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蚯蚓的世界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m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并不断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将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能力相结合,开展一些户外探索是十分有意义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建构一些科学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也能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户外探索还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智能,加深他们对大自然的理解。
  随着学生对自然世界的理解不断加深,他们也在逐步建构对事物规律的理解。教育家威尔逊认为:“在户外的经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适应性、美学、认知、沟通、感觉、运动和社会情感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提高。”本文记录了一节户外探索课,介绍了学生在室外和室内观察蚯蚓的过程,以及他们是如何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的。
  一、教学准备
  带学生去户外探索蚯蚓的生活习性,使他们获得一次丰富的动态学习经历。如果你准备用学校操场作为学习活动场所,或者是有一个专门的户外教育基地,那么探索蚯蚓的准备活动就比较简单。先要准备一些“挖掘”工具,然后确定探索活动的区域。对于没有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教师,我们给您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为了确保学生得到丰富而安全的体验,我们可以在建筑物下或校园里寻找潮湿的土壤。如果你的校园里有一个花园,那么它就是搜寻蚯蚓的绝佳场所。我们需要使用泥铲或大勺挖掘蚯蚓。如果天气十分干燥,就必须提前几天在该区域浇水,确保蚯蚓生活在表层土壤中。
  2.学生的活动区域要避开交通区,要确定学生探索区域的界限,让年少的学生理解界限对于安全的重要性。
  3.在离开教室前,组织学生对户外活动的开展进行讨论,和学生交谈如何观察蚯蚓的野外生活。
  4.我们发现一些工具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的户外探索,如用于装污垢和标本的托盘或盘、用于挖掘的勺子或泥铲、手持放大镜,以及附有铅笔或蜡笔的剪贴板和蚯蚓的图片。另外,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废弃的油桶、谷物盒(用于纸板剪贴板)或废弃的收纳箱。
  5.当我们准备好要去户外时,要向学生说明他们将要做的事情、需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不要触碰他们找到的野生动物。必须提醒学生不要把手放在一些有毒植物的灌木丛下。接下来就开始探索蚯蚓的野外生活。
  二、引入
  为了使探索蚯蚓的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将学生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讨论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有哪些。讨论后,引导学生阅读介绍蚯蚓的书籍,并出示不同种类的蚯蚓,让他们讨论在哪里可以找到蚯蚓。任何学生提出的有关蚯蚓的问题都要记录下来。
  教师要告诉学生,他们可以有机会亲自观察蚯蚓,然后找到自己提出问题的答案。在探索开始前,应该提醒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蚯蚓,告诉学生在用手抓蚯蚓或其他生物后,都要去洗手。把潮湿的纸巾放在桌子上,每个纸巾的中心可以放一条蚯蚓。学生观察蚯蚓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你的蚯蚓在做什么?你的蚯蚓是什么颜色的?你能指出蚯蚓的头部和尾部吗?你的蚯蚓看起来怎样?你的蚯蚓是如何挪动的?”学生们通常会提到蚯蚓没有脚,它们像蛇一样摆动,身体冰冷,身体颜色和泥土颜色类似。学生的讨论给了教师一个机会去纠正他们对蚯蚓的前科学概念,这也为学生进行户外探索打下基础。完成观察活动后,学生要小心翼翼地把蚯蚓装回容器里,然后把蚯蚓放回外面的花园里。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将他们学到的关于蚯蚓的知识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中。
  三、探索
  去户外探索蚯蚓时,再一次向学生强调要轻拿蚯蚓,并在手拿蚯蚓后要记得洗手。学生到疏松潮湿的土壤区,用大勺或泥铲挖蚯蚓。他们需要准备一些容器来放铲的土和蚯蚓,将蚯蚓放在容器内有利于观察。学生在挖掘和寻找蚯蚓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并做了大量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为什么蚯蚓要生活在泥土里?蚯蚓吃什么?蚯蚓在泥土里,它们怎么看得见?蚯蚓不觉得身上脏吗?
  因为大多数讨论涉及泥土,并且从外部观察开始,学生们通常会认为泥土是湿的、泥土是很恶心的,不喜欢泥土在手里。这时,教师就会告诉他们泥土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是如此重要。学生通常会对蚯蚓是如何与土壤接触的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问题,这就给了教师一些机会来讨论蚯蚓吃什么以及在土壤中影响它们的因素是什么。学生经常提到蚯蚓是吃土的,尽管蚯蚓在吃食物的时候会吃进一些泥土,但事实上它们吃植物或腐烂的动物尸体,小砂粒可以帮助蚯蚓研磨食物。教师让学生放了蚯蚓,并观察它们是如何迅速钻到地下的,这个时候要向学生指出蚯蚓是用头部先向泥土里钻,学生因此知道蚯蚓的头部位置,尽管蚯蚓的头部和尾部类似,但是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在科学记录本上写下在户外探索过程中学到的关于蚯蚓的知识,并告诉他们将要在教室里建造一条巨型的蚯蚓模型。学生的纸袋里充满着皱皱巴巴的报纸,用来做蚯蚓片段。将这些蚯蚓片段绑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长长的蚯蚓,所有孩子一起努力在教室里摇摆它。大家再一起讨论蚯蚓的部位,并在嘴、头、尾部等地方贴上相应的标签,这有助于学生回忆起他们的观察情况,并能帮助他们在头脑中构建蚯蚓的身体结构。
  四、解释
  学生的解释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你的结论?”学生必须能够提供具体的数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教师把学生召集在一起,询问他们在户外观察到了蚯蚓的哪些方面。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蚯蚓在泥土很深的地方生活;它们生活在泥土和地里;我原本以为蚯蚓是潮湿和滑溜的,但是它们并不是这样的;蚯蚓通过蠕动穿过我的手指;蚯蚓有两个尖端。大家在一起总结观察的结果及学到的知识,这些内容都被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中。
  五、阐述
  在开始下一个活动前,大家一起复习了写在科学记录本中的有关蚯蚓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告诉学生将用蚯蚓模型学习有关蚯蚓身体的更多内容。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了一条颜色鲜艳的糖果蚯蚓,学生测量蚯蚓的长度、画蚯蚓图片并给图片涂上颜色,并且品尝了不同颜色的糖果蚯蚓。在学生品尝这些糖果蚯蚓前,确保他们都洗手,活动前要向家长询问有关学生的身体情况,确保参与的学生没有过敏史。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指出真实蚯蚓与这些糖果蚯蚓的区别,例如:真實蚯蚓有嘴,并且我们不吃蚯蚓,蚯蚓可以自己蠕动行走;真实蚯蚓是活的,糖果蚯蚓不是活的。随着好吃的糖果蚯蚓活动的进行,我们开启随着音乐节拍舞动的活动,学生用身体学着蚯蚓的样子舞动着,最后以蚯蚓绘画活动结束这部分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纸板、一个油漆盘和一个塑料蚯蚓,他们将摆动的塑料蚯蚓通过油漆,从而留下了蚯蚓的痕迹。
  六、评估
  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l科学记录本。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检查学生的科学记录本,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观察来展示对概念的理解的,并能够通过提供证据来解释蚯蚓的行为。
  l区域表。区域表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展示他们对蚯蚓身体的了解和对蚯蚓的测量情况。
  l观察。教师总是不断地告诉学生,对物体要进行精细观察。如果教师感到学生需要额外的指导,就会提一些问题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l教师反馈。教师使用科学记录本及区域表了解学生哪些技能可能需要改进,哪些技能需要在下节课中做得更好。这些都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经验。
  如果学校允许在教室里养动物的话,可以装备一个玻璃装置,用它来观察蚯蚓在土里蠕动的样子。在玻璃装置中放少量的纸碎片、切碎的蔬菜或水果,这些将会被蚯蚓拖到泥土下面吃掉。
  七、 结论
  儿童从出生就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使他们获得多种多样的学习经历,促进他们的科学学习。探索蚯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发现和观察,这些都是重要的科学技能。把学生带到教室外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科学应用的场所。户外探索没有额外的材料消耗,学生可以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译者:高梦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校对:刘忠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理科室)
其他文献
《天骄Ⅱ》内测已经有一个月啦!难不成你还在拿着短刀欺负兔子、小鹿呢?别一个人瞎打了,跟着老鹤我走向光明大路吧!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在科学素养中,科学思维能力是重要的一项。教学中结合科学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養,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教授《电磁铁》一课时,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笔者着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注重兴趣激发,调动学生思维  《电磁铁》一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了解电磁铁的结构与性质,初步探究电磁铁磁力大
期刊
小学生喜欢动手,也喜欢阅读,常常借助阅读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孩子们喜欢阅读,我们应当顺势而为,给他们提供更多科学阅读的资料,创设更多更好的科学阅读的机会。  一、明辨“阅读”概念,理清实践思路  我们以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对全市四十多位科学骨干教师做了一次“关于科学阅读与教学”的现场调查。其中有一道调查题是“你认为我们提出的‘科学拓展阅读’与语文阅读有怎样的异同”,老师们纷纷从目标、内容、教学方式上
期刊
1981年,彭香正式踏上教学岗位。学生时代一直成绩优异、表现出众的她,立志要做一名语文教师,而当她满心憧憬来到芳草地学校时,却阴差阳错地当了一名小学自然教师。从此,她便踏上了小学科学教育之路,寓教于学,以学治教,是教者,亦是学者。她这一下,就走了二十一年,从陌生到迷恋。  教者之学:教育无涯,学无止境  一开始,彭香还没有走进小学自然课堂,心里就很忐忑。因为她对这个领域没有特别的了解,怎么教?能不
期刊
“备课”就是教师课前做的准备工作,需要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然后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对于开放性的科学课,“备课”是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科学课到底应该怎样“备”?笔者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课程目标是“备”的核心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
期刊
2017年6月28-29日,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暨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50名一线教师、教研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聚 焦  简短的开幕式后,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郁波,课程标准修订小组成员、教科版《科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喻伯军,分别以《教材修订说明及教学建议》《2017版的几个特点》为题将参会教师的注意力聚焦
期刊
科学课堂应该追求“简约而不简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下面,笔者以“物质的变化”内容为例,谈谈小学科学“简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简约不等于简单——科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1.简约教材,敢于取舍  课程改革的深化对科学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一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范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地“教教材”,
期刊
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2016年新媒体时代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国际论坛”,聆听了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的L.Bryan教授执教的小学科学课——《科学中的模型》,感慨良多。比较这堂课和国内的大部分科学课,发现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之下,过程和结构相近的科学课堂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的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变革课堂教学形态具有一定的启发。  一、节奏慢VS节奏快  美国小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探究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授一年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设立了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尽管授予单位、经费划拨、管理措施、考核办法、授予年限等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各工作室都由知名、资深的小学科学教育专家、优秀特级教师领衔,集合了区域内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教师团队,是带动区域教研乃至推动全国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力量。  同时应该看到,在实际运行中,各工作室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的如跨区交流不足、经费保障欠缺、成果输出受限等,但这些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