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ongx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约化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的课堂改革趋势。在信息时代,人们每天接受的信息越来越繁杂,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亟需简约化。在小学数学课堂建设中,简约化是促使课堂高效化的重要理念,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高度的凝练和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一、问题转换简约化,指向数学思维的节点
  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庞大而繁杂的,想要在简短的40分钟内使学生完全理解各知识点,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师就必须在数学问题的提出上追求简约化。教师应当在繁杂的数学问题中进行仔细的筛选,提炼出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数学问题供学生思考,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思考,有效指向问题节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通分”这一内容时,曾用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通分”这一概念:学校准备在每个班级的教室设计“绿色植物角”,在五年级三个班级的意见征集结果中,我们了解到,一班学生中有的学生想种茉莉花,的学生想种仙人掌;二班学生中有的学生想种山茶花,有的学生想种含羞草;三班学生中有的学生想种兰花,的学生想种多肉。根据调查结果,选票最多的植物将作为教室“绿色植物角”的种植对象,根据以上数据,三个班分别会种哪些植物呢?学生首先答道:“一班会种仙人掌,因为两个数字的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则数字越大,因此更大。”经过这样的启发又有学生答道:“二班会种含羞草,因为两个数字的分子相同,分母越小,数字就越大,因此更大。”而在三班种什么植物的问题上,学生陷入了思考,分子和分母均不相同的两个数字如何比较大小呢?这时教师就可引出本堂课的重点知识:通分。让学生理解通分这一方法可以解决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两个数之间的大小比较。这一堂课的引入环节形式简单,转向简约,指向明确,效果显著。
  二、核心知识简约化,抵达知识建构的核心
  每一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对应核心的知识点。核心知识点本身已经是经过高度总结和提炼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核心知识的简约化,不是知识点本身的简约化,而是在核心知识的教学活动设计方面追求简单明了的教学风格,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课堂教学重点,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建构。
  例如,在讲授“百分数”这一概念时,笔者举了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在进行篮球投篮时,常会谈到“命中率”这个词,小明、小华和小刚一起进行投篮游戏,小明投进了5球,小华投进了10球,小刚投进了8球,从这三个数据中,大家能否利用“命中率”这一说法来比较三个人的投篮水平呢?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就得出了小华投进10球,因此命中率最高的结论,但很快就有学生反驳道:问题中并没有说他们投篮的总次数是一样的,因此不能比较大小。这时教师再给出第二组数据,即:小明一共投了10次,小华一共投了30次,小刚一共投了17次。随后,引导学生理解“命中率”的真正概念,即:命中率=投进次数÷投篮总次数。从而引导学生将三个人的投篮命中率用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得出小明虽然投进次数最少,却因为分母较小而计算得出命中率反而是最高的。这一例题的设置简单易懂,且十分贴近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用一种简约的方式促进大脑的思考,让学生理解“命中率”这一概念离不开分子和分母两个数据的计算。这样形式简单的例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思维方法简约化,触发数学思维的提升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接受系统化数学知识时需要重点培养的思考方式,积极的思考在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非常宝贵的课堂时间里,想要引导学生进行更多有效的思考,思维方法的简约化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手脑协同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进而触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提升。
  例如,笔者在讲授“间隔排列”这一知识点时,列举了“植树”这样一个简单又经典的案例:工人準备在100米的街道上种植树木,每隔10米种一棵树,请问一共种了多少棵树?有的学生脱口而出10棵树时,笔者引导学生再通过其他方式方法是否可以得出不同答案,有的学生使用了画图的方法,最终得出11棵树的结果,因为道路的两个端点分别需要种植一棵树,因此需要+1。接着笔者再进一步提问:“如果在每两棵树之间还要种一株茶花树,那么100米之内需要种植多少株茶花树?”学生想到刚才第一道题的错误做法,避开了错误的思维逻辑,而是使用相同的画图法,通过简单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一问题的提出,锻炼了学生动手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间隔排列这一问题上帮助学生找到了计算技巧,理解了间隔排列的规律,从而在这类问题上不再有惧怕心理,而且理解了问题的本质,也保证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巨大效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资源简约化,升华数学素养的表达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成就精彩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但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实际认知水平进行甄选,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在认识“圆”这一平面几何图形章节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堂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我们在画圆时,除了使用圆规这一画图工具,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或道具可以帮助我们画圆呢?有的学生回答道:“我们可以找来一些本身就是圆形的物体,沿着物体的圆形轮廓来画出圆形。”笔者肯定了这样的答案,并进一步提出了疑问:“如果找不到圆形物体时怎么办?”“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画圆呢?”这时,有学生学着拿一根短绳固定在一支笔上,再将短绳另一端固定好,然后在纸上移动画出一个完整的圆。此时笔者再跟学生讲授“圆”的圆心等概念,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圆是一个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却可用这一简单的活动作为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理解了圆心、半径等概念,使学生保持对课堂的热情,这一教学资源的利用可谓是“简约化”课堂的典型案例。学生在对有效教学资源的探析中,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简约化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在数学问题的提出、核心知识的总结、思维方法的学习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化等方面作出努力,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和潜心思考得出更好的简约化课堂模式。在确保课堂趣味性、活跃性以及有序性的基础上,简约化的现代教学理念能够促进数学知识讲授的简洁凝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逻辑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
  (责任编辑 韩正庭)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和培养是构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计算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以核心素养为主,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小学计算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一、价值取向  1.核心目标。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我国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被认为是三大基本能力之一,这主要是由于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和启蒙,
期刊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知识综合性”“活动方式特殊性”及落实过程中诸多的“不可预知因素”,其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成果生成和评价等都充满了挑战。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反思、总结和自我评价,并以评促思,以思导行,才能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与理念,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的基本策略。一、发展性—
期刊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同样存在着组织信任,这不仅表现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多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这是学校组织信任最核心的部分。信任是师生交往的基础,没有信任师生之间就会竖起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师生冲突、信任危机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只有彼此信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愿意在学习上请教教师,生活上求助教师,情感上依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作为信任的主体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编织
期刊
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重点往往围绕书本知识与课堂内容展开,教师、家长、社会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以实践能力为代表的核心素养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变得不知所措,一切从头学起,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谈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析  欧洲教育界在进入信息时代的21世纪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为欧洲各国教育发展及改革提出了纲领性目
期刊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组学习”作为数学课堂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应用。与此同时,在众多的数学“尝试课”“观摩课”“示范课”中,我们也明显看到了“形式主义”的影子。如:小组内分工、任务不明确,导致表面热闹、一切顺利的假象;教师干预太多,小组学习成了纯因果性的活动;教师对于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及时引导。等等。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应启发学
期刊
STEM是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整合。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必须体现这四大元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创造的能力,以实现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STEM属于综合教育,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活动基础上,将四种元素有序组合,才是STEM活动。小学科学教学可以通过多个策略,借助STEM活动,实现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一、开展多元整合,丰富STEM活动内容  
期刊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奠定了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实践,针对语文课程的特点谈几点看法。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性和工具性从来都不矛盾,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诗、词、文、赋,其实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并存的最
期刊
开展语言与数学之间的教学研究,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回归本源,从数学本身出发,抛开不必要的形式干扰,找准数学体系与小学学生思维认知的契合点,才能在教学上取得长足进步,培养出一流的数学人才。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从两个角度探讨如何从语言角度开展数学教学。  一、从思维着手,让学生构建数学理解  数学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等都是研究的客观事物,但数学是在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有效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思考意识和探索奥秘的欲望,让学生有动力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适合课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内心形成渴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结合新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派生和演变而来,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抓手就是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关联处来创设情境和设置冲突
期刊
讨论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讨论活动的组织充满了艺术性,本文就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一、话题艺术:趣味性与价值性并存  有效的课堂讨论必然要围绕话题展开,话题可以是学习内容中的重要问题、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具有研究价值的知识点或观点,或是将新旧知识连接于一体的专题等。  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讨论兴趣的、具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