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构建及评价机制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响应国家战略对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研究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建立。通过该平台的建立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相关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助力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探索内容包括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建立的必要性分析、平台的构建及其评价机制的建立及分析。
  [关    键   词]  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  U46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16-02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辅助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等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汽车已经从单一的机械产品发展成为集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涉及的技术包括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只是依靠车辆工程学科独立发展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要求。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对培养具有“三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素质的创新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构建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使不同学科的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技术及技能在汽车这个载体上得以实践和实现,加强不同学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实现[2]。
   一、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
   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涉及开放层次、仪器设备、平台管理三方面的内容。
   (一)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开放层次的确定
   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首先立足于满足汽车类相关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验教学要求,我校目前与汽车相关的专业包括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两个专业,其中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也是我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重点建设专业,为了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急需构建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及其评价机制,同时考虑到平台建立后由于受实验设备数量及管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实现全校性开放,因此该平台需要不断完善并积累管理经验,从小范围开放逐步扩大到全校开放[3]。
   (二)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仪器设备
   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以现有的汽车类专业实验室及实验设备为基础,在整合过程中,一方面,对现有实验设备的性能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大型的综合性实验设备需要制定详细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流程[4];另一方面,根据最新汽车技术的发展,确定需要补充的实验设备的清单,并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对清单进行动态管理;最后根据车辆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学校每年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情况,确定清单中实验设备的购买优先级,为每年的实验室建设方案提供依据。
   (三)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管理
   開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良好的管理是保证平台正常运转、使平台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为此,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采取平台运行管理和实验设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如上图所示:对平台的运行管理要统筹常规实验教学需求与平台开放需求,在保证满足常规实验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尽量扩大平台的开放程度,并且做好平台短期及长期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保持平台的先进性;对实验设备的管理必须建立统一的规范管理要求,并按照设备类型及功能分级负责管理,组建由相关技术人员和具体负责人组成的设备管理队伍,特别是加强对大型仪器的使用、保管、维护、统筹等方面的管理[5-6]。
   二、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评价机制
   建立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目的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提高相关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平台的评价也从上述三个方面展开,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对学科交叉融合的作用
   现代汽车是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集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通过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能够促进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平台对学科交叉融合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平台对不同学科的教师和学生的开放范围及深度。具体表现在:利用平台开展相关科研活动及相关实验的教师和学生数量及其所属学科门类和数量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科研成果,因此,必须对这些情况进行学期小结及年度总结。
   实践证明,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各学科持续发展及不同学科间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因此,为了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及融合,以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为基础,采取每年开展论坛或座谈会的形式,听取不同学科教师及学生对平台运行等相关情况的意见及建议。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及时了解不同学科最新的发展成果,使平台保持先进性,而且能够提高平台对学科交叉融合的促进作用。
   (二)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对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汽车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汽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促使国家战略对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推进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评价平台对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是对平台评价的重要依据。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服务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在对平台的该项评价要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教师作为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课程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评价主要是判断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能否为相关课程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良好的实验条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实验条件的全面性,即平台能否满足课程所需的实验项目;(2)实验设备的先进性。这两方面内容也是平台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
   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象,直接感受和体会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对其学习效果的作用及影响,因此,学生对平台的评价非常重要。为了克服学生个体差异及自身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评价采取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主观评价主要通过学生打分来实现。客观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及其在课程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进行分析来实现。
   (三)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对实验设备利用率的影响
   随着汽车类专业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相关实验设备越来越多,对设备的利用情况缺乏有效监控。基于此,导致设备种类和数量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实验室建设特别是设备采购时,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设备采购。通过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
   对实验设备利用率的影响是对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建立必然能够提高相关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完成这项评价工作,必须对相关实验设备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有效地监控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为平台的建设规划特别是设备采购提供依据。
   三、结语
   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从开放层次、仪器设备、平台管理三方面研究了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设备利用率三方面研究了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评价机制。通过开放性车辆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助力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福全.《中国制造2025》促进汽车产业转型与升级[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5(23):8-10.
   [2]刘宗巍,史天泽,郝瀚,等.中国汽车技术的现状、发展需求与未来方向[J].汽车技术,2017(1):1-6.
   [3]陈灵,彭成红.加强研究性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214-216.
   [4]吴宜灿.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5):511-517.
   [5]周永明,楼程富.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
   [6]張建良,卢慧芬,赵建勇,等.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性实验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1).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要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而提高其专业能力。通过对Y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现状的调查,探究他们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原因,建议通过优化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的管理,完善教育实践的模式,从而构建基于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技能训练模式,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关 键 词] 小学教育;师范生;教
期刊
[摘 要]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模式。围绕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探讨计算机类专业与不同的IT企业开展的合作。从学校层面建立校企合作学院可以更全面地开展协同育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必要的补充。同时,探讨与多企业开展的不同协同育人模式、共建实验室、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开展,最终能够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方共赢。  
期刊
[摘 要] 为直观了解我国企业员工压力的研究进展现状,以中国知网中2009—2019年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法以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为主题,对研究关键词和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发现已有研究集中于工作压力、工作绩效、压力管理、工作倦怠、离职倾向、工作满意度和压力源等七大热点领域展开。  [关 键 词]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 Q11
期刊
[摘 要] 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以“能力导向”为特质和内核的学风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旅游学院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了“践行工匠精神,提升专业技能,助推卓越成长”的“能力导向型”学风建设理念,构建了培养主体、机制、载体、服务、监督等“能力导向型”学风建设五大机制,切实增强了旅游学院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能力导向;学风建设;探索;实践  [中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支教对提高偏远地区薄弱的基础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大学生支教体系不断暴露出支教传承性差、成本高等问题。鉴于此,结合当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试以安徽某东部乡村中学为例,探讨“互联网+支教”的可行性,探索一种新的支教体系。  [关 键 词] 互联网;支教;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動性,对相关理论开展主动的研究与应用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让学生满意才能够促进相关教学目标的落实。基于上述观点,以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为例探究学生对研究型课堂的满意度,并以提高学生满意度为基本方向对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 键 词] 研究性
期刊
[摘 要] 国际结算是一门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应用性、实践性又很强的课程。课堂案例教学方法已成为被广泛认可的教学形式。从国际结算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入手,着重研究有效提升课堂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途径,并提出改革建议。  [关 键 词] 国际结算;案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
期刊
[摘 要] 以南京林業大学机械类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机械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比较国外一流工科学校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以行业需求发展为出发点,探讨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必要性。通过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制定专业分流方案,有效实施了专业分流,并提出学生管理、专业建设两个关键性问题,为探索农林机械类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了经验。  [关 键 词] 大类;分流;机械;创新 
期刊
[摘 要] 结合东北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基于“OBE”理念,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建设思想,以运动控制为例,详细分析传统教学大纲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从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质量持续改进,为自动化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关 键 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运动控制;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治实践教学探索和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内外同时进行,课堂内实践教学应紧扣社会热点事件和典型案例,课堂外实践的主题应从教材内容中整合,让学生在社会或校园里自主进行。法治实践教学过程中尝试教师做减法、学生做加法的探索,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过程性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应对社会的能力;学生在法治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应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