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植入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339-5p通过鼠双微体基因(MDM2)对乳腺癌MCF-7细胞p53肿瘤抑制通路调节的效果。方法建立高通量筛选方法,将hsa-miR-339-5p前体miRNA、hsa-miR-192-5p前体miRNA、hsa-miR-605前体miRNA、小干扰RNA(siRNA) p53和siRNA MDM2转染至MCF-7、HEK293、ACNH和BJ-人端粒酶反
目的探讨离体脊髓超薄切片的生物活性以及具有生物活性脊髓片的生存时间窗。方法选取Wister大鼠(6~7周)24只,用微型切片机制备胸段脊髓横切片(厚400 μm)。脊髓片在自制双聚苯乙烯孵化箱内采用5%O2/5%CO2持续灌注的克-林氏液(36 ℃)中进行孵化,采用正电子放射自显影法(dPAT),测量脊髓组织区域葡萄糖代谢率(MRglc)变化为参考指标,考察离体脊髓片的生物活性及具有生物活性脊髓片
目的探讨细丝蛋白A(FLNa)基因对人胃癌细胞MKN28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式将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V5-His-TOPO/FLNa转染到MKN28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MKN28细胞中FLNa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及对照细胞中细胞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基因(HDAC2)mRNA、脑钠肽(BNP)的表达,并用微小RNA(miRNA,miR)-10a激动剂(agomirs)对其干预,探讨其与心肌重塑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5)和缺血再灌注组(n=30),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成功24 h后,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2例胆管癌组织、38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VEGF-C和Cyclin A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9%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
目的观察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凋亡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胃癌MGC-803细胞,将传代的细胞分为以下3组:A组:MACC-1-短发卡RNA(shRNA)和PSV2neo3共转染组,B组:shNC和PSV2neo共转染组,C组:未转染组,A组为实验组,B、C两组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BALB/c裸鼠30只为研究对象,建立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塞替哌组、丹参酮ⅡA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塞替哌、丹参酮ⅡA干预,实验4周后处死,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血管新生情况、凋亡蛋白的表达量。结果4周后,丹参酮ⅡA组小鼠肿瘤重量、膀胱湿重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抑瘤率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因子1(MTSS1)和Fascin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SS1和Fascin表达水平。结果MTSS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38.30%(36/94),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98.94%(93/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cin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2.77%(59/94),在癌旁组织中表达
期刊
目的观察维生素E、依达拉奉对大鼠转移术后扩张皮瓣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8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 ml软组织扩张器1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 ml。再次手术取出软组织扩张器,并于背部扩张区形成蒂部位于尾侧的2.0 cm×6.0 cm的任意皮瓣。皮瓣形成后即刻,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