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硫化锌浸出是一个氧化酸压浸出过程,浸出之后必须中和过量的酸,除去溶液中的铁。研究了110℃—180℃的温度下,弱酸性溶液(35克/升 H_2SO_4)中的硫化锌精矿浸出情况,目的在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化锌浸出是一个氧化酸压浸出过程,浸出之后必须中和过量的酸,除去溶液中的铁。研究了110℃—180℃的温度下,弱酸性溶液(35克/升 H_2SO_4)中的硫化锌精矿浸出情况,目的在于确定以下反应可达到的中和程度:ZnS+2H~++1/2O_2=Zn~(2+)+H_2O+S(?)
Leaching of zinc sulfide is an oxidative acid leaching process. After leaching, the excess acid must be neutralized to remove iron from the solution. The leaching of zinc sulfide concentrates in weakly acidic solutions (35 g / L H 2 SO 4) at 110 ° C to 180 ° C was studied with the aim of determining the degree of neutralization attainable by ZnS + 2H ~ ++ 1 / 2O_2 = Zn ~ (2 +) + H_2O + S (?)
其他文献
1 前言由于燃料和劳动力价格继续上涨,用长距离输送机运输原料正成为各采矿公司越来越感兴趣的问题。许多这类设备绕过丘陵地区而头尾轮之间的总标高变化不大。这类设备功率
目的:①观察激光照射足三里预处理对环磷酰胺免疫损伤的预防作用。②观察不同强度激光分别照射足三里与非经非穴点免疫调节作用的疗效差异。③观察不同强度的激光对免疫调节
关键词:互动课外阅读伙伴互动课外阅读 主要论点:指在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师”与“生”,“生”与“生”以阅读伙伴的关系,展开伙伴互动课外阅读。文章主要从伙伴互动课外阅读的方式、内容及心理调适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正文 伙伴互动课外阅读的思考与探索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
古代散文创造形象的一般有四种。掌握这四种方法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历史真实与文字加工有机结合 此种方式以《史记》为代表。《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文学虚构方面必然要受到较多的限制。虽然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但他也并非只是简单地记录历史事件。司马迁十分重视塑造人物形象与描写人物个性,以便宜使他笔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能更加生动感谢人。一方面,司马迁善于精心剪裁——在生动的
【内容摘要】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场所,也是训练作文的主战场。教师从课堂教学中寻找时空,适时让训练习作,以培养学生喜欢小练笔的习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后练笔,让学生在读写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能力 习作训练 读写结合 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场所,也是训练作文的主战场。教师从课堂教学中寻找时空,适时让训练习作,以培养学生喜欢小练笔的习惯。一旦有
摘要: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而农村教师的特定生存境遇决定他们与城市教师有着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当前的农村教师文化与新课程文化不相一致,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阻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提升农村的教师文化,使农村教师文化坚持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关键词:教师文化;农村教师文化;提升教师
辽镁公司桦子峪镁矿矿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矿石因品级要求分级开采,导致生产爆破工作难度很大。1990年冶金部下达了桦子峪镁矿多裂隙难爆矿岩爆破技术研究课题,由马鞍山矿山
[摘要] 本文从远离“认知”误区,明确学习目的;远离“临摹“误区,实现自主创新;远离“苦学”误区,开展兴趣教学三个方面对当前小学书法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解决的“出路”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小学 书法教学 误区 出路 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的作用是能够使小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增进学识修养,培养良好品质,训练身体机能等等。小学书法教学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如今的小学书法教
当“春风有绿江南岸”之时,是语文让我得以品味江南的韵味;当“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之时,是语文让我得意领略花中四君子的傲骨:当“举杯妖明月”之时,是语文让我与诗人那洒脱不羁的情怀共舞。我热爱语文,更热爱阅读,因为阅读是语文的生命。培根也曾经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