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思路 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km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就拓宽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道德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84—02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组织保证
  (一)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考核与激励机制。改进和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考评体系和考核辦法,评选和表彰一批优秀辅导员、班主任,树立一批辅导员、班主任的先进典型。建立激励约束和淘汰机制,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二)特别重视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和完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建立系统、规范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政绩档案,逐步完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制度,严格选拔、培养和管理,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注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与提高,适应新形势要求,继续强化心理咨询与教育知识培训,不断改善辅导员、班主任知识结构,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加大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力度,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通过短期培训、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高校应当注重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鼓励支持优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建立专项评优奖励制度,定期评比、表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二、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无地域、无国界的全球性媒体。互联网对青年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青年大学生在网上博览信息、聊天交友、查资料、传递信息、了解时事要闻、听音乐以及网上选课、求职等等,网络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高校力度的加大加快和学分制的推行,高校越来越重视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网络时代的到来及网络文化的普及已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利用网络特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已经来临。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互联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经鲜明地体现着大学的新时代特征。
  三、发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的主导作用
  (一)发挥知识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将形势政策课纳入教学管理,保证课时、计入学分。从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以及中宣部、教育部每年下发的形势政策课教学要点,制定教育计划,编制宣讲提纲,抓好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建设。
  (三)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大学生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走出学校后更好的发挥所长,为社会作贡献。对此,高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与专题讲座等形式,根据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文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用民族精神塑造学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紧密结合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和教育引导工作,全方位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和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和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实现人员专业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原则
  (一)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性和多元性
  高校各部门和各教学部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推陈出新,既有新的教育内容,也有新的教育形式。实现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教学过程与思想教育过程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教育空间,在实施多元性教育方式的同时,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实现最佳教育成效。坚持开展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要讲求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层次性,注重各项教育活动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教育链条,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注意区别对待
  努力构建贫困生、特殊群体学生激励、保障、服务平台,设立专项经费,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和贷款助学、勤工助学等一系列制度,主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激励学生,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特殊群体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进一步探索资助工作的新模式,努力实现资助工作多元化、社会化。
  贫困生、特殊群体和就业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各级部门应当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特殊群体和就业困难学生的思想问题和需求,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积极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学生管理各部门以及各部系积极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尽可能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歸属感,努力构建和谐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在抓好全方位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服务水平,利用各种现有条件,积极创造新条件,营造学生公寓内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四)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工作力度
  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心理教育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对重点学生进行访谈等措施和途径,逐步构建和完善高校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学生辅导员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会心理调试和引导,主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正确评价自我、认识社会、面对竞争,积极培养和健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和方向
  (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当今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正是以追求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学生主管部门和各教学系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和实践,充分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将大学生成长、成才放在首位,引导大学生将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统一,树立远大的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相统一。
  (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三观”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基础,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和关键。因此,高校应当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个灵魂和基础,采取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增强民族精神。
  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当代大学生能够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从主题的确立,内容的安排、方式的采用等方面作出全面的规划和安排,力求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一是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尤其要加强日常生活的适应性教育、纪律教育和自律意识教育。二是加强集体主义和群体意识教育,使学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尽快形成集体观念。三是强化诚信意识教育、合作意识教育和奉献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加高尚的道德目标。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采取各种方式将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帮助和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的形成。
其他文献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历来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基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大学生与先进的思想文化从来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当代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关键靠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结合网络平台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
期刊
摘要:群众工作是执政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对象、内容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党员干部的能力、认识和党风整体状况不适应这些新变化,必须从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制度机制和党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71—02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去,
期刊
摘要: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发挥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的制度保障,改革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权制度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现阶段发挥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优越性;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81—02  社会主义理论在19世纪完成了从空想到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时间等优势,确立了现代教学手段中的主要地位。但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探讨了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多媒体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崛起成为了一种必然。为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利益,我们选择了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国民精神还没有与国家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相匹配。本文探讨的就是如何培育适应和平崛起国家战略的国民精神。  关键词:和平崛起;国民精神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也是现在许多高校都面临的一道难题。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应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建立科学的长效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长效激励机制;高校;辅导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一只奇葩,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在当代新时期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得到中国古代园林精神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新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精神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92—0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
期刊
摘要:本雅明的美学思想带有鲜明的平民性色彩,这种特性可以从其犹太民族的身份、自有知识分子、困窘的经济生活这三个外因,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以及艺术生产论尤其是其中的生产力理论和消费理论几个方面可以见出。这种平民性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本雅明;思想;平民性;革命;批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90—02  瓦尔特·本雅明的美学
期刊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着强烈的心理危机感和过重的压力。EAP服务能够较好的缓解员工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自信心,EAP服务在高校的应用实施和深化推广,必将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EAP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78—02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
期刊
摘要: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检察信访工作,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妥善处理涉检信访问题,已成为检察机关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结合检察机关信访工作实际,对涉检信访产生的原因和应采取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访工作;检察职能;矛盾化解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05—0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