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驱动学习,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基本乐理”课程为例,通过一学年的实践探索,证明此模式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痛点”问题。从教学研究结果来看,小组任务驱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知识创新能力,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理论;小组任务驱动学习;翻转课堂;基本乐理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8-0038-03
  翻转课堂作为国内高校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颠覆了大家对传统课堂的认知,学习金字塔理论与小组任务驱动学习的结合,为基本乐理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经过一年的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探索出课程改革的方法和理念,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全程配合教师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
  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它形象地展示出学生通过不同学习方式在2周后平均留存在大脑的知识的比例。如图1所示,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知识留存率为5%;仅用视觉阅读方式知识留存率为10%,视觉和听觉结合方式知识留存率为20%;教师演示的方式知识留存率为30%;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方式知识留存率为50%;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方式知识留存率为75%;通过给他人讲解、教授方式知识留存率为90%。学习金字塔理论将知识留存率为5%、10%、20%、30%的四种学习方式称为被动学习,知识留存率在50%、75%、90%的三种学习方式称为主动学习。学习金字塔理论启示学生应主动学,要眼、脑、手、口、耳多种器官综合参与学习。[1]
  综上分析,可以得知小组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三种高效学习方式全面调用了学生感官器官,是我们教学中应该重点综合使用的方式。为达到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学生学习最大的知识留存率,务必让教师从中心地位转变为引导作用,学生从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发挥教学最大的效果,实现学生从知识掌握到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跨越。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 Classroom)又稱“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最先兴起于美国,由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提出。[2]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先学后教。教师将传统课堂上应该讲解的知识点放到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强调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着重解决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重难知识点的讲解,将课堂的时间延伸到课前,将学生学习的时间拉长,从而让教师获得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教师在课堂是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模式转变为积极思考的主动学习模式。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基础的知识,节约了教师讲授的时间,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获得了时间上的解放,提供了学生与老师思想碰撞的机会。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提高和普及,为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翻转课堂上课。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音乐专业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小组任务驱动学习
  小组任务驱动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和应用的知识点作为任务,小组同学协同发挥集体智慧在课后完成,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中教学情况,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消化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拓展应用深化能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讨论、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小组学习,能激发学生思考与动手能力,增加学生间的交流,促进知识点的内化和运用,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目的是在老师教授的知识点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应用、分析和创新,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二、基本乐理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痛点”分析
  传统的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教师是授课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眼神、点名、个别提问等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都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没有可以量化的数据和评判的标准,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没有参与到教学中,被动接受老师“满堂灌”直到下课,没有讨论、参与、思考的过程。因此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也不可能塑造能力,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始终处于听、看及教师演示三种留存率较低的方式进行记忆、理解知识点,这是传统课堂的缺失和遗憾。结合笔者教授班级的实际情况,存在以下教学“痛点”。
  (一)学生基础层次不齐,学习积极性不够
  笔者教授的基本乐理课程因涉及不同省份学生教学,外省学生已经学习过该课程具有较好的基础,本省学生因高考专业考试中不设置该课程的考试,故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教学中难以统一讲解进度,容易的知识点外省同学已经学习过,对他们来说上课是在复习,吸引力不大,上课听讲不认真,积极性不高,对本省的同学来说刚刚好。较难的知识点外省的学生刚刚好,本省的学生觉得很难学会或者理解很慢,需要放慢讲解的速度,最终导致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微信聊天。   (二)课程教学任务重,课时严重不足
  基本乐理属于音乐专业入门级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三年能否继续顺利学习基础和声、视唱练耳、曲式作品分析、歌曲写作等专业必修与核心课程。笔者课程教学中使用的基本乐理教材涉及音高、音值、节拍、节奏、记号术语、音程、和弦、大调式、小调式、同名大小调、五声调式、七声调式、转调、交替调式、半音阶与移调等18课130个知识点,课程涉及知识点范围广、概念多、细碎的特点,有“音乐数学课”之称,需要做一定量的数学计算,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巩固课程知识。
  该课程开设在大一学年,没有先学课程,课时量严重不足,除去报到、军训、国庆放假6周时间,第一学期教学时间由16周课时缩短为10学时,第二学期16学时,一年的课时量仅为26学时。
  课程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又要完成教学任务,不影响后续课程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有加快进度,压缩部分教学内容,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知识点学习走马观花,不够深入,更不要说提升的学生能力,省内学生学习该课程尤为吃力。根据笔者多年基本乐理的教学经验来看,要想深层次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点,一年仅有的26周教学时间完全不够用,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学好这门课程的难度较大,打击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专业课,忽视理论课
  上至音乐院校下至普通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理论的特点。笔者曾经到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一堂作品曲式分析课,应到学生100余人,实际到课人数仅8人,学生不上课的原因很简单,理论课程枯燥乏味,时间都花在了专业能力的提升上。笔者教授的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因专业能力稍微欠缺,加上学校对课堂教学管理严格,情况有所好转,也存在重视声乐、钢琴、器乐等专业课,对基本乐理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生搞不清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正因为对理论课程的忽视,学生基础知识都没有学会,更谈不上具备基本乐理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陈旧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停留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一般不借助多媒体课件,而使用黑板板书,学生提问较少,在音程、和弦、调式、旋律分析及演奏记号术语等知识点使用钢琴弹奏音响效果给学生听辨。思维的定式和改革的代价、信息技术使用的门槛和难度、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模式一直没有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导致传统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难以突破和改变。
  三、学习金字塔理论与小组任务驱动学习在基本乐理翻转课堂中的实践
  从上文对学习金字塔理论、小组任务驱动学习、翻转课堂三者分析来看,他们具有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强化师生与生生互动的共同特点。
  基本乐理作为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需不断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針对课程存在的四个“痛点”问题,笔者最近一学年尝试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小组讨论、学生动手实践、给他人讲解与教授三种知识留存率最高的方式,以小组任务驱动学习为核心,结合翻转课堂的形式渗透到该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小组任务驱动学习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中的设计
  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将基本乐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小组任务驱动学习与翻转课堂融合教学,结合雨课堂信息化教学工具,以解决课程存在的“痛点”问题。
  1.建立小组
  小组成员的分配是小组任务驱动学习的第一步,在小组成员分配中,笔者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学生进校前对该课程掌握的基础情况,针对该问题笔者专门对学生进行了雨课堂的投票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之间的学习情况差距较大。以2020级笔者教授的班级为例,全班30人,有10名外省学生,20名本省学生,外省学生大部分该课程的知识点考前已经学过,基础较好。本省学生考前因省内联考没有加入基本乐理考试科目,故基础薄弱。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笔者将全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6名学生,其中2名外省学生,4名本省学生。同时,根据男女比例搭配,学生自愿组合、是否有基础、是否有电脑原则,在班内QQ群内利用腾讯文档发布在线表格,让学生自行填报组建小组。
  2.分配任务
  基本乐理课程的定位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能力。
  根据课程的定位和笔者的实践探索,小组任务驱动学习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小组教学主题任务PPT汇报,第二类为作品创编展示。任务分配后由组长召集组员在课后完成,根据小组成员特长进行任务分配,每一位成员都参与任务,并记录分工完成情况。第一类任务主要涉及PPT制作、教学知识点梳理、素材收集、汇报人员分配与演练、教师指导、汇报展示等环节。第二类任务主要涉及PPT制作、创编素材收集与分工、视频拍摄与制作、教师指导、排练与汇报展示等环节。
  (二)课前、课中、课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JP2]笔者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小组任务驱动学习,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实施教学活动。课前进行个人线上预习和小组线下讨论。课堂进行小组教学主题任务PPT汇报、作品创编展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小组打分、教师打分等环节。课后进行小组教学主题讨论、作品创编准备工作。
  小组任务驱动学习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强调的是学生深度参
  与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各个环节。
  1.课前设计
  课前教师根据课程进度,通过雨课堂推送预习视频和预习题资源。笔者分组时每组已经分配有基础的优秀学生2名,其中1名学生为组长。首先,学生根据教师推送的资源个人线上自学并完成预习题,这种方式大大延长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基础好的同学学习一次,就可以达到预习的效果,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反复播放视频学习,这部分大量时间的投入,解决了学生间基础层次不齐和课时量不足的“痛点”问题。其次,组长根据课前教师推送视频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带领小组成员利用中午或者晚自习时间集中学习,开展线下互帮互助,讨论课前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互动交流解决的办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解决。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汇总后提交给教师。   2.课中设计
  由于课前学生完成了基础知识的认识、记忆和前测,为课中教学节约出了宝
  贵的时间来开展教学活动,强化师生、生生互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首先,教师针对课前各小组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答疑和讲解,展示作业测试情况。其次,教师对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边讲解边测试,了解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需要进一步拓展的实践应用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最后,进[JP2]行小组汇报展示,每堂课2—4个小组上台进行主题与教学任务或者创编作品汇报,各组成员轮番上台进行讲解,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针对小组汇报情况开展小组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环节,并运用班级QQ群中腾讯在线文档进行课堂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纳入小组成绩考核中。
  3.课后设计
  课后,主要是知识点的巩固、检测与小组任务的准备。首先,所有小组成员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提交个人课堂笔记,小组组长再次组织组员完成课堂知识点交流、答疑学习。其次,教师推送针对课堂知识点设计的15—20道练习题,通过雨课堂设计好每一位同学收到的测试题顺序和答案排序不相同,系统设定学生在30—60分钟内完成试卷测试,测试过程中教师允许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与组员交流和互动,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主动参与学习,自愿投入的时间越多,学习效果和成绩越好,也就达到了小组任务驱动学习的目的。最后,組长召集组员进行组内商议、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团队之间反复练习汇报,以备课堂展示。
  结 语
  通过对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小组任务驱动学习与翻转课堂结合模式,在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突破,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学生之间相互帮扶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同时,笔者将进一步挖掘该模式的应用范围,向其他音乐类课程进行推广,期望全面发挥出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小组任务驱动学习与翻转课堂融合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为音乐专业理论课程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模式。
  (责任编辑:庄 唯)
其他文献
[关键词]琵琶;音乐音响;艺术内涵;现当代作品  在现当代有关音乐结构的理论中,指作品“曲式”的狭义的结构概念已被由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织体、音区等音乐元素建构而成的、具有内在聚合力以及某种逻辑关系的、全面的、广义上的结构取代。音乐结构是由节奏、音高、音色、力度等音乐诸元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音乐中音高、音色、响度、时值不仅作为音乐结构基本元素,同时也作为音乐音响基本元素存在,
期刊
[关键词]舞蹈;民族民间;当代价值  一、民间与庙堂的关系  我们日常所说的民族民间舞蹈存在于两个领域:民间与庙堂。前者是指民众百姓在原生态环境下、日常生活中所跳之舞,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后者是指专业舞者在课堂、剧场等艺术氛围中所跳之舞,是职业的内容。民间领域的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大众性、通俗性的特点,从艺术形态发展水平来说属于粗糙的不成熟阶段:庙堂层面的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体制性、精英性的特点,从艺术形态
期刊
[关键词]电贝司;形式;意识形态;秩序  作为电声乐队的主要成员.电贝司从20世纪上半叶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明显的“标识”特征,这来源于乐器形制的属性.也附着了音乐类型的烙印——其出现和不断演进,一度象征着典型的、纯粹的电子音乐、爵士乐或其它流行音乐。随着电贝司音色与功能的开发、应用、实践,它走进了更多不同领域、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语境的乐队编制和音乐作品中。电贝司的种种“跨界”“混搭”越来越常见,已
期刊
[关键词]二胡;风格性技法;教学应用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在中华文明涓涓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千年的历史洗礼与沉淀,展现出了不凡的魅力。乐曲不仅旋律动听,涵括了鲜明的社会内容,而且演奏者根据对乐曲的分析对乐曲进行生动的演绎,灵活准确地运用风格性技法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即使根据谱例上标注的速度、情绪进行准确的演奏也会略显机械呆板.若加入了适宜的风格性技法则可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当今
期刊
[关键词]凤羽龙;龙舞;非遗舞蹈;苏南民间舞蹈;发展现状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相传它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具有极大的权力。人们出于对龙的崇拜,以及部分娱乐的需求,古时便产生“舞龙”这种民俗文化活动。虽舞龙文化在我国各地均有流传,但受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面貌、民俗地理等影响,不同地区的舞龙文化虽有同源,但也差别迥异。苏南地区洛社镇的“凤羽龙”是一种极富特点、别具一格的舞龙文化艺术
期刊
[关键词]音协工作;天津音协;引导和协调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提出了“推动文联基本职能由联络、协调、服务拓展为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使文联组织的联系范围和服务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对网络文艺和新文艺群体影响力显著扩大,行业建设主导作用显著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突出,吸引力、引导力、公信力不断提高,把文联组织真正建设成为覆盖面大、凝聚力
期刊
[摘要]  红色歌谣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土地革命推行和中国革命的进程其内涵也而不断的丰富,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革命精神。本文着眼于新时期红色歌谣内涵的发展和精神的传承,提出红色歌谣是一个流动、发展的概念,首先从红色歌谣的性质、内容、时间三个方面对它内涵进行剖析,而后进一步对当代红色歌谣的经典代表作《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的传播和时代意义进行解读。  [关键词]红色
期刊
[摘要]  漢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是一篇争议颇多又发人深思的历史性著作。每每翻看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都会出现新的观点和想法,让人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促成汉斯立克这本小册子面世并引发激烈争议的原因,以及汉斯立克为何会支持形式-自律论观点,我们都会略知一二,但是究其缘由和深层次的隐性原因,笔者不得不进行更多地思考和研究探索。本文即从此出发,进行初步探索和归纳。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2013年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为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授牌,设立首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15年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始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7年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设立非遗展厅,陈列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湖北传统非遗艺术品。在近5年的时间里,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不仅在艺硕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非遗文化课程有所开设,而且在艺术实践中也关注到地方非遗自觉传
期刊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圆满收官,我国教育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立足于高校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理论构建与艺术实践技能技巧的路径展开讨论,以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例,简要梳理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教育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