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精湛的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地去钻研、去创造.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媒体技术资源丰富,能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资料,把精致的文本变为生动活泼的视频,并能模拟甚至再现各种生活场景,让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转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利用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自主探究物理规律,学会与他人合作,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对物理学习的正确态度,增强创新意识.了解物理的应用价值,领悟物理学习的方法,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促进物理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物理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感受物理学习的魅力.
  1创设媒体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1.1图片导入,唤起欲望
  导入是物理教师在进入新课学习时运用的一种手段,旨在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主要教学行为.图片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精美的图片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是学生开启物理思维的起点,对新课教学起着巨大的作用.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用新颖别致的图片导入物理新课,能让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欲望,他们会主动钻研,积极参加实验活动,激发学习欲望,促进课堂高效生成.如在教学“声音的特性”一课时,教师出示图片寒山寺的古钟,古钟声声敲响,你有什么感受?这使我们又想起了落第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来.“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能辨别出钟声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音色”的概念.
  教师用诗情画意般的引入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到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能促进物理情感的形成.诱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新课探究做了恰当的铺垫.
  1.2巧设悬念,促进探究
  悬念是由学生对所解决的问题存在不满足感而产生的.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的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悬念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产生吸引力.教师能够巧妙地提出恰当而耐人寻味的物理问题,可以唤起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其好奇心.运用多媒体创设悬念,可以把物理知识用图象、动画和声音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处在虚拟的环境中学习物理知识.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片面性的地方,故意使学生在满以为是“正确的答案”中暴露出问题,然后用实验或推理让学生恍然大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终生难忘.把教学推向高潮,使课堂活动更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机械运动》中引入参照物概念时,教师用课件出示:新兴广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正在建设的一栋高为391.7米的大楼,工人们正在挥汗如雨地忙碌着,天上忽然有一片彩云飘过了大楼的上空,广场上不远处突然有人高喊“大楼要倒了”,引起了广场附近的许多人惊慌失措地狂奔而去,工程人员认真查实后发现大楼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倒塌的迹象.看到这里,学生也在小声议论着,这是为什么啊?大家为什么一致认为大楼要倒塌了呢?教师以此为例引入参照物概念的学习.这出乎意料的事实让学生们为之一怔,教师再启发学生去理解参照物意义对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为新课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真正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2演示实验模拟,提高课堂效率
  2.1模拟实验,形象直观
  初中物理教学利用常用的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解决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问题,为学生探究新知作了引路,形成了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带电粒子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一课时,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和溶液中的自由离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让学生凭想象去理解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式.教师用课件演示:如果开关断开,金属导体中的电子和溶液中的离子就在作无序运动,电路中电灯就熄灭;如果开关闭合时,金属导体中的电子和溶液中的离子立刻就变成了有序的运动,灯就亮了.通过模拟实验,学生明白了电子和离子是生命中的个体.运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微观的物理过程,突破了时间及空间的束缚,模拟逼真,使物理场景灵活地放大或缩小,把物理实验过程生动地展现于学生眼前,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2营造气氛,拓宽视野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受到实验仪器条件的制约,一些实验的可视性差,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如人意,而多媒体可以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作用”一课时,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学生不易理解,演示实验时,磁感线的分布及方向也不会体现出来,学生感到速手无策,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如果用课件演示,先在条形和马蹄形磁铁上方的玻璃板上放上少许铁屑,再轻轻地敲击玻璃板,画面上就会出现规则的磁感应线图形,用电子投影仪放大出来,就特别直观、形象,使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绘制出磁感线,就能使学生对“左手定则”的规律掌握很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克服不良的思维习惯,增长了见识.
  总之,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思绪自由地翱翔于物理知识的殿堂.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不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提出让我们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落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那么,对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对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1惊奇的导入
1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作用与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中的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该实验是联系力学与运动学的桥梁、纽带,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加深对该定律理解与掌握的必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实验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对该实验的理解与掌握是学好物理科目的必要条件之一.  书中的实验是:  两个相同
期刊
小班化教学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也有了锻炼机会。课堂上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时间增多,这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影响,
以物理插图及其问题为话题已被学生所熟悉和接受,所包含信息和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蕴含着物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基于新课程标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多涉及与社会和生活联系紧密且形式多样的插图题:涵括实验装置图、仪器图、操作示意图及此基础上的创新漫画图,旨在回顾基本物理知识、概念、规律;考查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运用物理知识正确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当前物理插图题处理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必然会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在这个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在讲评完一道高考改编题后,细细品味其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与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所提读书
期刊
学生总认为数学太抽象,太难,以至于很多人信心不足,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感到学数学如攀“蜀道”。那么,有没有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它既能继承我国数学教学重视基础的优点,又
初中物理的新课程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物理学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教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生活、生产实践,同时也应用于自然、生活、生产实践.因此它有着丰富的静态的、动态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感性材料资源.但在传统教学中好多物理现象、实验及处围教学资源都是难以在课堂上实现和找到的.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就可以很方便地模拟传统教学中难以展示的物理现象、实验,通过网络也可以方便地搜寻到大量的课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对学校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学校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通过培训提升管理者应对教育变革的素质与能力,提升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这
本刊2013年第12期刊登了《例谈物理问题中的‘椭圆’》一文(下称“例谈”),介绍了椭圆知识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笔者深受启发.“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的能力之一.但文中例3的求解过程,给人的感觉是繁琐了一点,有纯粹为了应用椭圆知识而应用之嫌.因为就题目而言,没有必要求出小球的轨迹方程.本文给出简捷解法,并对该题目作进一步拓展,作为对“例谈”一文的补充,供同行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