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韵生动”来浅析山水写生中的与自然畅神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a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气韵生动”是源于老庄的道家思想,发展到魏晋的玄学,运用到当时审美的人伦鉴赏,再延展到绘画中来的。通过艺术创作使理念中的“气韵生动”呈现为感性形式,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山水画的自然风景在主体的审美观念下,无不流露着气的形象,散发于天地万物间。通过创作者的艺术加工,自然之气韵又转化为艺术的气韵,从而呈现出天地间的“生动气韵”。
  关键词:气韵生动;山水
  中图分类号:J2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4-1
  早在魏晋时期在玄学的启示下,以竹林名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崇尚清、虚、简、远的情调和气韵。晋人对艺术美的追求源自内心,他们胸襟虚空,游万壑层林,不问朝政,或纵酒放达,或不拘礼节,在抚琴赋诗饮酒中寻求心理的满足,以清明澄澈的心灵来营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以一颗虚静的心去体悟,这也正是从老子的“致虚极,受静笃”到庄子的无己、丧我,是以虚静作为把握人生的本质。由此可见“气韵生动”是源于老庄的道家思想,发展到魏晋的玄学,运用到当时审美的人伦鉴赏,再延展到绘画中来的。
  一、“气韵生动”
  绘画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是国画中笔墨表现的最高境,“气”就是指画面中所散发的一种气息、精神。中国古代“气”的思想,是发端于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自然“本根”的探讨。而“韵”最早是由曹植提出来的,“聆雅琴之清韵”,这里的韵是一种延续的非静止的状态,故而谓之“韵”。“韵”也指音韵、声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异者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关于“气韵生动”的含义,叶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大纲》里面这样解释:“生动”二字只是对“气韵”的一种形容,关键在于“气韵”。“气韵生动”就是人格精神和宇宙大道的融合;呈现在画面中,气韵”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在艺术品中的体现。唐志契的《绘事微言》中有句“墨沈留川影,笔花传石神”,笔既不滞于物,笔乃留有余地,亦是如此。
  二、山水画中的“气韵生动”
  在中国,主体和客体处在一种融合的状态中,人与大自然是同一和谐的一体,以农耕为主的祖先更是依赖于自然,在等待中孕育着与自然和谐默契的亲情,互相默契,相互融合,这就是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而这种“天人合一”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直到唐末人们都是以“气韵生动”的观念作为品评人、禽、鬼、神,几乎未把“气韵”运用到山水画上来。山水画中的气韵,董其昌在《画眼》中说:“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指出,宇宙万物“气”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着山水画弹琴,“欲令众山皆响”,就是说山水画里有音乐的韵律。
  一幅山水画中“气韵生动”就是指山水的气韵存在于自然中,但山水中的气韵又必须是由创作者或画家感受和体味才能把握的,只有由创作者与自然对话后方能感受到,并以笔墨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汲自然之“气韵”
  老子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静下心来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归于一处,专注一心。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浅入深,不是用耳去听,是用心去体会。达到心息相依的地步,“气”是空明的、虚无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它能容纳一切。进入了一种极静的状态。渐入混沌之境,神气合一,心中寂然。此时人与天合,真性毕露,似乎进入一种空明的世界,这时“道”自然相合。
  有着一种虚静的状态,超越世俗的欲念和束缚,使心灵处于虚静的状态,而静静体味心斋独往。感受自然界中的“气韵生动”,眺望远处的高山,感受自然万物的生命之气,让山川灵性渗入心灵,忘记所谓的构图、造型,用心灵去感悟它的美、它的繁茂、它的遒劲、它的深静、它的幽冷,甚至是它岩石间的力量都彰显着生命的魅力。用心地感知山林,才会被草木的语言所打动,被村舍的寂静所打动。
  四、畅神于自然
  在山水中我们亦同于其他的生灵,融入自然中便可以听到内心与自然间的对话,笔墨间充满激情大胆地释放自己的情感,用一颗虚静、虔诚的心灵和大自然一同畅游。倪云林有诗道:“戚欣从妄起,心寂合自然。当识太虚体,心随形影迁。”
  醉于山水之间感知山林,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回归。穿梭其中,激动的感情跃然于宣纸上,融于笔墨之间,这份心灵的感动又会产生对自然更深更真的感动,在景物间呈现情感与性灵的抒怀,感受自然原有的模式,一切使眼睛更加单纯、心灵更加虚静。情感牵引着笔墨,面对着自然的宏大与柔情用笔墨和线条,笔墨在提、按、转、折、顿、挫间鲜活自然,在洁白的宣纸之间晕染开来,体味着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的笔墨趣味,每一处鲜活之笔都源自于大自然,笔墨间虚实相生,物我合一。在自然中散发并透漏出一种与自然对话的灵气,只有融入自然中,我们方能领悟。
  只有通过艺术创作才能使理念中的“气韵生动”呈现为感性形式,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山水画的自然风景在主体的审美观念下,无不流露着气的形象,散发于天地万物间。通过创作者的艺术加工,自然之气韵才在艺术作品的小小方寸中呈现。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
  作者简介:
  赵云鹤,女,山西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山水。
其他文献
电影作为当前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遣工具,其意义不仅是反映社会生活,还可以影响和改变现实世界,电影人借用影片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或用影片中的现实残酷来影射人性的贪婪与无知
受当代社会因素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似乎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中,艺术的创作也对艺术家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通过论述文化、笔墨、人格精
摘要:The Voice(好声音)诞生于荷兰,从此风靡全球。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国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版的所有元素。而在其成功中模式化的营销手段、赛制和视听语言则可以说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选取《美国好声音》第三季第一集的开场段落、选手上场段落、舞台表演段落进行视听语言分析。  关键词:美国;好声音;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
摘要:在明朝年间,“以临代创”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之前学习书法临摹上的局限性。宋曹作为这种书法现象的一个代表,其书学思想,临摹与创作观念都给后人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来指导我们的书法创作。  关键词:宋曹;书法临摹;书法创作;启示  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37-1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
2012年夏天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中国好声音》让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格局重新洗牌,它不仅以极高地收视率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更是直接设置了那个夏天中国娱乐的议程,为接下来
摘要:宫崎骏的作品可以让小孩子提出很多大人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让年轻人更加深刻地体会他们这最美妙的年纪;让中年人重温那个夏天般的回忆;让老年人在垂暮之时重新把嘴角扬起。宫崎骏的动漫电影受不同年龄段的人喜爱,他的魔力究竟源自哪里呢?本篇文章主要以《千与千寻》为例,来探索分析宫崎骏电影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心灵;大自然;审美追求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
摘要:晚会编导作为交响音乐会、合唱音乐会、大型歌舞晚会的核心参与者,在晚会的制作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媒体融合背景下,随着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视媒体已经不再是大型歌舞晚会、交响音乐会、合唱音乐会的唯一播放终端,全媒体时代要求大型歌舞晚会、交响音乐会、合唱音乐会能够更为迅速的占领多终端市场,形成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扩展能力。下面本文对于如何提升全媒体背景下晚会编导的素质与创作
摘要:通过创作,我学到了一些东西,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从最开始的不懂油画到现在已经能慢慢完成一张作品,我觉得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收获的过程。从构思到定稿,再到我的创作表现过程,使得我对生活和艺术都有了更多的认知。每个人的青春都很有限,我想留住青春,把它记录在我的画本上,把它真正地画在我的生活中,一个舞动的旋律,一双向往生活向往未来的眼神,在我的创作中,融入了我所有的思想。  关
摘要: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荟萃荧屏。作为艺术工作者的我们,除了收获精彩的视、听、享受之外,还应考虑到这种形式是否有利于艺术文化的传播教育作用,是否更容易激发正能量,如何更好地引领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对选秀节目到底要保持何种态度,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音乐选秀节目;流程化生产;构建人文精神;创新机制;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