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啊牡丹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oa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关注洛阳,起因于我的老师杜得敏教授。杜老师素有“洛阳才子”之称,诗文俱佳,书画兼通,汉砖雕刻更是独领风骚。我的文学启蒙,是在杜老师的文学概论课上完成的。他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和精深造诣,他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非常适合做引路人。
  钟灵毓秀,古都人杰。洛阳的历史文化积淀太深厚了,九朝,还是十三朝?其说不一。“九”本是虚数词,极言其多。无论多少代,层层叠叠,厚重如山。开玩笑说,在洛阳,随便拿锹挖上几锹,挖出来的都是文化。
  洛阳牡丹甲天下。姚黄魏紫,雍容华贵,超逸群卉,堪称“花王”。熏陶哺育,洛阳的文学也当芬芳馥郁,香飘万里。我带着这样的期待,走进这个小辑。
  我们先来看这个长句子——
  我心疼一个月入手五千却要交三千多的房租、挤在三室一厅每天排队上厕所、加班没商量、上班时做讨厌的事下班后身心俱疲没有精力做喜欢的事的自己。
  这是高源《伪吃货》里的一段,不,是一句。在别人,要用一段话来表达的意思,她压缩在一句里了。如果没反应过来,重读一遍,读出了什么?是厌倦,表达的是厌倦的情绪。难熬的日子,扯肠拉肚的,熬也熬不到头,一如这换几次气都读不完的句子。我们把句子的基干主谓宾提炼出来,是“我心疼自己。”敢情那一长串全是压在“自己”头上的定语,是形象而直观的“亚历山大”。费了这么多唇舌,不消说,我很欣赏这个句子。优秀的文学语言,就应该是这样的“有意味的形式”。不信,你试着把它剪碎,变成顺口的短句,组成一个稳实的段落,会怎么样?寡淡无味,张力顿失,留不下什么印象。
  行文中夹杂着英文单词,无疑,这标配,是90后、00后新新人类在发声了。“解构”、“祛魅”、“幻灭”、“虚无”、“云吃”、“囧”、“丧”,也是可以检索到的关键词。硕士“毕业散伙饭”,同寝室四人,一个延期毕业,两个打道回府,回到原籍小城,只有一人就业了。小说一上来就把就业难的难题端出来了。这让我想起前些年的热点新闻,因为承受不起高房价,年轻人纷纷逃离北上广;因为受不了小地方庸俗的人际关系,又纷纷逃回北上广。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份纠结,是时代之痛。现在,又摆在了这几位的面前。走出校门,要经历青年社会化的阵痛,种种的现实困扰,种种的不适应,有时需要故作潇洒,满不在乎,甚至玩世不恭去应对,像她们这样。
  这篇小说,没有起承转合的故事情节,只写了一顿饭,写吃货贪吃,通篇都是情绪的宣达——无助、无奈、无聊。似乎没写出什么,其实信息量很丰富,千万别以为他们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没有追求,透过那些牢骚话,我们看到新新人类一些新的质素,他们不装,卸掉面具,活出真我,“我”即高源,把作者自己的名字放进小说里,这不是随随便便的玩耍,而应视为裸裎的勇气,很磊落,很坦白。他们向麻木的社会神经宣战,他们给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揭开古老文化所塑造的双重人格的硬痂,不夸张地说,他们在刷新民族性格。“其实从一开始,美食就不能治愈我。治愈我的,是和二木一起吃美食这件事。”写到最后,这一句,把前面的嘻嘻哈哈、没个正形儿都解构掉了,纯洁的友谊才是她们最看重的。
  余子墨的两篇杂文,文字古雅,史论质实。《董晋墓怀想》让我联想到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非为正传,拾遗补缺,却言之凿凿,自成篇章。作者将实地踏勘与文献考索相结合,要言不烦,干净利落。先是连发两问,却又按下不表,揉进一个传奇故事,董村的来历,董晋墓的原委,一一道来,嗣后再交待董晋何人,不露痕迹,却很见叙事技巧。从浩繁的史料中爬罗剔抉,举重若轻,也是一种功力。《从“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谈起》是一篇读书札记。采撷传说故事,旁征博引之后,订正一处错误。姜子牙是把自己的神位让给了黄飞虎,还是根本就没有给自己封神?不封又是为什么?《中国吉祥图像解说》中的一处硬伤,得到了澄清。
  贾志红的《迷途》,标题首先吸引了我。无独有偶,包头作家越慧贞的小说集也取名《迷途》,是集子里一篇的篇名。文学史上,重名作品可谓夥矣。先有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继有卢梭的《忏悔录》;先有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继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先有奥维德的长诗《变形记》,继有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当然,名虽“撞衫”,却各擅胜场,各领风骚。而许多赝品,除了名字是新的,别无创新之处,似曾相识的老面孔,总在我们的眼前晃动着。我还记得,贾平凹担任西北大学硕导时,曾有不同的声音,为此,央视《实话实说》专门做了一期节目,崔永元一上来就考问贾平凹:《长恨歌》的作者是谁?老贾很明白,这是个套儿,淡定地回答,你是想说,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是王安忆的《长恨歌》?小崔一脸坏笑,“阴谋”没有得逞。
  雪域高原,秘境亦复圣境的西藏,其神秘性、圣潔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贾志红也来了,与一二旅伴偕行,旅游复兼探险,并以精美的文学语言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冗长的叙述,却不觉沉闷。我们随着贾志红也体验了一番游历的惊险。我们不仅记住了年保玉则这个陌生的名字,更被那“夫夷以近则险以远”的山川花木所深深吸引。“山峰和云朵的影子倒映在湖中,湖是一个取景框,将看到的景致尽收怀中。”独异的风景,独特的审美体验,都在文字中得到了鲜明的呈现。湖以“仙女”名之,云水悠悠,仙气缥缈,作者反复拿“神话”、“童话”、“传说”相比附,神性、妖气俱在,出离于人间烟火,超凡脱俗。“山是诱惑,水是诱惑,遍地的鲜花也是诱惑,我们注定要在重重的诱惑中沦陷。”“无边的色彩能让人意识涣散,陷入虚幻。睁开眼睛是花潮翻滚,闭上眼睛是色彩暗涌,有时候不想再继续往前走了,因为累也因为美,只想把自己埋在这片花海里。”读者的馋虫被勾引出来了。再看看那位骑马藏民,“说完这个布满颜色的口信,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像卸下一个包袱,然后打马而去,遁入颜色的深处。”“橙色、紫色、红色,颜色纠缠着他,就像野花缠绕着湖。”读到这里,读者不仅被那仙境般的景致所吸引,也会喜欢上作者的文字。像坐过山车一样,气候的陡然突变,为探险增添了色彩,一如惊悚电影里的诡异的音乐。读着读着,我也产生一个疑问:大林为什么把两个弱女子丢下不管,一个人径自朝前走了?好像有意应答我,作品写道:“一向稳妥的大林竟然不顾我们和他体力上的差异,像一朵橙色的云飘得不知去向”。其实,单就写作而言,失去了向导,才成全了这段“迷途”,有惊而无险,现实与魔幻相叠合,愈见其奇幻。作品后半部分把很大的篇幅给了修佛者巴桑,这就对了,去西藏而不接受神圣的洗礼,等于没去。“迷途”,是旅行中迷了路,也喻指人类的迷途,生态环境被破坏,就连高远的西藏也未能幸免。环保志愿者大林一路捡拾垃圾,又让我们看到一抹亮色。作为一篇游记,丰实而驳杂,带给读者多重审美感受。   董进奎的三首诗,咏物感怀,第三首虽题名为《练习书法》,实际上是在咏毛笔。《钟表的微笑》赋予时间以表情,形而上之思,生命易逝的慨叹,以有形的钟表“借壳上市”。“露珠踩在草尖跳跃的风险”,隐喻人生多艰,拆解部件、七零八落云云,透出一种虚无感。“上发条加压,服下兴奋剂”,拟全力打拼状,直至“不能修复”。蒙太奇式地剪辑到轮椅上的父亲,老病之躯、虽生犹死的停摆状态,深化了这层意思。“微笑”收束,获得一种超然,一种与生活和解的解脱感。《口琴》里,“台阶”拟“音阶”,“风”拟“乐声”,“炊烟缥缈”拟歌声缭绕之态。接下来的描写,以具象诠解抽象的音符、乐曲,一首《乡村小夜曲》跌宕起伏,舒缓有致。上一首出现的是父亲,这一首母亲向我们走来。“母亲蹲坏的那道门槛”,“头道遮挡寒潮的风门”,“欲把我的小名喊成春天”,皆为金句,母爱的温馨,漾溢而出。《练习书法》摹状一种无力感,力不从心,徒叹奈何,拘谨而不潇洒,无法达成飞扬的人生。
  唐星河《情感与存在的事物犬牙交错》,始而躁动,继而安静下来。“引燃火焰”,是夏日的酷热难耐,也是心理的焦灼。“玻璃在强光下尖叫”,好像跟赵浩商量好了似的,又是一声“尖叫”,通感联觉,以声音表现刺眼的光。“绿荫”覆盖了,“果实”压枝了,平复而归于恬静。《逃离》是工业时代的桃花源诗。逃离城市,远避喧嚣,摆脱欲望,皈依自然。梭伦、嵇康跨越时空前来助阵,陶渊明应时“互文”,读到“为以前的事情后悔不已”,“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等句子自然跳脱而出。夏尔与狐狸交谈,更是进入了90后恣纵的漫画世界。
  高野的《安慰》,是我所喜爱的一首小诗。这里是爬格子的人都有的审美体验,当然你也可以做象征解。“用词语的舟楫划向/那光明,水声清冽”,当我们写的顺手的时候,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神仙般的美妙境界。而“想象力的沙漠”,剑指写作遭遇瓶颈,则唤起走不出沙漠的焦渴状。写作如此,其他亦然。年轻时参加高考评卷,数量、质量、速度都做要求,劳动强度特别大,一位生性詼谐的老师,边评卷边间歇地重复那句冰箱广告词:“每当我看见天边的绿洲,便会想起东方齐洛瓦。”“糟糕的果实”,自然是失败的写作,这几句过于直白了。《重逢》是“我”对“你”的倾诉。曾经亲密的关系,变得疏远。“无形的沟壑”是隔阂,“时间的陡峭”是陌生感。这一首,也失之显豁。
  沫儿的《冬日龙门》,水气氤氲的诗句,非常富有美感。《定鼎山》针线细密,绵邈的诗思,在远古与现今之间自如地穿梭,传递出丰富的情韵。
  吴小芳的一组诗,喜用折返到下一行的断句、建行方式,采撷古典意象,多处化入、化出,如,“近乡情怯”是宋之问《渡汉江》里的成句,“故去的岁月是一江水”,采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昔梦谣》副题为“写给陆游”,放翁《示儿》立现,“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浩叹回响着。
其他文献
落花时节,一个细雨飘飘的日子,我从千年古村石门高的一条巷子里走过。铺巷道的青石板两头,奢华地绲着一道铜锈绿的苔藓花边;恰可驶过一辆牛车的深长巷弄,两边的高可没人的石坝都爱惜地披覆了一幅湖绿色的木莲罩毯。分明从巷弄的那一头瞥来历史老人严峻而温情的目光。风雨中一脚踩上乌篷船船舷般的石门高古巷道,我的思绪蓦然奔驰到这座山野村落的久远往昔。  皖南的深山老林中这一类的村落其实也很平常。她们有着差不多结构的
期刊
鸟天堂里的壮美与辽阔  读周晓枫的散文,体会最深最强烈的,是其中鲜明的诗性品格。在《舞蹈与散步》中,这一特点有一次高密度的展示。在作者眼里,“诗像口红,让嘴唇生动。像一只枕头,诗离黑暗中的梦想最近;诗像蛾子,与火焰保持危及生命的亲昵。诗像仙子跑丢的舞鞋,只是侥幸在人间被发现;诗像保险丝断掉的灯泡,谁能知晓那被抑止的光明?……”这只是一连串精彩的比喻的开头,下面还有许多,恕我从略。  我这般照抄原录
期刊
影  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我害怕影子,总觉得它有眼睛,监视者或是窥探者。我冲进黑暗,关上所有的出口。  安静了,只有喘息声在回荡。  贝多芬在墙角的钢琴上弹奏着《致爱丽丝》。仿佛看到了那个爱穿白色衬衫浅色牛仔裤的少年的笑脸,我爱那笑容,那是世界上最纯洁无瑕的。他拨弄着吉他,树影斑驳,柔柔的风微醺。我伸手,像小时候一样拍拍他右肩,躲到左边。  手指轻轻触到散落的发梢,他忽地抓住手腕,痛感传导至每一根
期刊
鸡没有啼,就知道四点了。  他起床上学太艰难,手伸出去探一探温度,照例的冷。大姐兰娣来叫了一遍,二姐领娣来推了一遍,哥哥姜稻喊了一遍,最后姜妈妈从被子里掏出老幺姜礼的脚,给他套上袜子,套上裤子,套上鞋,把他扯起来立在地上。还在睡眼朦胧就被哥哥背着,一头扎进像芝麻糊一样浓稠的雾里。  路还远,四点多了,要开始走了。  姜礼在哥哥背上趴着,下巴一颠一颠地正磕在哥哥肩膀上那块凸起来的小硬骨头上。醒是早醒
期刊
意大利时间2019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签署和交换中意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在“一带一路”的朋友圈里,意大利是新朋,更是旧友: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将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这条起自中国长安(现西安)、终于意大利罗马的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本期,承借中意“一带一路”的东风,《留学》杂志
期刊
有一年的八月,我和我的背包客朋友大林、小华一起去徒步年保玉则雪山,看冰川湖。我们选择八月是因为这个季节的青藏高原是一年中颜色最丰富的时候。大林手里拿着几张照片,那是他的朋友某个八月在年保玉则拍摄的,几乎所有鲜亮的颜色都呈现于那些照片上。天空瓦蓝,白云低垂,红花、黄花、紫花摇曳得灿烂生辉。  收拾行装的时候,大林怜惜我和小华是女人,他把最重的大帐篷、炉具和主要的食品都装进他自己的大背包里。我和小华的
期刊
杨梅记  那种纤管密织的深红仿若陷阱  经验的背叛,也可以是  一场口舌迷失  第一口意外之酸,至今  咬着记忆,让人信了  人世有突然呲出的牙齿  但对那时惊悚  忘性见风就长,满脑壳  奔跑的还是甜蜜  至今想着它就是甜软的,就是  我要它时,它把自已  融化了,再给我  枇杷记  一年中有些天  是留给枇杷的,于是它  使劲香,空气中  丝丝甜腻,没日没夜  就那些天  一生中有些记忆  是
期刊
菊花茶  一朵干菊花  在水中慢慢盛开  像一个人在风中舒展开她的记忆  水渐渐晕成黄色  那是菊花在杯底隐秘地释放自己  饮茶的女人,端起杯子欣赏,慢饮  让菊花的苦进入身体  当两种苦在胸腔处相遇  似曾相识的感觉  使她感到彼此间的安慰和释然  一杯茶水饮尽  她又冲了一杯,苦味和颜色已淡了许多  书架上的《荆棘鸟》  当我去抚摸一本书的时候  我就想起那个送书人身上的味道  青春,而略带忧
期刊
那一张会说话的床单  像一阵迁徙的鸟  盯着一块动态画布  那么大的安静  仿佛荧屏上的人举着刀正掠过头顶  中场,有人小解  有人吃花生、喝水  不可缺少的环节:某某麦子没扬干净  某某队还有几户公粮没交……  口哨声、辱骂声,孩子哭声嘈杂一片  有的孩子已经睡着  他们趁此回去了  我揪揪眼皮  跟着英雄继续追杀、逃亡  偶尔和他们交手、对饮  江湖在脚下跳转  散场时回头看那幕布  一张会说
期刊
父亲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辛店乡。两岁时,爷爷便离开了人世。60年代末,辛店乡闹大饥荒,奶奶带着几个儿女,从穷山沟沟里走出来,到了敕勒川这片沃土。  那时,家里缺吃少穿,经常揭不开锅。父亲十岁的时候,还长得像一棵没有锹头高的小树。但他已经懂事了,他接受了再也不能背上书包走进校园的现状,扛起沉沉的锄头和铁锹,到田间地头干活,挣几个工分养家。队长嫌他年龄太小,他就硬着头皮死磨烂缠,跟在队长屁股后面不走。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