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几年实践与思考认为。语文教学只有先做减法,才会让课堂魅力有加;语文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会让美永驻课堂,所谓欲有所为,当有所不为。
[关键词]有所为;有所不为;简约
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有所为,有所不为”何止是治国之道,它也是指导做人和做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精力有限,作为老师课堂教学的领路人,面对纷繁众多的教学信息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努力追寻语文教学的简约之路。
1 有所不为——让语文课堂简约起来
1.1 防止面面俱到——让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我认为,走语文教学的简约之路,首先要明确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但并不意味着每节课都要在这三个纬度上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为此,在拟定课时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学会合理分割目标,紧紧围绕“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做到集中简洁。只有目标集中简洁,教学才能有所作为。
1.2 力砍多于环节——让教学过程简明流畅。其实,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支玉恒老师给北方学生上《第一场雪》,通过对全文的三次读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大很大;第二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美很美;第三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静很静。我校一位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一条主线是父与子始终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两个板块”:一、父亲了不起;二、儿子了不起。这样的设计就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正是没有那么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认真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单,教师才能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如此学生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1.3 拒绝噱头花架——让教学手段简单实用。当下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成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大展台。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似乎不用现代化的设备,该教师就落后,这节语文课就陈旧。于是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成了大杂烩,语文老师也被人讥为“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当然,简约的语文课堂并不排斥现代教育技术,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确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但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语文,就是该以语文的方式去学习!
简约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应追寻简约之路。
2 有所为——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2.1 动态生成——让课堂闪现灵动之美。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
教师、学生本身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课堂上的40分钟。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都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正视“阴错阳差”,重视“节外生枝”,珍视“灵光一闪”,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充满“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将不断闪现灵动之美。
2.2 留白补白——让课堂彰显张弛之美。有时候,故意留下空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有时候,填补课文的空白,让课堂因补白而充实。是谓“课堂之道,一张一弛”。留白和补白,让课堂更具节奏之美,张弛之美。语文课上,既要有学生竞相发言的热闹的场景,也要有学生凝神思索的宁静时刻。
如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药包,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1秒钟、2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里先让学生说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再让学生想象:这是生与死的考验,时间在一秒一秒过去,敌人在慢慢走向死亡,而年轻的战士董存瑞将和敌人同归于尽。此时此刻,他在想些什么?通过想象说话,董存瑞崇高的献身精神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有几位学生还泣不成声。小小六点省略号在这里真正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利用文本空白点,营造倾诉的情怀:让孩子们在动笔中积蓄情感,在交流中倾吐情感。心灵深处的呼应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振聋发聩。催人泪下。
2.3 拓展延伸——让课堂尽显开放之美。走语文教学的简约之路,并不是排斥一切语文课本以外的东西。“逢课必拓展”的做法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们也不反对适度的拓展。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拓展的本质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就是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能让文本的意蕴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让课堂尽显开放之美。
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拓展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新的提升,使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有新的提高,所以它是语文课不能缺少的环节,而它首先应立足于课堂,再向课外拓展延伸。人教版实验教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学拓展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空间,尽可能地让语文课堂更开放。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与“舍得”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所不为”是实现“有所为”的一种策略,“有所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只有先做减法,才会让课堂魅力有加;语文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会让美永驻课堂。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2]陈桂生著《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
[3]吉春亚《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有所为;有所不为;简约
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有所为,有所不为”何止是治国之道,它也是指导做人和做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精力有限,作为老师课堂教学的领路人,面对纷繁众多的教学信息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努力追寻语文教学的简约之路。
1 有所不为——让语文课堂简约起来
1.1 防止面面俱到——让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我认为,走语文教学的简约之路,首先要明确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但并不意味着每节课都要在这三个纬度上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为此,在拟定课时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学会合理分割目标,紧紧围绕“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做到集中简洁。只有目标集中简洁,教学才能有所作为。
1.2 力砍多于环节——让教学过程简明流畅。其实,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支玉恒老师给北方学生上《第一场雪》,通过对全文的三次读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大很大;第二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美很美;第三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静很静。我校一位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一条主线是父与子始终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两个板块”:一、父亲了不起;二、儿子了不起。这样的设计就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正是没有那么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认真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单,教师才能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如此学生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1.3 拒绝噱头花架——让教学手段简单实用。当下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成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大展台。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似乎不用现代化的设备,该教师就落后,这节语文课就陈旧。于是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成了大杂烩,语文老师也被人讥为“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当然,简约的语文课堂并不排斥现代教育技术,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确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但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语文,就是该以语文的方式去学习!
简约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应追寻简约之路。
2 有所为——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2.1 动态生成——让课堂闪现灵动之美。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
教师、学生本身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课堂上的40分钟。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都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正视“阴错阳差”,重视“节外生枝”,珍视“灵光一闪”,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充满“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将不断闪现灵动之美。
2.2 留白补白——让课堂彰显张弛之美。有时候,故意留下空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有时候,填补课文的空白,让课堂因补白而充实。是谓“课堂之道,一张一弛”。留白和补白,让课堂更具节奏之美,张弛之美。语文课上,既要有学生竞相发言的热闹的场景,也要有学生凝神思索的宁静时刻。
如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药包,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1秒钟、2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里先让学生说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再让学生想象:这是生与死的考验,时间在一秒一秒过去,敌人在慢慢走向死亡,而年轻的战士董存瑞将和敌人同归于尽。此时此刻,他在想些什么?通过想象说话,董存瑞崇高的献身精神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有几位学生还泣不成声。小小六点省略号在这里真正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利用文本空白点,营造倾诉的情怀:让孩子们在动笔中积蓄情感,在交流中倾吐情感。心灵深处的呼应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振聋发聩。催人泪下。
2.3 拓展延伸——让课堂尽显开放之美。走语文教学的简约之路,并不是排斥一切语文课本以外的东西。“逢课必拓展”的做法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们也不反对适度的拓展。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拓展的本质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就是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能让文本的意蕴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让课堂尽显开放之美。
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拓展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新的提升,使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有新的提高,所以它是语文课不能缺少的环节,而它首先应立足于课堂,再向课外拓展延伸。人教版实验教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学拓展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空间,尽可能地让语文课堂更开放。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与“舍得”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所不为”是实现“有所为”的一种策略,“有所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只有先做减法,才会让课堂魅力有加;语文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会让美永驻课堂。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2]陈桂生著《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
[3]吉春亚《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