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背景下的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21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世居甘肃的有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河西走廊生活的裕固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与蒙古高原回纥和由漠北迁入河西走廊的回鹘有着直接关系,其传统音乐内容丰富,裕固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对河西走廊地区音乐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裕固族文字已失传仅存语言,其传统音乐内容即成为了裕固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更是对区域音乐文化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针对美育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因此在高等院校对区域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举措。艺术在各种文化因素中最能标志族群性,每个民族都可以通过艺术来强调自己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文化界限,从而进一步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论述了在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背景下,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同时结合实践教学手段,以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实施传统音乐文化进入高校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高校美育教育;河西走廊;裕固族音乐;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8-0047-03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地形地貌呈现西北到东南的狭长通道,是古代连接西域的重要商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通道,祁连山积雪和冰川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广大民族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并浇灌着这片绿洲和耕地,使该地区众多民族繁衍生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此处犬牙交错,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因此河西走廊也是重要的音乐文化繁荣发展汇集之地。
  河西走廊裕固族是甘肃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甘肃河西走廊出土的唐代敦煌变文历史文献《张议潮变文》,西汉时期文学作品《白雀歌》、唐代《龙泉神剑歌》等著述为这一民族的历史渊源考证提供了一定的证据。裕固族是1953年在甘肃酒泉召开的“祁连山北麓各族人士座谈会”上,正式命名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意为“富裕、巩固”之意。对其族源的考证和历史上的称谓各位专家学者也各有不同见解,如“黄头回纥”[1]“回鹘”[2]“甘州回鹘”[3]“西州回鹘”[4]等。在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中,部分裕固族民歌也间接地揭示了裕固人的来源,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教授通过研究裕固族传统民歌《路上的歌》[5]《西至哈至》[6],也间接证明了这是一个东迁的民族,这些流传于裕固族的传统民歌正是在漫长的迁徙路途中演唱的歌曲,也是对其内心深处真实情感的写照,通过民歌的演唱勾勒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正是区域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将其引进课堂进行传承和展示更是有效的传承途径之一,通过高校对区域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既能让大学专业音乐教育融入更加新鲜的血液,又能对传承和保护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逐步形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措施。
  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丧失,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尤其是对于仅保留语言而文字已失传的少数民族,更是需要加快传承和发展的步伐,对于大学专业音乐教育者和众多的传统音乐学研究者而言,更应该承担这份伟大的重任,积极努力“发展”和“振兴”当地区域传统音乐文化。
  一、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内外部双重传承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高度代表了民族文化的觉醒程度,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音乐与本民族信仰、礼俗之间必然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表达和音乐的本体功能展现,都需要很好的媒介进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区域的局内人传承只是小范围的内部传承,而高校局外人的外部传承,恰好弥补了这种内部小范围传承的局限性。尤其对于民族文字已经失传的少数民族,其内外部的双重传承方式才是将本民族音乐文化推向更广阔舞台的重要手段。
  区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社会发展形态中,失传、变异、消亡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在这种逆势发展过程中,以全新的思路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内部、外部的双重传承是迫在眉睫的举措。如邀请民歌传承人进入高校课堂授课,开展以民间音乐传承人为主体的相关学术讲座,开设以民间音乐传承为主的高校美育课程等。通过开设一系列与传统音乐文化相关联的高校传统音乐类课程,可以逐步使广大高校学生建立对中国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改变内心的审美习惯,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心,增强内心深处对自己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内外部双重传承奠定有效的基础。
  优秀的音乐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局内人与局外人结合的双重传承,甘南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正是甘肃这一区域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之一,所以对其在高校中传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的传承可以让更多学生接受传统音乐文化的观念和内容,可以逐渐提高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呈现出音乐教育的多元性、整体性、文化性特征。对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内外部双重传承发展的重要性,正是体现在区域音乐文化多元性与新时代音乐文化教育的功能性的双重结合,通过地方高校的传承,促进当代大学生对区域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同。
  二、新时代美育教育背景下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
  新时代美育教育背景下的專业音乐教育和公共艺术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失的环节,高校美育教育作为一种审美实践,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7]的美育观点,可见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音乐文化作为区域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形式和裕固族民族标识性身份的象征,其音乐表现形式上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裕固族也是黄河流域中唯一生活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少数民族,也是甘肃独有的“三少民族”[8],正因其音乐文化魅力和价值,所以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近年国内外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的热潮逐步涌现,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高校的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中国音乐学院、甘肃省兰州城市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文理学院等省内外高校,逐渐参与到了裕固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并采用了各种模式的外部传承途径。如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杜亚雄教授通过近40年的研究,證明了裕固族与欧洲匈牙利民族音乐的关系,中国音乐学院黄虎教授主持了裕固族音乐文化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库建设全方位对裕固族音乐文化的外部传承建立历史档案,再如兰州城市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举办了非遗传承人项目培训班、西北师范大学排演了裕固族原创融合合唱剧《天鹅琴》在国家大剧院进行展演、兰州文理学院排演了原创合唱音诗《萨娜玛珂》在兰州音乐厅进行了展演,这一系列的外部传承途径都为裕固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活态传承空间。
  通过梳理发现,局内的文化传承者、非遗传承人与局外的文化主管部门、高等院校、文化工作者相结合的传承模式才更加符合传承规律,是行之有效的传承途径。在外部传承途径中,以高等院校为平台开展的传承和相关特色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补充。
  文化的发展是多元化的,通过高校平台对甘肃河西走廊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外部传承的途径,可以建立在系统成体系的基础知识,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全新演绎和诠释。
  三、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兰州大学传承现状
  高校具有良好的教学平台,培养的音乐专业学生数量众多,如果能让高校毕业的音乐专业学生担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外部传承者,那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必然会使更多人所接受和理解。
  兰州大学对于甘肃区域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以多种途径进行,相继为音乐专业本科生开设了《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年,在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章节中,会用两课时邀请裕固族传承人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教学和讲授活动,让本科生现场感受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对学习和传承裕固族音乐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以兰州大学本科生教学平台通识选修课、研究生双一流高校课程建设项目为依托,相继为兰州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美育赏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赏析》等核心课程。同时为音乐专业硕士领域研究生开设《西北民族音乐研究》课程,会邀请裕固族文化传承人进行学术讲座,并现场为研究生教唱裕固族民歌,这一系列的外部传承途径,都是对内部传承的延续和补充。
  甘肃地处西北,兰州大学又是一所双一流综合性重点大学,因此在本院的专业音乐教育中,我们开设了“花儿”演唱选修课和“中国民族音乐”专业必修课,同时传统音乐教学中会经常选择一定数量的甘肃少数民族民歌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演唱,如白马藏族、甘南藏族、回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民歌。声乐专业学生的嗓音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鼓励学生更多地演唱本地区少数民族经典民歌曲目。
  针对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授课教师会定期邀请裕固族音乐文化传承人走进艺术学院课堂,对学生进行现场传承和教唱训练,使学生近距离感受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四、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兰州大学音乐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分析
  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兰州大学专业音乐教育和美育教育中,其课程设置和辅助课程建设分为四个板块:一是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了音乐专业本科生《中国民族音乐》,硕士研究生《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与采风实践》。二是全校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了面向全校非艺术专业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美育赏析》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赏析》两门课程。三是学术讲座,主要形式为定期邀请裕固族音乐文化传承人进入兰州大学举行裕固族音乐相关学术讲座。四是其他途径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校园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定期进行裕固族音乐文化的推送,以及暑期实践和田野采风近距离对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现状进行田野考察,如未进行田野采风和暑期实践则不能拿到该课程学分。
  在开设的相关课程中,与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外部传承相关的主要有以下课程,这些课程相互之间进行了衔接和互补,专业课与选修课有效结合,学术讲座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有更多途径可以近距离甘肃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外部传承环节中有了一定的传承效果。课程设置及学分见表1:
  兰州大学音乐教育中的课程设置针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侧重点,音乐专业本科生与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为《中国民族音乐》,非音乐专业的兰州大学其他院系本科生相关课程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美育赏析》。音乐硕士研究生与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为《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与采风实践》,其他院系的非音乐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与裕固族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赏析》。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环节可以采用主讲教师选取的裕固族传统音乐内容进行教授,同时会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裕固族民歌进行传承,教学过程中会突出区域性音乐文化的特征。
  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兰州大学得到了一定的传承,除了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外,为了让同学们对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学院会定期组织研究生深入甘肃民族音乐流传区域进行田野调查,定期邀请民间艺人进入校园进行演出,使学生可以从甘肃民族音乐流传的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及进入校园后的直观感受,建立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观念,生动形象地理解地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
  结 语
  甘肃河西走廊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外部传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只有内部传承与外部传承的结合才能使区域音乐文化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兰州大学传统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对于裕固族音乐文化的大学校园外部传承虽然有一定的收获,但是传承状况也不容乐观。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很多固有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族群内部的传承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变异性,如加入的部分西方乐器的伴奏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这种固有的音乐形态,也势必改变其原始的风貌。
  传承与创新是永恒的话题,高校传承中如果不加入创新的方式,未必能有效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关注,因此外部传承的创新性也不能脱离其音乐文化的原生性特点。对于地方院校而言,本土的母语音乐文化教育以及高校的外部传承内容需要尽早进行思考,并逐步建设相关课程。一方水土一方乐,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高度,代表了该地区高校美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独特的区域民族音乐文化是一种标识性身份象征,这种传统音乐文化特征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高校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任就是发展好地方民族音乐文化。
  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建立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习惯,对于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有进一步欣赏的动力和意愿,高校美育教育也需要从更多途径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民族音乐自豪感。因此只有结合大学音乐教育相关课程建设,以传统音乐文化之美育人,才能发挥区域民族音乐文化的实用价值及示范作用,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关键词]舞蹈;民族民间;当代价值  一、民间与庙堂的关系  我们日常所说的民族民间舞蹈存在于两个领域:民间与庙堂。前者是指民众百姓在原生态环境下、日常生活中所跳之舞,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后者是指专业舞者在课堂、剧场等艺术氛围中所跳之舞,是职业的内容。民间领域的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大众性、通俗性的特点,从艺术形态发展水平来说属于粗糙的不成熟阶段:庙堂层面的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体制性、精英性的特点,从艺术形态
期刊
[关键词]电贝司;形式;意识形态;秩序  作为电声乐队的主要成员.电贝司从20世纪上半叶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明显的“标识”特征,这来源于乐器形制的属性.也附着了音乐类型的烙印——其出现和不断演进,一度象征着典型的、纯粹的电子音乐、爵士乐或其它流行音乐。随着电贝司音色与功能的开发、应用、实践,它走进了更多不同领域、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语境的乐队编制和音乐作品中。电贝司的种种“跨界”“混搭”越来越常见,已
期刊
[关键词]二胡;风格性技法;教学应用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在中华文明涓涓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千年的历史洗礼与沉淀,展现出了不凡的魅力。乐曲不仅旋律动听,涵括了鲜明的社会内容,而且演奏者根据对乐曲的分析对乐曲进行生动的演绎,灵活准确地运用风格性技法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即使根据谱例上标注的速度、情绪进行准确的演奏也会略显机械呆板.若加入了适宜的风格性技法则可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当今
期刊
[关键词]凤羽龙;龙舞;非遗舞蹈;苏南民间舞蹈;发展现状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相传它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具有极大的权力。人们出于对龙的崇拜,以及部分娱乐的需求,古时便产生“舞龙”这种民俗文化活动。虽舞龙文化在我国各地均有流传,但受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面貌、民俗地理等影响,不同地区的舞龙文化虽有同源,但也差别迥异。苏南地区洛社镇的“凤羽龙”是一种极富特点、别具一格的舞龙文化艺术
期刊
[关键词]音协工作;天津音协;引导和协调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提出了“推动文联基本职能由联络、协调、服务拓展为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使文联组织的联系范围和服务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对网络文艺和新文艺群体影响力显著扩大,行业建设主导作用显著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突出,吸引力、引导力、公信力不断提高,把文联组织真正建设成为覆盖面大、凝聚力
期刊
[摘要]  红色歌谣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土地革命推行和中国革命的进程其内涵也而不断的丰富,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革命精神。本文着眼于新时期红色歌谣内涵的发展和精神的传承,提出红色歌谣是一个流动、发展的概念,首先从红色歌谣的性质、内容、时间三个方面对它内涵进行剖析,而后进一步对当代红色歌谣的经典代表作《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的传播和时代意义进行解读。  [关键词]红色
期刊
[摘要]  漢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是一篇争议颇多又发人深思的历史性著作。每每翻看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都会出现新的观点和想法,让人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促成汉斯立克这本小册子面世并引发激烈争议的原因,以及汉斯立克为何会支持形式-自律论观点,我们都会略知一二,但是究其缘由和深层次的隐性原因,笔者不得不进行更多地思考和研究探索。本文即从此出发,进行初步探索和归纳。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2013年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为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授牌,设立首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15年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始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7年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设立非遗展厅,陈列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湖北传统非遗艺术品。在近5年的时间里,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不仅在艺硕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非遗文化课程有所开设,而且在艺术实践中也关注到地方非遗自觉传
期刊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圆满收官,我国教育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立足于高校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理论构建与艺术实践技能技巧的路径展开讨论,以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例,简要梳理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教育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
期刊
[摘要]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驱动学习,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基本乐理”课程为例,通过一学年的实践探索,证明此模式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痛点”问题。从教学研究结果来看,小组任务驱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知识创新能力,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