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几年高三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二轮复习中的效果并不显著。如何提高二轮复习的效果?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是否符合二轮复习的要求,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尝试,现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民版)为例,谈谈二轮复习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专题的知识框架或基本脉络
在二轮复习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本专题的知识框架或基本脉络。这样,学生的所学知识就不至于因过于零散而难以掌握。笔者在讲授这一专题时,选择了如下图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线示意图
学生结合这一图示,可以很直观地理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我们也可以根据此图,帮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概括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如下表所示:
这样,学生对这一专题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或基本脉络。笔者认为,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多一些这样的构建,既可以减少学生因知识的零散而产生的苦恼,同时也可以达到提高复习效果的目的。
二、结合考点排查一轮复习中学生存在的薄弱点
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后,掌握一部分知识点,但由于历史知识点过多,复习时间较为紧张,导致部分知识点没有掌握到位,形成了一些薄弱点。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应结合一轮复习和平时训练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排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点。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这一专题学习中存在如下几个薄弱点:
1.如何理解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促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诱导了洋务经济产生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如何认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
解析:“先天不足”指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后天畸形”指工业结构(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和地区分布(沿海与内地)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析:作用为经济的现代化(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地位为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但在近代中国难以独立发展,始终没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
三、关注并强化对新增考点的掌握
2011年江苏历史高考《考试说明》中,本专题新增了一个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笔者认为,这一考点的增加主要是考虑到本专题的完整性,因为在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可能是考虑到命题的需要,因为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复习这一考点时,教师一方面要全面梳理基础知识,即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间、原因、概况、影响;另一方面要关注这一考点在专题中的地位和在考试中的命题价值。如笔者设计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这一问题,就可以体现其在专题中的地位和在考试中的命题价值。因为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资产阶级改良(维新变法)和革命(辛亥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条件和内在动力。
四、联系时政热点深化对本专题的理解
笔者简单地梳理了一下,与本专题有关的重大周年纪念有辛亥革命100周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而辛亥革命又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与本专题有关的还有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型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历史高考长效热点也值得关注。例如民生问题,晚清以来中国历届政府都曾支持过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管历届政府的主观动机怎样,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中国民生问题的改善。
当然,教师在联系时政热点时,应寻求专题主干知识与时政热点之间的结合点,要有独特的新视角。
五、引导学生学会建立专题与专题之间的联系,使其形成宏观历史思维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变过去以时间为序编写教材,按照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来编排教材,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专题知识的把握,但无疑割裂了许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二轮复习课中对这一问题作适当解决。让学生形成对某一历史时期的从“点”到“线”到“面”的整体认知。如笔者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为线索,联系政治史、思想史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建立专题与专题之间的联系,认识专题与专题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的宏观思维。而这一点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最欠缺的。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构建专题的知识框架或基本脉络
在二轮复习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本专题的知识框架或基本脉络。这样,学生的所学知识就不至于因过于零散而难以掌握。笔者在讲授这一专题时,选择了如下图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线示意图
学生结合这一图示,可以很直观地理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我们也可以根据此图,帮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概括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如下表所示:
这样,学生对这一专题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或基本脉络。笔者认为,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多一些这样的构建,既可以减少学生因知识的零散而产生的苦恼,同时也可以达到提高复习效果的目的。
二、结合考点排查一轮复习中学生存在的薄弱点
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后,掌握一部分知识点,但由于历史知识点过多,复习时间较为紧张,导致部分知识点没有掌握到位,形成了一些薄弱点。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应结合一轮复习和平时训练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排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点。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这一专题学习中存在如下几个薄弱点:
1.如何理解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促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诱导了洋务经济产生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如何认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
解析:“先天不足”指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后天畸形”指工业结构(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和地区分布(沿海与内地)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析:作用为经济的现代化(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地位为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但在近代中国难以独立发展,始终没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
三、关注并强化对新增考点的掌握
2011年江苏历史高考《考试说明》中,本专题新增了一个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笔者认为,这一考点的增加主要是考虑到本专题的完整性,因为在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可能是考虑到命题的需要,因为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复习这一考点时,教师一方面要全面梳理基础知识,即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间、原因、概况、影响;另一方面要关注这一考点在专题中的地位和在考试中的命题价值。如笔者设计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这一问题,就可以体现其在专题中的地位和在考试中的命题价值。因为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资产阶级改良(维新变法)和革命(辛亥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条件和内在动力。
四、联系时政热点深化对本专题的理解
笔者简单地梳理了一下,与本专题有关的重大周年纪念有辛亥革命100周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而辛亥革命又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与本专题有关的还有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型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历史高考长效热点也值得关注。例如民生问题,晚清以来中国历届政府都曾支持过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管历届政府的主观动机怎样,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中国民生问题的改善。
当然,教师在联系时政热点时,应寻求专题主干知识与时政热点之间的结合点,要有独特的新视角。
五、引导学生学会建立专题与专题之间的联系,使其形成宏观历史思维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变过去以时间为序编写教材,按照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来编排教材,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专题知识的把握,但无疑割裂了许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二轮复习课中对这一问题作适当解决。让学生形成对某一历史时期的从“点”到“线”到“面”的整体认知。如笔者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为线索,联系政治史、思想史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建立专题与专题之间的联系,认识专题与专题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的宏观思维。而这一点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最欠缺的。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