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时学生的个性体验是关键。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是重点。提倡多种方法的阅读是突破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注重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使之互相促进提高。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教学 探究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一方面开展阅读教学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是写作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教师应该始终将阅读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一、阅读时学生的个性体验是关键。
阅读教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必须对阅读内容进行必要的把握和筛选。那些内容要重点阅读、要反复阅读、要深入阅读,在教学中进行实施。
学生的个性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有体现。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文素养不同,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将呈现不同的阅读效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去思考文章的主旨,进行内心的体验。同样是一本《哈姆雷特》,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一千个、一万个哈姆雷特形象。同样是一本红楼梦,鲁迅就曾这样评价: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等等。
还有的学生对不同的文体感兴趣,有的喜欢散文的通俗易懂、有的喜欢小说的故事情节、有的喜欢诗歌的意蕴凝练。因此,学生的感受差异需要教师的引导,在阅读教学中设置一些问题,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好习惯,将避免漫无目的地阅读,学生的感受也会深刻一些。问题是一定的,但是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阅读的时候,也要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找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是阅读体验的成功点。因此,课堂上不同的看法、见解,是学生个性阅读的最好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是重点。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人物形象、主题意境、艺术手法等等,都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只有深入到文章当中,才能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作品的主题。怎样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
首先,必须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在不同的文章中,都流露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的抒发。例如《故乡》中,鲁迅少年时的往事在文章中渗透的很深,闰土的形象就是少年时好伙伴的典型提炼。通过闰土的形象批判了封建思想道德法制对人灵魂的毒害,好端端的一个富有朝气和灵气的少年被毒害成了一个木偶人。
《木兰辞》中,木兰的形象很感人,能够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学习。既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的批判,也是对木兰高尚情操的赞扬。
其次,简要分析人物形象。很多文章中都有不同的人物,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喜怒哀乐、高尚卑微。对于中学生来说,简要的评析一下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对于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汲取文学素养是很必要的。例如《小桔灯》中,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品格,很鼓舞人。在当时的重庆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小姑娘”的爸爸给那些学生送信,后来“失踪”了,母亲病危,生活艰难,但是她对生活、前景充满信心。这与当下很多学生娇生惯养,不能忍受小挫折,对生活环境怨天尤人,根本不关心、体谅父母的艰辛,担当不起生活的重担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值得大家反思。
再次,作品的艺术手法值得借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三拳的效果,全从郑屠被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同感觉来写:打鼻子,从嗅觉写,咸酸辣,各种滋味;打眼睛,从视觉写,红黑紫,头晕目眩;打太阳穴,从听觉写,乱嗡嗡昏厥过去。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手法,形象生动,耐人寻味。三拳结束了郑屠的性命、是本篇的精彩所在。教育学生反复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图和高超手法。
三、提倡多种方法的阅读是突破口。
初中语文的阅读应该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尤其是朗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朗读在教学中经常用到,教师要发挥朗读对于理解课文和训练思维的重要意义。通过学生的朗读,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朗读中的语速、轻重读、语调,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学的表现力和音乐性。朗读要自然流畅,不要刻意造作。例如在朗读《春》时,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大自然。朗读时要有一种轻松明快欣喜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体现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默读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运用默读主要是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文章的框架和主旨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文章的遣词造句和段落理解,就需要学生进行默读。一则教室的环境相对安静,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二则默读占用的时间比较短,效率比较高。默读讲究眼到、心到、手到。要看清每个字、集中注意力,边读边笔记。默读运用在课外阅读中,有利于扩大阅读面,增长学生见识。
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就要大量的阅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类书籍。不要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知识,毕竟阅读面太窄、阅读量太少。要广泛的涉猎文学、历史、科学、经济、文化、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建立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知识体系。在选择书籍上,要有侧重。以语文课本为依托,逐步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要选择名人、名著来读。这样站位就高、起点就高,避免误入歧途。尤其是当今互联网影响深远,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充斥着各个领域。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要擦亮眼睛、自觉筑起维护思想健康的防线。经常读名著,可以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五、注重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使之互相促进提高。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形成一种积累、达到一种熏陶后,学生的阅读将会对写作产生很深的影响,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标。有的学生文思敏捷、提笔就可以成文,得益于自己比较丰厚的文学积累。有的学生提到作文,感到脑子一片空白,作文也是干瘪瘪的、如同嚼蜡,主要还是缺乏文学积累。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熟悉和模仿優秀作品的写作规律和方法。学生读的多了,就会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进而对作品熟悉。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由主到次进行赏析。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作品中包含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就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大量模仿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教学 探究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一方面开展阅读教学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是写作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教师应该始终将阅读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一、阅读时学生的个性体验是关键。
阅读教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必须对阅读内容进行必要的把握和筛选。那些内容要重点阅读、要反复阅读、要深入阅读,在教学中进行实施。
学生的个性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有体现。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文素养不同,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将呈现不同的阅读效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去思考文章的主旨,进行内心的体验。同样是一本《哈姆雷特》,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一千个、一万个哈姆雷特形象。同样是一本红楼梦,鲁迅就曾这样评价: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等等。
还有的学生对不同的文体感兴趣,有的喜欢散文的通俗易懂、有的喜欢小说的故事情节、有的喜欢诗歌的意蕴凝练。因此,学生的感受差异需要教师的引导,在阅读教学中设置一些问题,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好习惯,将避免漫无目的地阅读,学生的感受也会深刻一些。问题是一定的,但是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阅读的时候,也要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找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是阅读体验的成功点。因此,课堂上不同的看法、见解,是学生个性阅读的最好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是重点。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人物形象、主题意境、艺术手法等等,都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只有深入到文章当中,才能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作品的主题。怎样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
首先,必须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在不同的文章中,都流露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的抒发。例如《故乡》中,鲁迅少年时的往事在文章中渗透的很深,闰土的形象就是少年时好伙伴的典型提炼。通过闰土的形象批判了封建思想道德法制对人灵魂的毒害,好端端的一个富有朝气和灵气的少年被毒害成了一个木偶人。
《木兰辞》中,木兰的形象很感人,能够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学习。既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的批判,也是对木兰高尚情操的赞扬。
其次,简要分析人物形象。很多文章中都有不同的人物,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喜怒哀乐、高尚卑微。对于中学生来说,简要的评析一下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对于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汲取文学素养是很必要的。例如《小桔灯》中,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品格,很鼓舞人。在当时的重庆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小姑娘”的爸爸给那些学生送信,后来“失踪”了,母亲病危,生活艰难,但是她对生活、前景充满信心。这与当下很多学生娇生惯养,不能忍受小挫折,对生活环境怨天尤人,根本不关心、体谅父母的艰辛,担当不起生活的重担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值得大家反思。
再次,作品的艺术手法值得借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三拳的效果,全从郑屠被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同感觉来写:打鼻子,从嗅觉写,咸酸辣,各种滋味;打眼睛,从视觉写,红黑紫,头晕目眩;打太阳穴,从听觉写,乱嗡嗡昏厥过去。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手法,形象生动,耐人寻味。三拳结束了郑屠的性命、是本篇的精彩所在。教育学生反复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图和高超手法。
三、提倡多种方法的阅读是突破口。
初中语文的阅读应该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尤其是朗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朗读在教学中经常用到,教师要发挥朗读对于理解课文和训练思维的重要意义。通过学生的朗读,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朗读中的语速、轻重读、语调,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学的表现力和音乐性。朗读要自然流畅,不要刻意造作。例如在朗读《春》时,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大自然。朗读时要有一种轻松明快欣喜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体现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默读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运用默读主要是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文章的框架和主旨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文章的遣词造句和段落理解,就需要学生进行默读。一则教室的环境相对安静,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二则默读占用的时间比较短,效率比较高。默读讲究眼到、心到、手到。要看清每个字、集中注意力,边读边笔记。默读运用在课外阅读中,有利于扩大阅读面,增长学生见识。
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就要大量的阅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类书籍。不要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知识,毕竟阅读面太窄、阅读量太少。要广泛的涉猎文学、历史、科学、经济、文化、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建立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知识体系。在选择书籍上,要有侧重。以语文课本为依托,逐步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要选择名人、名著来读。这样站位就高、起点就高,避免误入歧途。尤其是当今互联网影响深远,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充斥着各个领域。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要擦亮眼睛、自觉筑起维护思想健康的防线。经常读名著,可以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五、注重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使之互相促进提高。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形成一种积累、达到一种熏陶后,学生的阅读将会对写作产生很深的影响,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标。有的学生文思敏捷、提笔就可以成文,得益于自己比较丰厚的文学积累。有的学生提到作文,感到脑子一片空白,作文也是干瘪瘪的、如同嚼蜡,主要还是缺乏文学积累。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熟悉和模仿優秀作品的写作规律和方法。学生读的多了,就会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进而对作品熟悉。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由主到次进行赏析。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作品中包含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就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大量模仿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