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新装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xxhj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这一北一南的两个国际贸易要塞,一个为中西方经济交流的重要线路,一条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贸易通道:一个以丝绸作为重要的连接载体,一条以茶马互市的形式存在。其中,茶马古道这个特殊的地域称谓,又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风云变幻、险象环生,是茶马古道的真实写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原生态文明保留最好,是茶马古道又一个沉淀多年的文化内涵特征。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茶马古道有数条线路,而通常走滇藏线的马帮是从丽江出发,翻山跨江,最后到达拉萨,进入尼泊尔和印度等地。“滇茶进藏”,使云南茶叶通过西藏走向了世界,茶马古道的滇藏线成为世界贸易史上最为险峻和壮观的商道,同时促进了沿线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丽江,作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而束河,又是这个重要驿站上保存最为完好的集镇,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当时作为一个茶叶集散地地位也是相当的炙手可热,如今的老四方街便是茶叶贸易的地点,明初期木氏土司安顿在束河的皮匠与铁匠又给马帮提供了必须的铁器与皮具。
  过往的马帮打点好茶叶走过的身影仍历历在目的束河,而今已是现代定义上新的茶马驿栈:当年马帮铃铛声响彻的青龙桥,石板路被打磨得细腻光滑的五花石面上,今天又迎来新一轮的马帮的踩踏。
  
  当代马帮
  
  何为当代马帮?那得从这个做专业户外的,在圈里颇有名气的自称“当代马锅头”的朋友讲起,以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我们与那些以户外为幌子做旅游的俱乐部有本质不同,我们是真正玩户外的,真正去几天甚至几十天地走无人区,而我本人就像是原来马帮的马锅头!玩户外绝不仅仅是好玩,它有一定危险,这个过程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挑战,组织者一定要知道正确的路线和必备的安全常识。现在还有什么人能知道骡子的脾性,谁能大雨的时候迅速地生出一堆火?谁能知道几天甚至几十天无法补充给养的情况下什么食物是最便捷与足够补充体力的……”这便该是当代马帮的能耐。他这一堆的排比疑问还真让我看出了那么一些专业性在里边。
  当货物、给养、装备都齐全了,一个有声望的马锅头就可以组织起一个马帮,选一个黄道吉日出发了。目的地是西藏的拉萨,茶马古道是一条沟通滇藏的贸易之路,也是黄金之路,一个马帮要走三个月才能到达拉萨,途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土匪、恶劣的天气、突如其来的灾祸,因此它也是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行走的崎岖且充满危险的路。
  于此相对应的,当代马帮也从束河出发,因为这里如今的旅游优势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户外爱好者,他们大多拥有不弱的经济实力,有着高档、专业的装备,有着因为城市中的压力而必须释放的愿望,于是由一个当代的“马锅头”带领,这样的一个马帮也便开始了他们的旅程。
  他们所走的路线与曾经的马帮相仿,同样荒无人烟,几乎几天才能看到一个村子,区别仅在于从前是环境使然,而如今却需要寻找。他们同样会化雪取水,在山沟里生火煮普洱茶,打酥油茶、吃青稞炒面做成的糌粑,因为在携带方便和补充体力方面还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取代酥油茶和糌粑,他们也同样会遇到各种危险,恶劣的环境与天气同样会威胁“当代马帮”的生命。
  同样是危险的旅程,区别是从前是生存的需要,而如今是因为要寻找一种挑战极限充实。如果说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是一个千古绝唱,那么如今的“当代马帮”也十分可敬可佩,不是所有人都敢于挑战危险与体能极限,当有人在抱怨生活太过平淡无奇的时候,或许听到他们讲起在几乎没有外人去过的村子里的各种奇遇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触动。充实或者就源自于生活中与众不同的那一部分。
其他文献
我有一个梦想:清晨,一轮旭日徐徐升起,我懒懒地探出头,打量着眼前的世界——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用心组合灵感的碎片,讲述心灵的童话——我有一个梦想!    这是个浪漫得一塌糊涂的名字——蔷薇花开,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世界上最美好的,不就是爱吗?        打开蔷薇花开影像工作室的网页,就喜欢上他们的LOGO,简约、清新,又让人温暖。  他们说,蔷薇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对爱的思
期刊
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经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就是今束河之古称。束河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它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它的发展见证了滇藏茶马古道的兴衰。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大理、丽江到达藏区,其中丽江是连接滇藏的咽喉之地,以此为界,藏区和云南成为两个自成体系的经济文化区。束河也因此与马帮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清时期茶马贸易兴盛,束河古镇老四
期刊
走进“皮匠之乡”    清晨的束河被新鲜的空气紧紧包围,暖暖的朝阳斜射在青龙桥上,五花石光滑鲜亮。如今这里的美景,清泉,宁静深深地吸引着各方游客。而早在600年前,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还是远近闻名的皮匠村。皮匠在束河的发展,是构成茶马古道深厚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传束河皮匠的祖辈来自南京,明朝初年来到云南丽江。其中还有个趣味的故事,这批因为独出心裁制作了一个靴型大灯笼献给皇帝朱元璋庆全国统一而被发配
期刊
叠檐深如许,  巍巍望云楼。  青龙桥畔举目,  唯有此缘由。  怀古只因触景,  寥廓方如过往。  酒罢欢歌逑,  谁可轻声和。  溯溯有溪流。  红绡帐,  着白羽,  素绫柔,  却说今日,  与君醉笑只难休。  梦里难明何处,  醒时才知是客。  子夜欲寻秋,  凭栏遥遥望,  玉龙梳白头。
期刊
说起束河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阶层,那就是小资,说起小资又不得不提一提网络:  近些年的网络论战无非是一个年代看一个年代不顺限,70后骂80后没用,80后骂90后嚣张,如今新世纪们也渐渐长起来了,70后已经懒得再出面做任何表态,他们有他们的基础,他们也有他们引以为傲的东西,这些甚至是颓废,都是那些跨世纪小屁孩儿们望尘莫及的。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名词例如“小资”虽然并非当下的流行语了,但却是被他
期刊
沿着束河古镇古朴的街道健步而行,穿过古老的青龙桥,在丛林般杲杲耸立的晒粮架边,是一座简陋而破旧的老宅,在晒粮架之间一个个疏密结合的方形的孔之间,筛落下来的光像一片片纯银,密密地镶嵌在老宅院班驳的红泥墙上。就是那一个个高高地支撑起蓝天的晒粮架,那一支支如椽的巨笔一样的晒梁架,一直默默地支撑着束河的天空里那一朵朵棉絮一样洁白的云朵,支撑起束河一个个古老而悠远的故事:也支撑起了束河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图腾
期刊
丽江的风景好,即便带个卡片机随便按下快门也能拍出属于自己的惊喜,不管你是爱臭美的漂亮mm还是专业的摄影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你想要的。我记得来之前,一个搞摄影的哥们儿对我说,如果去丽江就住束河吧,我以前就曾经住在那里,有很多朋友在可以照顾你。  如今,无论是婚纱摄影还是个人写真都已经渐渐走出摄影棚,不再满足于在多个灯光下制造出虚伪的光影假象,于是外景摄影近些年格外走俏。自然光,真风景才是人们真正想
期刊
从喧嚷的城市过度到束河清澈的阳光下,然后再从求河的宁静中寻找到“昔同情怀”,这样段时间早,心会随着束河舒缓的旋律辑轻跳动。“昔同情怀”怀旧低沉的音乐声吸引了你大部分的神经,首先从一段音乐开始,错觉自己回到了陈旧的纯净光阴下。存水岸餐吧的座椅前,在缓慢深沉的歌声早,在眼前恍惚走过的人群中间忆起了每个人心中那段甘甜参半的旧时光。  来自台湾的朱哥,一手打造了“昔日情怀”,他每天都还会亲自到现场来表心怀
期刊
“丽江太小了!”  “丽江真是好神奇啊!”  被诸如“太”、“好”这样的程度副词所包围,被过多华丽的形容词的光坏所笼罩。丽江,有时候是个奇迹。“丽江太小了!”因为在古城石板路上,酒吧间,觥筹交错里,就轻易地见到了熟悉的面孔;因为你的朋友很有可能就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丽江真是好神奇啊!”因为太多名人、明星走在古城街道上完全只是一个平凡人的模样,他们没有受到太多追星族的围观;因为某个巷子口你就和熟
期刊
大多数人喜欢卓尔巴小院,不仅因为它有一位荷兰帅哥Peter做老板、它如清风拂面的气质、安然并细致到每一个装饰的禅意,更因为这里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Nomda,卓尔巴,藏语“牧民”的意思,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颗游牧的心,但其实流浪的人都在寻找,同游牧民族一样,在寻找着水草丰美的家园,寻找能让自己安心并愿意留下来的地方。  在卓尔巴小院,他们并不当你是客人,而是家人,每个人都热情而温柔,可以一起聊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