供语言支撑。本文简要分析军队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阐述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实施军事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提出学员英语能力需向军事化、实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