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一个孩子不爱学语文,想信他一定不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就不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因为小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最长。语文是重要的一门功课,学生所接触最多的是语文教师,如果孩子们不喜欢语文课,那将是语文和孩子的共同悲哀,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语文课呢?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使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并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起来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学习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扬和鼓励。教师还要为他们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切积极因素,把紧张、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通过读读、说说、写写、比比、画画、做做、演演、唱唱、动动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在自主的实践中趣味盎然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自尊和自信。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读、问、查等方法收集有关植被被破坏后的不良后果的实例、资料,了解关于树木对地球的作用的知识。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自由交流,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等。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有说的、画的、动情描述的、图片展示的。场面热烈,情绪激动。由于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学习成果,他们学得特别兴奋和激动。课堂中,我还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学习方式。面对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在课堂中乐得手舞足蹈,他们有的一起探讨,有的同桌之间展开讨论,有的小组交流边读边勾画,有的交流自己在图书里、网上查找到的图片和资料等。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在读书、讨论、资料收集和交流中体会到了朗读、合作、竞争、成功等多种乐趣。最后在全班交流时,有的同学动情描述森林的美丽、让同学们陶醉;有的同学表演人类乱砍乱伐,践踏、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有的同学展示出自己的绘画;有美丽的绿色家园,有人类的乱砍乱伐、乱排污水、空气等造成的后果;还有的充当小树、小动物生动地表演树木被砍伐后,自己所遭受的苦难,向人们哭诉,令所有的同学感动。整节课,同学们学得轻松、自由,说得痛快。深感语文学习的乐趣。
2 进入情境,体会文章的美
教材中有许多抒情性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做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象,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
对于看图学文《长城》,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想象长城横亘万里的雄伟气势,想像筑城工匠的艰辛劳动,想像长城内外的烽火硝烟……学生在想像中进行再创造,从而加深了对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内涵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示范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融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在学生心田中播下美的种子,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动”起来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动画、录音、图片、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实验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另外,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来丰富生活,并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使他们在自我展示中,真正“动”起来。
3.1 创编多种多样的课本剧,尽情让学生“乐”。如果把有待扩展,有待扩大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多种多样的课本剧,不仅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法可以打消书面语言的固有束缚,学生能酣畅淋漓地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进行梳理的能力。在学《赠汪伦》和《回乡偶书》两着古诗时,我先让全班朗读,而后自由组合,就地取材,虚拟情境,尽情发挥。由于学生们表现欲望强烈,生动的表演使他们很快理清了课文线索,并依据这一线索条理地组织自己的内部语言,真正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他们演得非常投入,实现了情感的流露,学生们都能领会到文章的主旨。
3.2 音乐入境。音乐是情感的渲泄,结合课文内容运用音乐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会取得较好的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的效果。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教《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时,我选择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朗读,读出对雷锋的思念之情,在学习《欢庆》一文时,我选用气势恢弘的《亲吻祖国》音乐来给学生伴读,大大调动学生朗读的激情,不用过多讲解,学生就深深地感悟了文章内容,形成共鸣,因此朗读培养了语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境”创设的巧,“情”便激发的浓,情与境的完美结合,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3.3 把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秋天到了,我们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树叶贴在纸上,写上名称或者写上一个自已喜欢的描写树叶的词语或句子。或者用树叶镶一幅画。再给画取个好听的名字,给画加上文字说明等,然后展出、评比。这既是一幅由学生亲自创作的艺术,也让学生这一实践活动中识字、学词、学句,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春天到来时,还可以带学生去春游。因为学生喜欢活动,特别是到野外去观光、体验,更让学生心情愉悦。通过这一活动,也实现了学生情感体验,把语文学习变成了学生情感需求。这样,学生心中涌动的是努力后的快乐和自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4 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笑”起来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改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的眼睛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在搞好课堂教学之外,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古诗朗诵比赛、故事会、演讲会、猜谜会、成语接龙、出节日特刊等活动,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以激励性的语言、动作、多样的激励标志、有趣的图案、有意义的奖赏,简短的仪式等方式,去肯定他们如我在每周选出小小书法家、小作家、小朗诵家、小小表演艺术家等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想学。正如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了我们对语文教学事业的热爱和对事业的不懈努力,相信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很简单。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他们就乐学不疲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使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并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起来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学习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扬和鼓励。教师还要为他们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切积极因素,把紧张、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通过读读、说说、写写、比比、画画、做做、演演、唱唱、动动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在自主的实践中趣味盎然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自尊和自信。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读、问、查等方法收集有关植被被破坏后的不良后果的实例、资料,了解关于树木对地球的作用的知识。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自由交流,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等。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有说的、画的、动情描述的、图片展示的。场面热烈,情绪激动。由于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学习成果,他们学得特别兴奋和激动。课堂中,我还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学习方式。面对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在课堂中乐得手舞足蹈,他们有的一起探讨,有的同桌之间展开讨论,有的小组交流边读边勾画,有的交流自己在图书里、网上查找到的图片和资料等。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在读书、讨论、资料收集和交流中体会到了朗读、合作、竞争、成功等多种乐趣。最后在全班交流时,有的同学动情描述森林的美丽、让同学们陶醉;有的同学表演人类乱砍乱伐,践踏、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有的同学展示出自己的绘画;有美丽的绿色家园,有人类的乱砍乱伐、乱排污水、空气等造成的后果;还有的充当小树、小动物生动地表演树木被砍伐后,自己所遭受的苦难,向人们哭诉,令所有的同学感动。整节课,同学们学得轻松、自由,说得痛快。深感语文学习的乐趣。
2 进入情境,体会文章的美
教材中有许多抒情性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做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象,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
对于看图学文《长城》,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想象长城横亘万里的雄伟气势,想像筑城工匠的艰辛劳动,想像长城内外的烽火硝烟……学生在想像中进行再创造,从而加深了对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内涵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示范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融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在学生心田中播下美的种子,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动”起来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动画、录音、图片、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实验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另外,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来丰富生活,并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使他们在自我展示中,真正“动”起来。
3.1 创编多种多样的课本剧,尽情让学生“乐”。如果把有待扩展,有待扩大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多种多样的课本剧,不仅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法可以打消书面语言的固有束缚,学生能酣畅淋漓地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进行梳理的能力。在学《赠汪伦》和《回乡偶书》两着古诗时,我先让全班朗读,而后自由组合,就地取材,虚拟情境,尽情发挥。由于学生们表现欲望强烈,生动的表演使他们很快理清了课文线索,并依据这一线索条理地组织自己的内部语言,真正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他们演得非常投入,实现了情感的流露,学生们都能领会到文章的主旨。
3.2 音乐入境。音乐是情感的渲泄,结合课文内容运用音乐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会取得较好的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的效果。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教《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时,我选择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朗读,读出对雷锋的思念之情,在学习《欢庆》一文时,我选用气势恢弘的《亲吻祖国》音乐来给学生伴读,大大调动学生朗读的激情,不用过多讲解,学生就深深地感悟了文章内容,形成共鸣,因此朗读培养了语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境”创设的巧,“情”便激发的浓,情与境的完美结合,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3.3 把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秋天到了,我们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树叶贴在纸上,写上名称或者写上一个自已喜欢的描写树叶的词语或句子。或者用树叶镶一幅画。再给画取个好听的名字,给画加上文字说明等,然后展出、评比。这既是一幅由学生亲自创作的艺术,也让学生这一实践活动中识字、学词、学句,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春天到来时,还可以带学生去春游。因为学生喜欢活动,特别是到野外去观光、体验,更让学生心情愉悦。通过这一活动,也实现了学生情感体验,把语文学习变成了学生情感需求。这样,学生心中涌动的是努力后的快乐和自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4 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笑”起来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改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的眼睛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在搞好课堂教学之外,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古诗朗诵比赛、故事会、演讲会、猜谜会、成语接龙、出节日特刊等活动,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以激励性的语言、动作、多样的激励标志、有趣的图案、有意义的奖赏,简短的仪式等方式,去肯定他们如我在每周选出小小书法家、小作家、小朗诵家、小小表演艺术家等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想学。正如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了我们对语文教学事业的热爱和对事业的不懈努力,相信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很简单。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他们就乐学不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