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贴近自然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我还是一个上中学的农民之子。地理课上,我们对伟大的祖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耿耿于怀,私下里闲聊,我们常说的话题是:我们的祖国何时能像西方诸国一样,早日成为工业大国?三十年后,我再回故土,心情却不可名状。村庄沉寂,友邻消隐,道路淹没,偌大的村庄偶见几个孤寂老人。看着疯长的荒草和寂寥的田野,我想起自己三十年前对于工业大国的向往,不禁拉直了衣领,在吹过田野的风中点燃一根烟……
  面对越来越拥挤的城市和日渐凋零的乡村,有人类学家开始反思,如何保护好这样一种贴近自然的文化,和这样一种与自然相依的生活方式。无疑,国内知名社会学家张小军的理解最入我心,解开了我三十年来的心结。
  在人类学里,有一个文化进化论的观点,认为工业文明是从农业文明进化而来的,更进步。其实,这一学说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受到了检讨,它的错误在于把文化看成单线发展,没有看到文化的多样性。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都是自足的,都有自己发展和生存的逻辑。所以,不适合用“进步”这个词,它有区分先进和落后的意思。
  是的,对于一种文化以及这种文化浸染下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用“进步”这个词去区分它是否先进或落后。而在我看来,在大众深层次的意识中,所谓的先进,无非就是方便,是日常生活对工业技术的深切依赖,也正是这种依赖,让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也以此付出了深重的代价。相比人类不插电和插电的生活史,插电史不过区区数百年,也正是这插电的数百年,让地球环境面貌有了让人痛彻心扉的改变。
  在这里,我并非要鼓吹让我们的生活全然回归到不插电的黑暗时代。我只是觉得,我们实在不必以先进与落后来定义我们的文明及生活方式,从而调整生活的步伐,改变自身对工业技术的过度依赖,对于不插电的文明及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再部分地寻找回来,让生活更贴近自然一些。
  《物类相感志》是宋代的一部生活科学读物,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先生。其主要内容多来自乡野市井所流传的生活知识,经苏轼先生分类整理而成,涵盖身体、衣服、器用、药品、疾病、文房、果子、蔬菜、禽鱼及杂著等十多个项目,涉及生活的多个层面。所谓“物类相感”,是指不同物类之间的“相生相克”,老百姓在生活中依据实践所识所得,在不改变物类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利用物类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得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物类相感是一种十分朴素的生活理念,也是不插电生活的基本理念。在工业文明尚不发达的古代,老百姓依据物类的特点,在不改变物类和环境的前提下,以物促物,从而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从今日的环境保护层面来看,当属一种大智慧。就清洗这一基本生活问题而言,如今的各种清洁洗涤剂可谓有效,可谓快捷,但均在不同程度上会对水质和土地造成污染。而在我小的时候,淘米水、茶水、柴灰,以及棒槌和脚,都是很好的天然清洁用品。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母亲便要清洗床单、棉衣以备冬寒,那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我可以和姐姐光着脚丫,在倒满温软淘米水的脚盆里,将床单、棉衣踩得噼啪作响,看水花四溅,好不快乐。那时的家乡水,清丽透亮,弯腰低头便可饮用,甘甜爽口。可见方便快捷自有其代价,工业文明的发展,应当学习这种“物类相感”的朴素思想。
  陈立华,台湾年轻画家,环保人士,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倾其心血,化苏轼九千言《物类相感志》为图画,一言一画,分页呈现。其简单流畅的线条,亲切朴实的人物,以及日常的生活场景,很好地消除了古文字的隔阂,让人看着清楚明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些画作编辑出版,书名《图解物类相感志:不插电的生活》,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读者,我由衷感谢这一份拳拳爱心的引导,努力让自己今后的生活,更为贴近自然。
  编辑 钟健 12497681@163.com
其他文献
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补充人体营养的油。橄榄油在生产过程中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所有的天然营养成分保存得非常完好,不含胆固醇,消化率达到94%左右。橄榄油对婴幼儿的发育极为适宜,它的基本脂肪酸的比例与母乳相仿。无论是老年时期,还是生长发育时期,橄榄油都是人类的最佳食用油。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橄榄油对婴儿是“劣质食品”  如果说其他的广告词只是忽悠,那么“橄榄油对婴
期刊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报告指出,社会诚信已经到了警戒线,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超过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  曾经,中国是一个崇尚“守信”的国家;失信没好报,先辈们深信不疑且言传身教于下一代。如今,社会似乎充满了陷阱,与他人打交道,成了一件让人害怕的事情。  信任危机弥漫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实在不
期刊
长得黑也吸热  一家三口外出旅游,结果那天烈日当空,非常热,儿子用手扇着风,气呼呼地说:“妈妈,今天怎么这么热?”  老婆:“谁让你出来穿这件黑色衣服,黑色吸热。”  老公道:“不怪那个,我穿白衬衣也热啊。”  老婆:“你长得黑也吸热。”  问好  一个爱养鸟的大爷特别喜欢养鹦鹉,一天他买了只鹦鹉,每天出门前都教它说“你好”,可鹦鹉就是不开口。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大爷实在厌烦了,早上出门也不教它了。
期刊
一次,陪朋友去郊县考察山林和水体开发项目,一路走来,对路有了另一种全新认识。  朋友开车,从市区出发,出城后,走的是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下了高速,穿过县城,驶入105国道,一路向北。出县城不远,我感觉坐的不是车,是船,风浪中颠簸的小船。  我问:“这走的是什么路啊?”  朋友说:“105国道啊!”  还记得十几年前,每次上学,我都要从南昌坐长途班车走105国道南下,去往赣州。那时的车没现在多,路很
期刊
结核,离我们有多远?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在中国也有久远的历史。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侵入骨髓的称为骨结核,宰相刘罗锅的罗锅就是因为骨结核引起;结核菌侵入消化道会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红楼梦》里弱不禁风的林黛玉、《三国演义》里吐血而死的周瑜……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患有肺结核。肺结核病占各种类型结
期刊
烦恼不是一种折磨,仅仅是一种打扰。  打扰是由生活延及心,而折磨是由心延及命运。  与深沉的命运相比,烦恼不过是陌生的风沙,一股子一股子地刮来,有时会眯了眼,有时会乱了心,但都是一些琐碎的疼,不合时宜的乱,以及挥之难去的扰。  也像是轰隆隆的闷雷,雷声未必吓人,只是,心的小小世界里,一阵雨骤风狂过后,满地泥淖,唯此,最叫人难以招架。  连烦恼都扛不住的人,一定是没有经过命运历练的人。命运在劫难中转
期刊
40岁~60岁最聪明  每个人都担心自己变老,生病,头脑变迟钝,但美国科学家经过研究指出,虽然人到中年,身体有些部位开始变得脆弱,但大脑却是越老越聪明。  美国西雅图纵向研究机构从1956年开始的一项有关寿命的研究,是史上历时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有权威的研究之一。该机构对6000人的智力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发现,40岁~60岁的人在最复杂也最重要的认知能力方面,表现最为出色,甚至超过自己20岁时
期刊
加拿大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各种各样的法律多如牛毛。生活在加拿大,就像游动于大网之内的小鱼,随时都有可能触犯法网。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对此很不习惯,稍不留意,就会犯事。一位老移民跟我开玩笑:“你去街上走一圈,至少会违法十次。”  一走路就犯法  在加拿大,光是在路上步行,就会碰到很多法律问题。一天早晨,刚到加拿大一个月的我,第一次领着女儿去上学。学校门口有条马路,路口有停车牌,所有的车辆都停下后,行
期刊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梵净山是五陵山脉的主峰,这里山水相映,水随山势,湍急异常。山间,是密密麻麻的竹林,竹丛中杂挤着各种灌木、药草,不见一寸裸露的土地,连岩石和树身,都穿上了厚实的苔衣。遮天蔽日的绿,散发着蓬蓬生机。潜行其间,心似流水般昂扬,像鸟儿般振奋。  红云金顶  在深山幽谷中穿行五六个小时,“鱼坳云梯”便竖在跟前。逼仄陡直,风云突变,近万数的梯级,举世无双。云梯的头,系在“红云金顶”脚下。  
期刊
四年前,苏增福将旗下苏泊尔炊具的控股权卖给了法国SEB公司,套现70多亿元。四年后,72岁的苏增福出人意料地重出江湖,带来了他引以为傲的新作品——苏泊尔不锈钢水龙头。古稀之年再上征途,苏增福只有一个念头:为后人留下点什么,比如,留点思想,或者精神。  做“弃业家”里的企业家  时隔四年,苏增福重出江湖。  年过七旬,手握70亿现金,人生中剩下的,应该是做最轻松的自己,诸如环球旅游,或者养花种草,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