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有所为,当有所不为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v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几年实践与思考认为。语文教学只有先做减法,才会让课堂魅力有加;语文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会让美永驻课堂,所谓欲有所为,当有所不为。
  [关键词]有所为;有所不为;简约
  
  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有所为,有所不为”何止是治国之道,它也是指导做人和做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精力有限,作为老师课堂教学的领路人,面对纷繁众多的教学信息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努力追寻语文教学的简约之路。
  
  1 有所不为——让语文课堂简约起来
  
  1.1 防止面面俱到——让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我认为,走语文教学的简约之路,首先要明确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但并不意味着每节课都要在这三个纬度上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为此,在拟定课时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学会合理分割目标,紧紧围绕“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做到集中简洁。只有目标集中简洁,教学才能有所作为。
  1.2 力砍多于环节——让教学过程简明流畅。其实,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支玉恒老师给北方学生上《第一场雪》,通过对全文的三次读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大很大;第二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美很美;第三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静很静。我校一位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一条主线是父与子始终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两个板块”:一、父亲了不起;二、儿子了不起。这样的设计就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正是没有那么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认真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单,教师才能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如此学生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1.3 拒绝噱头花架——让教学手段简单实用。当下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成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大展台。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似乎不用现代化的设备,该教师就落后,这节语文课就陈旧。于是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成了大杂烩,语文老师也被人讥为“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当然,简约的语文课堂并不排斥现代教育技术,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确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但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语文,就是该以语文的方式去学习!
  简约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应追寻简约之路。
  
  2 有所为——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2.1 动态生成——让课堂闪现灵动之美。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
  教师、学生本身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课堂上的40分钟。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都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正视“阴错阳差”,重视“节外生枝”,珍视“灵光一闪”,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充满“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将不断闪现灵动之美。
  2.2 留白补白——让课堂彰显张弛之美。有时候,故意留下空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有时候,填补课文的空白,让课堂因补白而充实。是谓“课堂之道,一张一弛”。留白和补白,让课堂更具节奏之美,张弛之美。语文课上,既要有学生竞相发言的热闹的场景,也要有学生凝神思索的宁静时刻。
  如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药包,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1秒钟、2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里先让学生说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再让学生想象:这是生与死的考验,时间在一秒一秒过去,敌人在慢慢走向死亡,而年轻的战士董存瑞将和敌人同归于尽。此时此刻,他在想些什么?通过想象说话,董存瑞崇高的献身精神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有几位学生还泣不成声。小小六点省略号在这里真正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利用文本空白点,营造倾诉的情怀:让孩子们在动笔中积蓄情感,在交流中倾吐情感。心灵深处的呼应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振聋发聩。催人泪下。
  2.3 拓展延伸——让课堂尽显开放之美。走语文教学的简约之路,并不是排斥一切语文课本以外的东西。“逢课必拓展”的做法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们也不反对适度的拓展。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拓展的本质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就是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能让文本的意蕴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让课堂尽显开放之美。
  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拓展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新的提升,使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有新的提高,所以它是语文课不能缺少的环节,而它首先应立足于课堂,再向课外拓展延伸。人教版实验教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学拓展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空间,尽可能地让语文课堂更开放。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与“舍得”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所不为”是实现“有所为”的一种策略,“有所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只有先做减法,才会让课堂魅力有加;语文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会让美永驻课堂。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2]陈桂生著《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
  [3]吉春亚《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
期刊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各个区县聋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探索解决聋哑学生学习职业技术和就业的途径和办法,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领导下,自2005年6月以来,我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调查小组,先后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市各区县聋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展开调查。有关情况如下:    1 聋校职教基本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中心,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举世瞩目,教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采用多种训练形式,让学生敢说乐说。训练要切合实际,对症训练。同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口语训练    许多同学在回答问题或和老师交谈时,不是羞羞答答。涨红着脸说不出话来,就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这在农村的初中学生中尤其严重。因为许多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长期以来受升学率、受
期刊
如果一个孩子不爱学语文,想信他一定不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就不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因为小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最长。语文是重要的一门功课,学生所接触最多的是语文教师,如果孩子们不喜欢语文课,那将是语文和孩子的共同悲哀,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语文课呢?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
期刊
[摘要]一般来说,古汉语中“敢”字和“能”字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敢”表示主观上的积极性,“能”表示客观上的可能性。但是有些“敢”字并不表示主观上的积极性,而是表示客观上的可能性。“敢”具有“能”义,它对教学和研究都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敢;能;古汉语    一般来说,在古代汉语中助动词“敢”和“能”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敢”重在主观上的积极性,表示有胆量、有勇气做某事;“能”重在客观上的可能性
期刊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1 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新教育》中说过:“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件,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一定的直观感性经验作为支持学习的基础。“不是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到的,容易犯空洞、抽象、脱离实际的毛病。”在小学生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我的做法是:    1 先演后写    就
期刊
[摘要]在中世纪晚期,随着西欧社会的复兴,新兴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一批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学者历来没有对其成员的界定形成一致的看法。当然,在这里没有必要弄清楚它的确切身份,只要知道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在中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并对人类历史有着重大的贡献,就足够了。  [关键词]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知识分子;哥利亚德;大学教师;人文主义者    我们知道,在英语世界当中intellectu
期刊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现在的小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一提到作文就脑子一片空白。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如果从小学低年级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此,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进行了探索与
期刊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提倡在和谐、平等的人文化氛围中学习。我们语文课更应该如此。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此目的呢?    1 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古人云:“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产生了一种愉悦感。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效。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尽可能的放下架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