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在国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也从“量”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质”的提升的关键时期。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把目光和视线适时地转向内涵建设,并着力打造和提升职业学校“软实力”,培养高素质的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以增强综合竞争力,迎接新一轮办学竞争,已成为了新时期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这关系职业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未来走向。可以说,重视和加强软实力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硬道理”。
一、职业教育“软实力”溯源与内涵界定
职业学校的实力是一种综合实力,是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合,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硬实力表示学校综合实力中有关物质形态的构成因素的全体,主要包括人(师资队伍等)、财(经济状况)、物(固定资产);相对于学校“硬实力”而言的“软实力”,是职业学校中存在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是职业学校理念、职业学校精神、职业学校传统、职业学校制度、职业学校校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隐性资源”,折射着职业学校发展的潜力,最终体现为职业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力以及对生源的吸引力。
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他将行为实力分为软硬两方面。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以人口、经济、军事和资源为主的有形的物质力;软实力(soft power)是指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无形的精神力,它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国际声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支撑,教育是增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血液,要让我国的“软实力”真正有实力,首先要让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软实力”强大起来。
二、打造职业学校“软实力”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期,职业学校的办学硬件和水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数量和质量、外延和内涵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投资也持续加大,而高素质技术人才匮乏且创新能力却不高;部分职业学校定位不明確,学科、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以及品牌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等等,这一切凸现了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软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软实力已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是一种终极竞争力。
1.提升软实力,是加快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内涵建设是职业学校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过去注重“量”的增长,实际上是使职业教育不断扩大自己的外延范围;现在注重“质”的提升,实际上是不断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挖掘职业教育的潜力。反之,只重规模扩大,不重内涵发展,其结果是大而不强,大而无特色,从根本上说,实现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最终诉求点就是增强软实力建设,也只有加强软实力建设,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品牌、学校声誉及校风、教风、学风等内涵方面下功夫,职业学校才能拥有较强的生存力,也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提升软实力,是打造职业学校独特优势的迫切要求。软实力是独具的,远胜于利益、权力、社会所催化出的竞争力,是一种行为与精神的力量。有软实力的学校,更能令人看到机遇与希望。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高中的独特优势,即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规格。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其培养目标,强调人才的实用型和技艺型,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与财富的创造相连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体系的欠缺,符合当代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3.提升软实力,是增强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是依靠软实力创造出来的。世界上著名的职业学校大都要依靠自己的软实力建设而发展壮大,也依靠软实力去赢得世界的声誉。德国柏林职业学校是以提倡教学与科研并重、职业学校自治和学术自由奠定了新型职业学校理念的基础;哈佛职业学校主要是因为艾略特推行了学分制,从而使哈佛从小学院成为一所知名职业学校;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在校接受理论培养和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并重而著称于世。上述阐述可以明晰一点,打造软实力,是提升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制胜之道。
三、提升职业学校软实力的基本对策
科学发展观要求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重,即扩大办学规模与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效益与发挥办学特色协调一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需要从战略的视角制定软实力建设的远景规划,注重办学理念、特色、品牌、创新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用长远的眼光来支配短期的行为,加大“软”投入,建设“软”项目。
1.办学理念建设。面对初中毕业生逐渐减少,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学校生存竞争愈加激烈的现状,职业学校要更新观念、立足国情,努力改革原有的教育体系,并逐渐形成现代职业教育新体制,从而培养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克服因循守旧的传统习惯,弘扬开拓创新精神,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努力成为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建立以技能性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强化专业技能教学,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要积极探索和推进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
2.办学特色建设。在讲究个性化的时代里,办学特色就是学校高扬的旗帜,抓住了特色也就抓住了学校的生存权,没有特色的学校很快就会被淹没在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的汪洋大海之中。职业学校特色建设,首先体现在学校治学方略、办学思路中的特色;其次体现在教育上——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再次体现在教学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方面的特色;第四,体现在教育管理上——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运行机制等等方面的特色。无论是哪个层面或方面,职业学校都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也就是要创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中体现职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这是职业学校刻意追求且逐步实现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它学校的办学风格和优良品质,也是职业教育软实力发展的必然内涵。
3.创新体系建设。就每一所职业学校的产生、发展与繁荣而言,无不将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一种软实力建设而贯穿始终。首先,理论创新是职业教育创新的指导,应积极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问题,从理论高度加以分析和解决,以教育理论的创新指导教育实践的创新。如: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办学体制、科研机制、人才评价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开展理论探索,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其次,要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由于职业教育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影响和制约,职业学校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所有这些都需要从制度上加以创新、改革和完善。第三,改革职业教育模式,调整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才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4.校园文化建设。充满活力的职业学校文化是构建和强化职业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和风格,必须将单纯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升到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上来,核心要求是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首先,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职业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校园建筑和校园景观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将院校精神体现于各种标记物之中,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其次,创建先进的制度文化。要着力搞好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学校规章制度等建设,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文化,确保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第三,培育个性鲜明的精神文化。在重视直观、有形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创建制度文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的培育。
一、职业教育“软实力”溯源与内涵界定
职业学校的实力是一种综合实力,是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合,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硬实力表示学校综合实力中有关物质形态的构成因素的全体,主要包括人(师资队伍等)、财(经济状况)、物(固定资产);相对于学校“硬实力”而言的“软实力”,是职业学校中存在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是职业学校理念、职业学校精神、职业学校传统、职业学校制度、职业学校校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隐性资源”,折射着职业学校发展的潜力,最终体现为职业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力以及对生源的吸引力。
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他将行为实力分为软硬两方面。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以人口、经济、军事和资源为主的有形的物质力;软实力(soft power)是指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无形的精神力,它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国际声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支撑,教育是增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血液,要让我国的“软实力”真正有实力,首先要让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软实力”强大起来。
二、打造职业学校“软实力”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期,职业学校的办学硬件和水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数量和质量、外延和内涵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投资也持续加大,而高素质技术人才匮乏且创新能力却不高;部分职业学校定位不明確,学科、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以及品牌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等等,这一切凸现了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软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软实力已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是一种终极竞争力。
1.提升软实力,是加快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内涵建设是职业学校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过去注重“量”的增长,实际上是使职业教育不断扩大自己的外延范围;现在注重“质”的提升,实际上是不断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挖掘职业教育的潜力。反之,只重规模扩大,不重内涵发展,其结果是大而不强,大而无特色,从根本上说,实现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最终诉求点就是增强软实力建设,也只有加强软实力建设,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品牌、学校声誉及校风、教风、学风等内涵方面下功夫,职业学校才能拥有较强的生存力,也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提升软实力,是打造职业学校独特优势的迫切要求。软实力是独具的,远胜于利益、权力、社会所催化出的竞争力,是一种行为与精神的力量。有软实力的学校,更能令人看到机遇与希望。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高中的独特优势,即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规格。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其培养目标,强调人才的实用型和技艺型,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与财富的创造相连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体系的欠缺,符合当代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3.提升软实力,是增强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是依靠软实力创造出来的。世界上著名的职业学校大都要依靠自己的软实力建设而发展壮大,也依靠软实力去赢得世界的声誉。德国柏林职业学校是以提倡教学与科研并重、职业学校自治和学术自由奠定了新型职业学校理念的基础;哈佛职业学校主要是因为艾略特推行了学分制,从而使哈佛从小学院成为一所知名职业学校;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在校接受理论培养和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并重而著称于世。上述阐述可以明晰一点,打造软实力,是提升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制胜之道。
三、提升职业学校软实力的基本对策
科学发展观要求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重,即扩大办学规模与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效益与发挥办学特色协调一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需要从战略的视角制定软实力建设的远景规划,注重办学理念、特色、品牌、创新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用长远的眼光来支配短期的行为,加大“软”投入,建设“软”项目。
1.办学理念建设。面对初中毕业生逐渐减少,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学校生存竞争愈加激烈的现状,职业学校要更新观念、立足国情,努力改革原有的教育体系,并逐渐形成现代职业教育新体制,从而培养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克服因循守旧的传统习惯,弘扬开拓创新精神,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努力成为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建立以技能性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强化专业技能教学,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要积极探索和推进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
2.办学特色建设。在讲究个性化的时代里,办学特色就是学校高扬的旗帜,抓住了特色也就抓住了学校的生存权,没有特色的学校很快就会被淹没在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的汪洋大海之中。职业学校特色建设,首先体现在学校治学方略、办学思路中的特色;其次体现在教育上——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再次体现在教学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方面的特色;第四,体现在教育管理上——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运行机制等等方面的特色。无论是哪个层面或方面,职业学校都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也就是要创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中体现职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这是职业学校刻意追求且逐步实现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它学校的办学风格和优良品质,也是职业教育软实力发展的必然内涵。
3.创新体系建设。就每一所职业学校的产生、发展与繁荣而言,无不将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一种软实力建设而贯穿始终。首先,理论创新是职业教育创新的指导,应积极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问题,从理论高度加以分析和解决,以教育理论的创新指导教育实践的创新。如: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办学体制、科研机制、人才评价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开展理论探索,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其次,要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由于职业教育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影响和制约,职业学校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所有这些都需要从制度上加以创新、改革和完善。第三,改革职业教育模式,调整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才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4.校园文化建设。充满活力的职业学校文化是构建和强化职业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和风格,必须将单纯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升到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上来,核心要求是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首先,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职业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校园建筑和校园景观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将院校精神体现于各种标记物之中,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其次,创建先进的制度文化。要着力搞好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学校规章制度等建设,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文化,确保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第三,培育个性鲜明的精神文化。在重视直观、有形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创建制度文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