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执着教育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001-03
  一、躬身艺术创作
  刘世虎艺术创作成果斐然,歌曲《依恋》,音乐剧《太急》均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东北新闻网、大连电视台、大连电台、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歌曲《小熊维尼》自中央电视台展播以来,家喻户晓、广为传唱。他带领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推出的原创舞蹈作品荣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最高奖,填补了辽宁省、大连市此类奖项的空白,并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他组织策划导演了近百场大型晚会,发表各类音乐作品300多部(首),荣获国家省市奖励40余次,出版专辑和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个人多次被评为大连市文化艺术界十大有影响力人物。
  (一)主旋律的歌曲创作
  刘世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思想建设和创作水平,创作出了《依恋》《七一的传说》《为人民服务》《祖国我为你歌唱》《再一次把国歌唱起》《问祖国》等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优秀作品。
  歌曲《依恋》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正逢一批批海外游学的人才渴望回到祖国,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创作的。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曾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刘世虎将背井离乡的游子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怀念故乡、难忘故土的缱绻情感,融入歌曲《依恋》中娓娓道来。刘世虎的创作始终关照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歌曲《依恋》唱响了“爱国”主旋律,弘扬和传递正能量,歌颂了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久的精神品质——爱国情怀。同时,他的创作非常注重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歌曲《依恋》通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旋律起伏与歌词内容的铺陈与排比,紧紧联结成为一系列富于象征意义的景观意境。曲调与词句、语句的细腻描绘和刻画所表现出的内在、深切而激越的感情,不仅是词曲作者个人的情感表白,更与欣赏者形成一种共有的豪迈激情,具有强烈的大众共鸣效果,呼唤出对强大祖国的礼赞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热切期盼。歌声感情集中着墨于渲染海外游子之内心,反映当下,包括海外游子在内的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宽广情怀以及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歌曲《七一的传说》歌词通俗易懂,歌词朴素自然,没有难于理解的字词,就如唠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以奶奶、爷爷、妈妈、爸爸的口吻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七一”,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爱民、亲民、敬民的高尚情怀,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薪火相传、接力奋斗的不懈追求;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歌曲《为人民服务》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航程,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时期,创作完成的一首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作品。歌曲唱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揭示和展现了一个政党最纯朴的感情、最真诚的态度、最明确的目的,说出了老百姓的希望,道出了人民群众的期盼。每句歌词开始都立足于“为人民服务”似重锤一下下夯实在听者的心头,歌声鸣响在耳边,击打着内心,正能量的阳刚之气不可阻挡,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了历时性和现时性的触及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的重大事件的突出表达和鲜明概括。曲调极富歌唱性,旋律与歌词中所蕴含的古典“吟诵”韵律完美融合,抑扬顿挫,意境深远。
  (二)音乐剧《太急》的创作
  刘世虎深切体悟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深刻内涵,基于此,他带领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倾力打造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现实题材大型原创音乐剧《太急》,该剧独辟蹊径,从中华传统文化的错位反思出发,取“太极”之谐音以《太急》为名,聚焦当今社会在教育等问题上的浮躁与功利,以数个人物的小故事交织构成,折射出教化育人的深刻哲理。该剧成功获批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目。
  刘世虎的艺术创作,始终遵循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深入生活、扎根群众进行艺术创作,将生活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和感染力,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他充分考虑校园特点,不以大规模、大制作、大投入为重点,而是注重提高作品在音乐、戏剧和舞蹈等艺术本体的内在品质,制造贴近观众欣赏的剧场演出最佳效果,对演出运营成本进行控制,探寻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创作与演出模式。在音乐样式上,富有情感、时尚感和国际元素;在舞蹈语言上,让当代舞与流行舞结合产生新的舞蹈语言;对舞台呈现进行充分地创意和构思,融合舞蹈、戏剧、舞台装置以及新媒体技术等手段,打造了创新性的乐舞交融的舞台表演样式。音乐剧《太急》作为贴近时代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聚焦教育与都市现实题材为视角,弥补类似题材匮乏的现状;作品立足于社会发展,内涵深刻,引人深思。
  
  二、潜心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劉世虎始终牢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师范院校更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他主张立足办学实际培养人才。作为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重点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够从事并胜任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音乐艺术培训、文化活动和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的实用型人才;培养能够从事国内外音乐文化交流活动的创新型人才。他一直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能积极弘扬各民族多样音乐,大力传播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并为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和思想基础。   (一)打牢课堂教学根基,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
  刘世虎始终秉承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生命线的理念,高度重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工作,建立了领导班子查课制度;形成了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业务汇报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成立教师教育教研室,引进年轻教育学博士;几度修改教学大纲,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规范了试卷命题,明确了期末阅卷要求。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攀升。同时,刘世虎还主持成立了辽南音乐舞蹈艺术研究所,深入挖掘了辽南地区音乐舞蹈文化艺术,出版了《辽南音乐舞蹈文化读本》,助推了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和传播,也为教师组建科研团队、提升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了平台。
  (二)加强学术交流,拓宽人才培养视野
  刘世虎主张构建“开放、民主、多元,有世界胸襟和人文底蕴”的教育新格局。他鼓励教师走向国际舞台,到
  美国、意大利、白俄罗斯等国家交流演出,提升业务水平、拓宽国际视野,积极创办海外民乐讲坛,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同时,邀请各国专家学者来学院交流讲学。形成了“迈向世界”和“请进学院”的国际化联动格局,提升了学院办学层次和水平,推动了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三、立足师范,兴办民乐
  刘世虎的办学理念前卫,始终以内涵提升为重点,以扩大影响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谱写“立德树人”的壮丽乐章。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年被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一)加强音乐学师范专业建设
  刘世虎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定位,认为学院的优势在于教师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所以,学院把教师教育确定为立院之本,突出了学院姓“师”的办学方向,也符合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和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四年來,学院师范专业招生录取分数逐年攀升,学源质量不断提高,就业率全校排名始终名列前茅。学院承接大连市教育局的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骨干班培训任务,使学院教师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紧密互动,第一时间了解一线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便利条件,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大连教师教育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彰显办学特色,打造民乐发展
  刘世虎从人力、物力、财力、规模分析了学院发展的现状,他把民族器乐作为办学特色。如今,在倡导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他领导学院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民族器乐的办学特色,引进一批“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教师,努力打造东北最强的民乐阵地,为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部分教师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栏目录制,在“国际音乐节”“敦煌杯”等国际国内重要赛事中,共荣获金奖60余项,师生累计获奖300余项,受到了专家、评委和同行的高度赞誉。由学院师生共同组建的“辽宁师范大学民族管弦乐团”,历年音乐文化周的精彩表演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服务大连城市文化建设
  刘世虎不断探索艺术教育规律,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把艺术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作为历练师生、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形成了“艺术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以实践检验教学、促进教学;以教学指导实践、优化实践”的良好效果。学院成立了艺术实践教研室,该教研室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把校内艺术实践和校外艺术实践作为主要工作,提升了学生舞台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舞台实践经验。
  (四)校内艺术实践已经形成校园文化品牌
  学院的音乐周、音乐文化节、音乐文化沙龙、师生音乐会、原创音乐剧大赛、党员干部专场演出等,富有思想性、专业性和时代感的校内汇演,致力于在校园内传播高雅艺术,每年演出100余场,惠及观众3万余人,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的热情,提高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带动和提升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独树一帜的品牌,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青睐。
  (五)校外艺术实践影响力逐年攀升
  学院打造的“音乐文化周”已经成为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一道独特风景,更是高校艺术实践与城市文化互动的一张靓丽名片。一年一度的辽宁师范大学“音乐文化周”将凸显国际性、民族性、经典性、创新性的经典歌剧、原创作品、综合晚会、舞蹈专场、钢琴专场、声乐专场和民乐专场等,在深圳保利剧院、大连保利剧院和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公演30余场。近年来,学院师生为大连人民广播电台、大连电视台录制“文艺大连”“文艺专访”“菜杨时间”等专栏节目40余期,面向社会举办惠民演出300余场,参与演出师生10000余人次,超过100000人次的社会观众到场观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业界影响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要]  2013年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为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授牌,设立首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15年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始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7年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设立非遗展厅,陈列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湖北传统非遗艺术品。在近5年的时间里,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不仅在艺硕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非遗文化课程有所开设,而且在艺术实践中也关注到地方非遗自觉传
期刊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圆满收官,我国教育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立足于高校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理论构建与艺术实践技能技巧的路径展开讨论,以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例,简要梳理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教育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
期刊
[摘要]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驱动学习,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基本乐理”课程为例,通过一学年的实践探索,证明此模式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痛点”问题。从教学研究结果来看,小组任务驱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知识创新能力,提
期刊
[摘要]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世居甘肃的有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河西走廊生活的裕固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与蒙古高原回纥和由漠北迁入河西走廊的回鹘有着直接关系,其传统音乐内容丰富,裕固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对河西走廊地区音乐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裕固族文字已失传仅存语言,其传统音乐内容即成为了裕固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更是对区域音乐文化繁荣和发展提供了
期刊
[摘要]  舒伯特是藝术歌曲创作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其作品继承了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的同时,开创了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大量应用,并由从属地位变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歌曲性的旋律烘托意境,补充揭示音乐内涵。本文对舒伯特的《鳟鱼》《菩提树》《致音乐》三首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艺术价值进行分析,总结了伴奏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
期刊
[摘要]  本文以中国满族萨满音乐特征为理论研究基础,基于OpenMusic计算机音乐辅助软件,使用马尔可夫链配以音乐规则和概率,对中国满族萨满音乐的算法作曲生成进行了系列研究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生成的旋律具有明显的中国满族萨满音乐特征,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智能化保护和传承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满族萨满音乐;马尔可夫链;OpenMusic;算法作曲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受音乐思潮的影响,西方现代音乐对我国的音乐产生了极大地冲击,80年代初,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多方位的融合,并创作出了中国的现代音乐。钢琴曲《多耶》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就该曲的创作技法提出一些个人的新的观点和认识。  [关键词]《多耶》;曲式结构;空五度和弦;固定低音;现代作曲技法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德彪西,法国作曲家、革新家,印象派鼻祖。是一位富有天分的反抗者。拥有敏锐的听觉,强调感受,注重乐器音响效果的使用,创作出了许多独具匠心的音乐作品。其作品结合了东方音乐以及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小黑人》就具有浓厚的爵士乐味道。本文通过分析其结构、主题等来进一步探索曲子中蕴藏的异域风情。  [关键词]德彪西;主题;音色;和声;节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中国传统音乐卷》一书是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学术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是一份可参照的学术文献。通读全书,结合学科发展历程,从导读和选文对该书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指出其学术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导读;音乐形态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8-0177-03  《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中国
期刊
[摘要]  筝曲在创作中巧妙地融入了我国传统诗歌与绘画的艺术魅力,产生联觉的效果,即为我们所说的同构性。在阐释作品的逻辑思维和演奏思维上,都沿袭且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音韵格律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同名唐诗创作的筝曲《枫桥夜泊》中,浓浓地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且在乐曲中完美地展现了诗词、绘画、音乐三者之间的巧妙运用。  本文以筝曲《枫桥夜泊》为例,从音乐、绘画以及诗词三者方面的同构性作为研究对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