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微电影的创作及发展策略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dou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播媒介主要由报纸、广播、电视向更便捷更智能的新媒体转变。越来越多的网民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兴起的微电影也日益走进公众视野。在众多的微电影题材中,农村题材微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朴实的情节打动无数观众,在激烈的微电影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题材;微电影
  2011年被誉为我国微电影元年,微电影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下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视频网站也开始关注微电影这种新兴的艺术创作。微电影的迅速崛起给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充分表明,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传播基础的新的传媒环境。依靠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微电影成为驰骋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农村题材微电影不仅是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现实反映。当前我国农村题材微电影无论在作品质量、监督管理还是传播渠道等方面都有较大上升空间。因此,对其现状和发展策略進行研究和总结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互联网生态背景下农村题材微电影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革新和信息的普及,全球大众传媒产业获得巨大发展,互联网这一传播模式应运而生,给微电影市场带来巨大的潜力。在互联网环境下,观众可以自由的选择影片,并且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论,突破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地位,有利于张扬个性。[1]在此背景下,农村题材微电影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农村题材微电影立足于农业、农民、农村之本位,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以微电影的形式充分展现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规避的矛盾和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代社会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传统与现代——思维的碰撞
  农村题材微电影在深入剖析社会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要求解放思想,突破陈规,为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夯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覆盖率空前提高,更多的农村受众突破思维的局限,造成了传统与现代思维的激烈碰撞。
  首先体现在现代社会的文化冲击给农村生活带来的现实问题。在微电影《最后的心愿》中,年老的农民乔四根由于不能适应现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落叶归根。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高速运转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冲击展现了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养老问题。微电影《灯火阑珊》中的老父亲坚守着弹棉花的传统,但他的儿女却在背地里出卖老宅。反映了在当今利益至上的社会,两代人之间的血脉亲情日益淡化。其次,现代社会观念的转变与传统婚恋观形成鲜明对比。《婆婆的隐私》、《嫂子去哪儿》等一系列作品刻画了当代农村社会婚恋观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二)农村与城市——空间的壁垒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包围农村已经成为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无论在经济、政治亦或是文化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都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现代化改革的进程中,农村与城市之间相互磨合,必然会存在空间的壁垒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冲突和矛盾反映在微电影上,就体现出城市与农村之间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重要的思考。
  首先,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城市对农村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城市的优越性脱颖而出。在两者的对话中,城市始终处于强势状态,具有优先话语权。对农村受众而言,城市是一个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地方。去城市寻梦成为了一批又一批农村受众的极大夙愿。其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摩擦使农村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于城市的想象。城市的诱惑虽是极大,但也改变不了部分农村受众对建设家乡决心。
  二、农村题材微电影创新之呈现
  在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微电影,通过互联网的大力推动,在各大视频网站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兴传播媒介平台得到蓬勃发展。微电影不仅仅是对传统电影在外在模式上的变革,同时也通过一系列微妙的故事和生动的情节给公众提供休闲娱乐和深思。[2]1987年,我国从北京向海外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时代。而农村题材微电影也在新时代下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一)标新立异的人物形象
  在传统的农村题材电影中,人物形象主要有农村干部形象,如《咱们的牛百岁》中的牛四;热情朴实却又被现实打败的底层人物形象,如《陈奂生上城》中的老农陈奂生;以及贤妻良母形象,如《乡音》中的陶春。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农村题材微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在传统电影的基础上打破陈规,出现了一些新形象。
  在微电影《大村姑》中,讲述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梦想。其主题聚焦乡村生活,朴实无华却又发人深省。六名地道的农村妇女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永不言弃,唤起了被枯燥生活磨平的青年人,鼓舞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乡村爱情喜剧微电影《脑子被驴踢了》讲述了从小被视为傻子的大坤所经历的乡村屌丝爱情历险故事。故事围绕“咋算出息人儿”的主题,以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阐释了现代农村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大坤”这个人物形象验证了俗话“傻人有傻福”的道理。影片的背后折射出当今社会对于人性的思考,讽刺了如今物欲横流时代下部分道德缺失的现象。
  (二)别具匠心的镜头语言
  在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镜头语言的应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如何将编剧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受众,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内容。法国著名导演阿贝尔.冈斯认为:“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微电影《灰疙炮男人》中多次出现母亲推着水果车在雨中艰难行走的画面,彩色色调与黑白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勾勒出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镜头语言的表达向观众勾勒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农村女性对于生活的压迫无计可施,却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故事。影片所蕴含的主题在别具匠心的镜头语言中得到升华,引发了大众对于农村女性形象以及当今时代下亲情和爱情的新一番思考。   三、当前农村题材微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生态背景下,目前我国微电影发展态势迅猛。微电影在我国经历了草根和影视公司两个发展阶段,前景广阔。近年来,农村题材微电影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农村题材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3]在这些作品中,有反应农村养老问题的;有展示新农村建设的;也有歌颂朴实农民形象的等等。但是,在农村题材微电影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作品质量欠佳,缺乏价值思考
  微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古板守旧的格局,以其“时长简短、制作简便、成本投入低”等特征占据市场一席之地。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大众传媒产业获得巨大发展,在信息更新和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创造了巨大利润。但也由于微电影的拍摄门槛低,制作相对简单等因素,造成微电影作品质量欠佳,鱼龙混杂。相关调查显示,少数微电影制作者为了提高点击率不惜制造一切噱头来吸引观众眼球,这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对微电影市场将来的发展非常不利。[4]例如在农村题材微电影中,出現不少以东北黑帮势力搞笑题材为主的作品,旨在用低俗趣味博得观众一笑。其背后没有挖掘农村生活的深层内涵,甚至会误导部分青年群众走向扭曲的人生道路。
  (二)传播渠道相对单一,传播效果不容乐观
  在互联网生态背景下,微电影“微时长”、“微制作”等特点使得微电影的宣传推广渠道多以新媒体平台为主打。例如农产品微电影《幸福归薯》汇集了许多现代元素,对于新闻联播片头、网络用语“叫兽”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将一个普通红薯的形象与钻石、黄金相媲美。该片通过对红薯展开相关联想,但是其传播渠道的单一化影响了整体的宣传效果。微电影《幸福归薯》局限于在优酷、乐视、腾讯等网络视频播放,线下活动和后期宣传远远不够。这使得宣传力度仅仅在视频投放前期发力,却没有在后期宣传中得到贯彻执行,以致于最后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消费者虽在观看时捧腹大笑,但对红薯本身并非印象深刻。
  四、互联网生态背景下农村题材微电影的发展策略
  2006年,由胡戈导演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视为为我国微电影的雏形。微电影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在互联网生态背景下,微电影发展前景广阔,但其中也暴露了种种问题。倘若在这些环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微电影的发展空间将持续扩大。
  (一)创作有深刻内涵的农村题材微电影
  通过对微电影市场进行研究调查,不难发现,凡是点击率高的微电影作品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影片有思想有灵魂。换言之,微电影引起了受众思想的强烈共鸣。同时,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微电影所表达的主题是广大受众观看影片的最主要因素。农村题材微电影应该直面农村转型中的现实问题。以全球化和现代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强烈冲击着农村的价值观念、传统习惯,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触及农村根本矛盾的话题应当成为微电影创作者的首要关注范围。微电影的剧本导演、演员在拍摄过程中难免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把农民形象贴上了固定的标签:衣着破旧,孤独无助,黯然神伤。可见,除了社会现实问题,农村题材微电影的制作者也造成了农民形象的落差。因此,微电影创作者应该摘掉有色眼镜,摒弃用俯视角度刻画农民的恶习,真正的从内心深处去观察农民,了解农民,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农村题材微电影。
  (二)拓宽农村题材微电影的传播渠道
  微电影的传播效果是衡量一部微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酒香也怕巷子深”,微电影想要获得良好的口碑就必定要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因此,农村题材微电影不仅仅要依靠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更应该在各大销售市场上彰显影片的独特魅力。并且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的联合互动,增强后期宣传,进一步开拓市场。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充分利用各大社交平台和新媒介提高农村题材微电影的宣传范围,吸引受众注意,是扩大微电影传播效果的必要手段。例如在休闲娱乐、金融杂志、艺术贴吧等各种网站上合理推行,既能加大微电影的宣传力度,又能展现出微博、论坛等各种舆论场的功能。由此可见,在农村题材微电影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平台自身的塑造也至关重要。在媒介融合发展的今天,在互联网生态背景下通过多种渠道对农村题材微电影进行宣传是微电影成功的必然选择。
  结 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统的文字游戏和纸质媒介已经无返满足大众直观的感官刺激。而简短的微电影可以在受众零碎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传播,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新型农村题材微电影应该综合兼顾,既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把农村的未来发展与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结合起来,又要深入农村生活,挖掘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农村群众坚韧不拔的决心和优良品质。农村题材微电影在互联网生态背景下如何更科学、高效的发展,如何在激烈的微电影竞争中脱颖而出,仍需学术界进一步探析研究。
  参考文献:
  [1]熊玫.论农村题材微电影的三重对话景观[J].四川戏剧,2016,(02):39-40.
  [2]郝治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现象探究[M].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9-20.
  [3]杜桂丹.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产生及发展策略[J].电影文学,2016,(19):15-16.
  [4]程橙,崔醒群.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题材电影的困境与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9-30.
  作者简介:
  黄钰(1995年-),女,湖北黄石人,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传播学。
  基金项目:
  四川音乐学院资助科研项目“互联网语境下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与发展策略分析”(项目编号CYYJS201746)。
其他文献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19世纪末,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从建立之初这一门学科就“纷争不断”,尤其是对“什么是比较文学”这一定义更是各家有各家的说法,难以统一,这也成为了一些学者反对比较文学的理由。  何谓比较文学,首先得知道这两个词如何被组合在一起的。韦勒克在《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中,曾运用辞典编纂学和历史语义学的方法考察了“comparative”、“literature”和“c
期刊
《戏作三昧》是芥川龙之介代表作之一,1917年(大正6年)10月20日至11月4日连载于《大阪每日新闻(晚报)》。主人公马琴一边苦恼于他人的评价与自己的道德的纠葛,一边相信自己的艺术才能,不执着于利害、爱憎与毁誉褒贬,达到了一种戏作三昧的境界。  目前广泛的研究多以《戏作三昧》的艺术至上主义为中心展开论述。例如大西永昭从出版制度的角度考察芥川的艺术家姿态,石割透研究了从《女体》到《戏作三昧》的芥川
期刊
摘要:依托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轨道与机电工程系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随着合作的深入,学生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变化和局面。如何将企业文化引入到学生管理中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管理的无缝接轨,成了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 轻轨; 校园文化; 学生管理  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对高职教育的不断重视,以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高
期刊
内容摘要: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illustrator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软件课程,对学生专业教学规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熟练应用该软件可以为后面的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以提高设计表现力。计算机强大功能结合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视传专业计算机软件教学的特点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响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中小学生的教学改革成为了重中之重,其中体育课的发展尤为重要,因为体育教育已经不仅仅只针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了,它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和学生都要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性。针对现在体育课存在的问题,本篇文章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来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学体育的教学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泰国在遭受了一场巨大的亚洲经济危机之后,重整旗鼓,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回到国际影坛,继而大放异彩。2010年上映的《想爱就爱》,凭借其清新的叙事风格,靓丽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在其温情的背后,更是酷儿的表达,自我身份的认同,影片正是在这样的叙事中,赢得了大批亚洲观众的心。  关键词:泰国电影;酷儿理论;同性恋  一、酷儿理论  酷儿理论兴起于20 世纪90 年
期刊
摘要:笔者在近几年工作实践中,不断尝试从各方面,实现内容和影像的创新突破。本文仅讨论,笔者在今年工作实践中,大面积使用延时摄影的拍摄方式,对长沙城市形象宣传片进行美学处理,得出并不太理想的效果,表达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塑造,当用多种叙事形式,取代单一技巧性美学,才能在内容输出上,大胆创新,迎难而上。  关键词:城市宣传片;创新;延时摄影;融合  一、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作背景  (一)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前
期刊
摘要:本文对《论信息技术史中的“二律背反”现象》一文提出问题:信息的“质”与“量”是否真的“二律背反”?并就此问题从“二律背反”的定义,信息的质与量的关系,信息载体的变迁还有电子信息技术四个方面来进行思考,认为张辑哲先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必过于担忧。  关键词:二律背反; 信息质量 ;信息技术; 思考  近日拜读张辑哲先生《论信息技术史中的“二律背反”现象》一文,对其中关于“二律背反”现象和信息
期刊
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成才,使其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这与辅导员如何对待和开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以下是我作为辅导员在工作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  一、案例:  李某某,男,邢台市某某县人,某学校2013级某专业学生。2014年11月22日,学生应在当天19点前返校上课,但该生并未按时返校并打
期刊
摘要:随着西方新史学思想的传入,“进化主义史观”也逐渐渗入到中国史学思想观念中。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保守主义者”的柳诒徵不仅没有完全摈弃进化的史学观,而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本文通过对柳诒徵的史学渊源以及对史学著作和历史认识观的分析来深入分析先生对近代中国传入的“进化主义史观”的理解。  关键词:柳诒徵;近代中国;进化主义史观;历史认识  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史学界新旧思潮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