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汉子”一词的亚文化解读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汉子”是社会现实影响下的女性青年亚文化和女性社会角色定位,反映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实际上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特的亚文化形态。随着“女汉子”一词的语义不断泛化,其社会表达中包含的指向意义亦不断丰富。本文旨从美国学者迪克·赫伯迪格“抵抗、风格、收编”的亚文化研究思路出发,对“女汉子”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亚文化;赫伯迪格;女汉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女汉子(女奇葩,wo-man、全拼womenman)一词很早就有,是由名模、主持人李艾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女汉子的自我修养”这一话题引起的。2013年12月20日,新华网发出新闻《盘点2013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女汉子”以第四名跻身2013年十大流行语之列。“女汉子”的流行在大层面上反映了该种人群所处的社会现实,在传达态度的同时也表现了被关注的渴望和诉求。
  一、亚文化与赫伯迪格的亚文化研究思路
  亚文化指的是与某一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主导文化相对而言的小圈子和共同体享有的文化。一种亚文化不仅与主导文化有相通之处,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与文化方式,边缘文化、弱势群体对主文化和权力的抵抗一直都是其研究的重点所在。亚文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其理论发展先后经历了芝加哥学派时期、英国伯明翰学派时期和后伯明翰时期。
  美国学者迪克.赫伯迪格是当代著名文化批评家和理论家,是伯明翰学派的杰出代表。作为亚文化研究的优秀学者,他的《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在探讨以“朋克”为主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同时,把“风格”作为亚文化抵抗精神的核心概念进行阐释。赫伯迪格的亚文化研究思路延续了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的理论路径,主要是三个关键词:抵抗,风格,收编。
  在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中,亚文化对主文化的抵抗是一个核心问题。斯图亚特.霍尔曾指出,青少年亚文化形成特别的风格,其目的就是为了“抵抗社会”。亚文化相对于主导文化而言无疑处在边缘地带,这使得它代表着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关于生活现实的意识形态。当主流社会力量对边缘群体等产生压迫、边缘群体被强加意识,便会产生对所谓霸权的反抗。如英国20世纪50年代的无赖青年,通过把自己打扮成想象中的贵族模样来发泄战后工人阶级社区文化被破坏的失落心情;再如与“女汉子”相似的“屌丝”一词,所谓的“屌丝”群体大部分生活和社会境遇不顺心,从而与主流文化进行反抗,产生了一系列的“屌丝”文化。
  亚文化的抵抗往往是风格化的,其风格不仅是身份的表达,也是文化认同的表述。在赫伯迪格看来,“‘风格’并没有独立于社会政治语境之外……通过风格的展示,阶级、种族、社会性别等关系都得以关注、得以传达”,“亚文化所代表的对霸权的挑战并不是直接由亚文化产生,更确切地说,它是直接表现在风格之中,即符号层面”。他在《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中分析了拒绝、挪用、拼贴等风格,并就这些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对后世启发
  很大。
  亚文化的风格产生以后,支配文化和利益集团对亚文化进行了不懈的遏制和收编。赫伯迪格认为,亚文化的表达形式通常以两种途径被收编到主流的社会秩序之中:其一是把亚文化符号转化成大量商品,其二是支配集团对异常行为贴上标签并重新界定。“昨日遭到谩骂的事物,今日则变成了文化消费品。消费就这样吞噬了原本要赋予意义的和指引方向的事物。”
  二、“女汉子”热的亚文化现象分析
  女汉子一般是指行为举止比较男性化的女性。这类女性一般行为举止不拘小节、性格开朗直爽、心态乐观,在生活中比较有气场,但她们依然大方优雅,不失温柔体贴。从亚文化角度分析,“女汉子”文化实际上传达了极为深刻而现实的诉求。
  (一)“女汉子”热源于女性的自我意识,追求自我表达和自我角色认同
  自我认同就是个体以亲身经历为依据,在不断的反思中理解到的自我。吉登斯认为,“自我认同并不是被给定的结果,而是个体在反思性活动中不断生成的”。女性青年在现实社会中遇到诸如学业、爱情等问题时,内心渴望依靠别人,但发现无人可以依靠、只能自救时,她们便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当她们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问题得到还不错的解决,而且反响很好的时候,通过不断的反思性活动,她们下一次便不再寄希望于求助他人,而是更加认同“求人不如求己”。长此以往,在这些女性青年的自我意识中,对自我角色的看法得以改变,而对自身“女汉子”的角色则更加认同。
  (二)对残酷社会现实的抵抗
  当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已有显著提高,但在诸多方面,女性仍面临不小的挑战和压力。如大量女性在职场上遭遇“玻璃屋顶”,看不见的障碍使她们求职更加艰辛,造成了其经济上不可避免的脆弱性;但与此同时,女性的福利问题并未提升到社会层面,而是层层分配,无法得到确切的保障;而女性青年对理想伴侣的渴望和现实对其的打击使得她们只能一改弱女子的形象,把自己变得日益独立、全能。在新自由主义所开启的这个酷热的丛林时代里,女性的压力使得其隐藏起自己的性别特征,而把自己打造成“强悍”的“女汉子”形象,这种身份的改造不仅表达了她们对残酷社会现实的抵抗,也无意中为她们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三)女性主义社会思潮的熏陶
  女性主义理论的缘起与妇女解放运动息息相关,其宗旨在于颠覆建立在男权制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重建一个两性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女汉子”最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到上升为一种精神符号、女性从最初的梨花带雨的弱女子形象到充满男性气质的“女汉子”形象,从更深层次来讲,体现了女性渴求以自身形象的改变来消融男性文化长期以来对女性的排斥。也可以说,女性自诩为“女汉子”旨在推动社会建构更加平等合理的性别规范。我国女性在女性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思想意识和性别意识有所觉醒,从而对性别本质理论进行反抗,不断追求自我认同,从而催生了“女汉子”热现象。   (四)源于解构、拼贴,是多种网络文化的混合产物
  女性借“女汉子”的包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根据“女汉子”一词的所指,其实“女汉子”群体早已存在;而在“女汉子”一词未诞生之前,“白富美”、“萌妹子”、“女屌丝”等词语也实时反映出女性身份的不断变化。可以说这些网络词语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融合了该类群体代表的文化内涵,通过拼贴和解构,从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简明的称呼。这些称呼的本义也许并不明确,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无论是语用还是内涵上都反映的是一个群体的特征,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群体的扩大,其内容也在不断组合积累、不断建构赋新。
  (五)在商业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收编”下不断被削弱
  上文谈到赫伯迪格认为社会支配集团往往通过商品化和标签化两种方式对亚文化进行收编。我们可以看到“女汉子”现象同样正在被主流收编,且收编效果十分明显。放眼望去,微博贴吧争相推崇“女汉子”,电影电视也不断塑造各种各样的“女汉子”形象。“女汉子”已经由一种调侃自嘲的文化现象转变成了不断炒作的商业产品,成为大众的消费对象。在商业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收编之下,“女汉子”一词的原有意义被不断削弱,与此同时,其合乎主流文化的新义在潜意识中被不断重塑。
  三、小结
  “女汉子”的反抗在商业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收编之下,最终也不免于乌托邦的命运。“女汉子”一词的广泛传播并未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而是亚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过程,即该亚文化本身精神意义死亡的过程。这一词语终将像其他网络词语一样不再流行,消失在时代长河中。但无疑,它所代表的群体和表达的态度值得长久地研究和反思。
  参考文献
  [1]Stuart Hall and Paddy Whannel , The Popular Arts , Boston
  Press ; New York , Pantheon Books , 1967
  [2]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3]陶东风,金元浦,高丙中主编.文化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8).
  [4]施涛.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辨析[J].湖北社会科
  学,2011(9).
  [5]侯丽羽.从“屌丝”流行看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J].当代青年研究,2013(1).
  (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充满生命力的,小语课堂是妙趣横生、其乐融融的,我们应该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在上语文课时,从心动、情动、行动三方面切入,采用激疑、设境、激趣等手段,把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把课堂打造成学生感兴趣的、能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动感”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品味语文、读懂语文,在快乐中体会成长,在成长中获得快乐。  【关键词】活跃;动
【摘要】在教学中,许多班级都存在着学生不做作业的现象,教师对此有时也束手无策。教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我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避免整齐划一的呆板模式,打破常规思维,尝试课外作业的多维设计,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乐于去完成,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循规蹈矩;多维设计;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国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有这
【摘要】文学艺术作品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高中语文应高于生活运用,追求更高的文学层次,发掘文学作品的美感。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然而却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下文将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北起千里冰封的雪国,南至万古遗恨的赤壁,文有邹忌讽齐王,武推烛之武退秦师,荷塘月色下
【摘要】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科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呢?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师生关系将是教育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可以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而学生应当关心老师,体谅老师辛苦。这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关键词】高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探究教学。笔者经学习和思考后认为:具有“甜味”、“苦味”、“本味”、“土味”和“新味”等五味的探究教学,能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五味”;探究教学 ;新课程理念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
【摘要】激发兴趣是学生语文学习成功的前提。生动、幽默的语言,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學习外延的有效拓展,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是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语文;兴趣;语言;新鲜;课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前段时间,我看到几个学生到办公室找他们的语文老师抱怨说:语文真难学,总难见成效;语文不知该怎样学;语文上不上,感觉一个样……我觉得,这些抱怨具有一定的普遍
【摘要】仔细研究近几年各地中考对说明文(科技作品)考查的试题,命题者淡化了文体知识,着重从不同的侧面考查学生筛选、提取、推断信息及整合的能力。  【关键词】真阅读环境;说明文信息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追求,那么该怎样调整组织科技作品(说明文)的教学呢,我们备课组认为,一是认真研究学习《新课标》;二是研究中考,精心分析试题;三是实事求是,从一学情出发
【摘要】作文是学生个体心理上产生的沟通、交流、倾诉的需要。但我们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观察能力不强,或片面地追求分数、升学,使得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熟视无睹”,更谈不上“一吐为快”的需要!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从丰富学生的生活、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入手,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源头活水”。  【关键词】学生写作;素材储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21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社会及个人的现实要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极少数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想学习,人际交往不适应,耐挫能力差,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冲击等问题亟待解决。阅读教育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再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探究。在《汉家寨》第二课时教学中,笔者调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新要求,在教学有效性上得到较好的体现。  【关键词】《汉家寨》;自主学习;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