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的起步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没有阅读能力,生活阅历少,理解能力弱,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将为孩子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需要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起步阅读绝对不能搞填鸭式,不顾实情强迫识字量不多的孩子大量阅读,不顾个性差异统一阅读要求,这样非但达不到学习效果,反而因为难度太大使学生丧失兴趣,进而缺乏互动,缺乏好奇心、探索欲。起步阅读应是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唤起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听故事——迈向阅读第一步
  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少,汉语拼音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因此难以进行自主阅读。这个时候,老师读一些浅显的故事或简单的儿歌,最受孩子们欢迎。在朗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不仅会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精心挑选一些经典的童话,而且会寻找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整本书(比如《一年级的小蜜瓜》)读给孩子们听。我常在故事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猜猜接下来的情节,然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PPT课件,课件上呈现注上拼音的精彩片段,请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接着讲故事。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与汉字的见面机会,激发识字量不多的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另外,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从一年级“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假如我是雪花》中选取相关的儿歌,读给学生听,带着学生读。
  “听”可以给孩子一个世界。老师不仅可以绘声绘色地读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还可以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视听媒体播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也可以请家长为孩子们读故事。为学生讲故事时,最好让学生也看文本。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越来越多的汉字,还可以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通过听读的形式,学生能感受到优美文字带来的愉悦,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对自主阅读产生期待。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对书的兴趣就会从“听”逐步转移到“读”。
  二、诵经典——识字积累进一步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阅读中提出:低年级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练、对仗工整,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小学生诵读。
  我校2010年开始实施书香校园活动,为了配合活动的开展,我校编印了校本教材《经典诵读》。除了引导学生背诵教材中的古诗,我还采用“晨诵午读”的方式带领他们诵读《经典诵读》中的古诗文。每天早读课前十分钟和下午第一节课前五分钟,是我们的诵读时间。范读、领读、小组读、齐读、表演读是我们经常采用的诵读方式。《三字经》《弟子规》选段是我们主要的诵读内容。每节语文课前两分钟,也是我们宝贵的积累时间。因为时间短,我一般只引导孩子们诵读一些成语或格言警句。比如,学习《一去二三里》一文时,我带着孩子们背诵带有“一”到“十”这些数字的成语;学习《自己去吧》一文时,积累“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名言。
  孩子们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声中,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而且于无意间认识了更多的生字。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诵读《江南可采莲》。在诗文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江”“南”“鱼”这三个生字,而且认识了“东”“西”“北”等汉字,学生的识字兴趣愈加浓厚。在朗读、吟诵中,学生感受着中华经典的独特魅力,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
  三、读绘本——激发兴趣再一步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思维能力弱,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能“专心致志”“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阅读兴趣。绘本把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画和内涵丰富的故事展现在儿童读者面前,看似一个简单的故事,极少的文字甚至是无字之书,却能给人一种温润的感动,一种意味深长的暗示。
  我推荐给孩子们的第一本绘本是《逃家小兔》,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所以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微课并将它上传到个人网络工作室,供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一起观看、学习。此后,为了指导孩子们阅读,让孩子们快乐阅读,我又做了几个绘本阅读指导微课。
  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时,最主要的是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不应该有太强的功利性,不能一味地讲道理,教育目的不能太明显,要让绘本成为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出发点,为将来的有字阅读与终生阅读打下基础。
  四、活动展——自主阅读迈一步
  一年级的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具有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易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展示方式,增强自信心,进而形成自主阅读意识。
  在一年级上学期,我每周选择一个学生担任领读员。领读员带领其他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儿歌等,要求领读的时候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领读流利。好表现是一年级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有很多学生报名参加领读员的竞选。我鼓励学生每周背诵至少一首(篇)古诗(文),每背诵一首(篇)就可以得到一朵红花,集齐10朵红花可获得一个神秘礼物。这对于一些不善于上台表现又渴望得到关注的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此外,我还邀请家长担任评委,在班级里开展“读丛书、讲故事”比赛、“我最喜爱的儿歌”朗诵赛、“我爱读书”绘画展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尽情释放内心的独特体验,尽情地品尝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
  五、评价卡——养成习惯快一步
  好胜心强是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珍视荣誉,渴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大家的认可。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卡,对学生的阅读作出及时、合理的评价。比如,一年级上学期,我班学生的阅读以绘本为主,我每周根据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进行评价:阅读两本绘本的评为“阅读小学士”,阅读三本绘本的评为“阅读小硕士”,阅读五本及以上绘本的评为“阅读小博士”。根据阅读量将评价卡发给学生,再将这些学生的照片和阅读书目贴在卡片上,张贴在班级光荣榜上。学期结束时,根据评价卡的多少,评选出“阅读之星”,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当然,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当的评价方案。及时、合理的评价,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未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
  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旺盛,正处于语言积累、想象力发展的顶峰时期。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把握好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机,不管运用何种策略,都要引导孩子走上阅读之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在阅读中幸福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弋江镇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去年10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中小学美术教师汇聚沈阳,参加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三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现场优质课竞赛可算是美术教育界的“奥林匹克”,也是全国各地课程改革十几年来最新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近几年来,“欣赏·评述”课在众多的一线教师眼中,由最初的“不敢触碰的美丽”逐渐变得炙手可热,在各级的评优课、公开课都能看到其身影,教师们也逐渐摸索出这个学习领域的教学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十多年了,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直到现在仍没能得到一个明确答复的问题: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关于好课的标准,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即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上好一节课,老师有时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却未必然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润物细无声”“春风吹又生”的课应该是一堂好课。  “润物细无声”  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了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者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教
期刊
幼儿园的生活教育主要在进餐、盥洗、如厕、喝水、睡眠、整理、来园、离园等日常生活环节中实施,强调做中培养,真实情景中练习,以此帮助幼儿不断积累共同的生活经验,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笔者所在园结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理解,通过实践研究认为:喝水环节作为生活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理想状态应集中体现在“科学”两个字上,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幼儿知道喝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喝水的基本常
期刊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留在心头,轻轻翻开《周国平论教育》,纸质的粗糙伴随原始的书香滑过指尖。“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周国平鞭辟入里的话一如往常,直指教育的实质。  让我不禁想起顾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也是我所憧憬的教育美好。把生长还给孩子,我们只是“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教育是座远离尘嚣的山谷,我憧憬孩子
期刊
为了给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搭建一个专业引领、交流探讨、共同成长、实现价值的平台,建设内涵丰厚、形式活泼的现代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久负盛名的中国教育名刊——《教师博览》杂志社特成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  联盟由全国中小学内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和足够成长热情的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自愿组成,属于群众性社会团体。联盟倡导新理念——以专业指导专业,以名师成就名师。依托《教师博览》《江西教育》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期刊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忽视了课文教学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想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久而久之,势必使阅读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学生对语文学习就会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  这几年,我一直在用“批注式阅读”来上语文课,在我
期刊
师:这篇文章写于上世纪70年代末,所反映的生活与我们有较大的差距。虽然课前作过预习,但作品中也许有一些大家不太理解的地方。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生:我有一个问题:那些姑娘嫁给了她们不满意的男人,为什么说“她们自己也不会过分地悲伤”?  师: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对于女人来说,婚姻的不幸是最大的不幸,也是最可悲的事。但她们为什么“不会过分地悲伤”?  生:因为在那个时代,包办
期刊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翼,但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对“语用训练”趋之若鹜的当今语文课堂,教师“谈文色变”,生怕被批缺少“语文味”。殊不知,浓浓的匠气使语文课变得味同嚼蜡,语文课,真正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牙口”渐好时,引领学生进行适当、适度的文化阅读,是必须也是必要的。散发出知性和意趣诱人芬芳的语文课堂,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生长养料。  语文课上
期刊
课堂导入是一块备受关注、值得研究的领域。背景知识导入法、情境创设导入法、故事激趣导入法……各种方法不一而足。多媒体以声、光、电、色的铺陈使课堂导入更具多样化和观赏性,也正因如此,在各种公开课中,多媒体导入常拔得头筹,得到教师普遍的追捧。在多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课堂却大异其趣,他极少用课件,一本书、一根粉笔,素面朝天,质朴无华。年轻的时候,看贾老师的课堂,觉得过时,比不上那些诗意盎
期刊
宜黄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自古不乏国之栋材。北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水利学家侯叔献,明朝抗倭名将谭纶,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以及中科院院士余瑞璜、吴式枢、程孝刚等贤者名士群星闪耀,昭示着宜黄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传统。然而,新世纪以来,骨干教师、优质生源纷纷外流,教学质量出现滑坡,引起了广大学生家长的不满,社会舆论颇有微词。宜黄教育如何冲出低谷,重现辉煌?  “‘苦教、苦学、苦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