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河皮匠的再次苏醒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皮匠之乡”
  
  清晨的束河被新鲜的空气紧紧包围,暖暖的朝阳斜射在青龙桥上,五花石光滑鲜亮。如今这里的美景,清泉,宁静深深地吸引着各方游客。而早在600年前,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还是远近闻名的皮匠村。皮匠在束河的发展,是构成茶马古道深厚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传束河皮匠的祖辈来自南京,明朝初年来到云南丽江。其中还有个趣味的故事,这批因为独出心裁制作了一个靴型大灯笼献给皇帝朱元璋庆全国统一而被发配到云南充军的皮匠,有一支流落到了丽江,幸运地受到木氏土司的重视而被安置在荣马古道重镇的束河,从此,远近闻名的“皮匠之乡”,“一把锥子走天下”就出现在了束河厚沉历史课本的字里行间。
  丽江地处云贵高原,冬季天气寒冷,皮制品在生活中需求很大,但本地有制革手艺的人很少,南京来的皮匠大受欢迎自是有原因。另一方面,束河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镇,对于奔走于崇山峻岭中的马锅头来说皮制品因其保暖性能好且耐用而成为走马帮的必需品。随着茶马古道的繁荣兴盛,束河皮革业也迅速发展。皮革业是个容易污染的行业,虽然丽江城里水源方便,但将水源视作生命的纳西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而束河,清澈的九鼎龙潭水从源头处川流不息,流经各河道后进入田野,不进入丽江城内,这些成为皮匠们最后被安置落户束河的原因之一。束河皮革业由此蒸蒸日上发展,不少皮匠走出束河,“一把锥子闯天下”便是束河皮匠的真实写照。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外来文明的脚步开始伸向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着装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御寒,保暖的服饰开始多样化,人们不再完全依赖于皮制品,皮革业开始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夹缝中生存。但皮制品保暖耐用的特点无法被所有服饰取代,纳西族的披星戴月更无法被现代服装代替,皮革业一直在丽江束河等地传承发展着。
  
  一把锥子闯天下的“老束河”
  
  说起束河皮匠,不能不提古城五一街束河传统皮草店的主人李金凤。李金凤祖上各辈大多是种田为生,后随着束河皮革业的兴盛,爷爷这辈开始从事皮革加工业。1953年年仅12岁的李金凤到丽江巨甸皮革作坊学习制革手艺,后至大理当工人。这期间曾与上海名匠施宏仁学习,技艺大有长进。改革开放后,李金凤在古城五一街开设了这家束河传统皮革店。他的皮草店,将近有28年的历史了。
  束河传统皮革店主营七星羊皮披肩、皮马褂、皮衣、皮包、皮手套,在这里顾客可以订做需要的皮制品,也可以把自家的皮子拿到这里进行加工。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纳西族特有的七星羊皮披肩。七星羊皮披肩是纳西妇女传统服装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羊皮披肩外面是皮,里子是毛,冬天保暖,在背重物时又起到垫背的作用。十几年前来束河皮草店定做羊皮披肩的人络绎不绝,随着服饰的发展,穿传统服装的人越来越少,定做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皮草店也仍然制作披肩,向游客展示丽江的服饰文化。像这样的传统皮制品在一般的皮制品店里很难找到,李师傅说这些传统皮制品既是一种服饰,更是种文化,一种精神。现在制皮开始有了机械化,像他一样仍保留着传统手工业技艺的已经越来越少,但就是因为少,所以显得尤为可贵。
  如今李金凤的店里,每天怀着猎奇心理进来看看的游客不少,来这里加工皮革的本地人也多,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好奇的目光中,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坚实的脚步里,李金凤看到了希望。他有着这样一个美妙的设想,那就是待束河的游客也有大研古镇那么多的时候,他要在自己家里开一个茶马古道、传统皮革业展销点,要更多的人都来关注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要更多的丽江人都了解到自己的文化从此更热爱它。
  在游者的脚步越来越多的束河古镇上,皮匠们在经过稍稍沉默的一段时期后又再一次苏醒了。
  
  小链接:束河皮匠世家:
  1、马锅头之家——束河仁里村人,王氏家族以皮匠业起家,到清朝年间参与茶马古道马帮贸易,先祖王觐光、王文典、王恕等到过印度经商,为茶马古道上著名“马锅头”。
  2、纳西藏客——白晟,束河中和村人,皮匠世家后人。幼年赴云南德钦一地学习皮匠手艺,后到四川康定开皮匠铺,生意发展至西藏、印度等地。
  3“束河王”和氏家族——和琮顺,原束河康普村人,后移居中和村。其后人和志坚组织兴修了束河完小,被后人称为“束河王”。除开药铺外,还从事皮匠业,是和氏家族培养人才的经济基础。
  4、传奇一生的老皮匠——张绍李,束河松云村人。如今年逾八旬,已儿孙满堂的他仍孜孜不倦制作皮革,仍旧有人慕名前去张老家购买皮革制品。
  5、皮草店的老皮匠——李金凤,束河文明村人。皮匠世家后人,以加工民族皮具见长。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年,使古老的丽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散发出迷人魅力。  作为一个以旅游文化为主导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城市,丽江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交通服务。而在这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丽江的交通服务事业也正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丽江的改革成就,而丽江交通集团的发展变化可以说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与此同时,在企业中也不断涌现出一批工作突出、锐意进取的先进人物。丽江交通集团副总经理王淑苹就是其中一位,她如今
期刊
到丽江K歌?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吧。但这却是参与丽江人生活的一种最好方式。丽江本土的KTV中最知名的应该是正龙了,可以说正龙算是开启丽江新一代娱乐文化的先锋。如今丽江的KTV也越来越多了,但丽江人还是喜欢到正龙去K歌。这或许有一种长久以来的情感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应该还是正龙KTV本身带来的服务让所有消费者都一如既往对它宠爱有佳。    消费:像玉龙雪山一样纯洁和透明    在古城酒吧街肆意狂欢一夜后
期刊
如果说我这半辈子有不多的几个人让我相见恨晚,那么,书法家张一彬就是其中一个。有趣的是,与我有相似感觉的人其实还有,丽江的好几位书法爱好者都觉得,听张一彬讲书法受益匪浅。  可是,美好的感觉却总是短暂。还有很多问题未及请教,通过《玉龙山》介绍他的文章还未动笔,却获知一彬将于年底离开生活了一年的丽江。于是,赶紧约了他,在一个初冬的下午,请他聊聊书法,也聊聊他自己。    两个人相对坐了,中间隔着茶几,
期刊
瑞光寺原址位于云南省永胜县期纳镇清水村东南一公里处。该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寺内建有坐东朝西大殿一座,大殿左右两侧和正前面各建厢房、耳房、大门等房屋数十间,形成四周皆房、中有内院的较大型四合院建筑群,整个寺院总建筑面积八亩左右。清末以后,该寺逐渐衰败,及至“文革”,除大殿的柱梁墙壁屋面尚存外,寺内其它设施均遭破坏,厢房、耳房、大门等建筑群仅存断垣残壁。一九七五年,当时的清水大队重建大队部,大队党支部书
期刊
09新年,金牛踩着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曾经的关键词,灾难、重建、经济危机都将在这一年里赋予新的定义,而《玉龙山》杂志社给我们准备的新年盛宴,则在丽江的“金生丽水”格调餐厅拉开序曲。  年初三,正是丽江喧闹的开始,过了黑龙潭,沿着象山的带有一排木栅栏的路就到“金生丽水”。  丽江自古就有“金生丽水”之称,而这个与丽江同名的格调餐厅也恰恰是丽江的缩影,你可以在这里看到玉龙雪山的风姿,也可以听到雪山之
期刊
洛克是从世界中来的,他要从荒中发现那可以丰富世界的东西,他是世界的一只猎犬。而丽江则渴望着摆脱荒,进入世界的笼子。其实丽江,不,整个云南和中国的西部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还保留着许多荒的部分,就世界所梦想的那种乐园来说,它们与生俱来的就是,根本不需要现代。从根本上来说,世界之所谓进步,就是要回到那个只存在于过去的那个叫做伊甸园的地方。洛克在死的时候,可能终于意识到荒的价值,意识到那在玉龙雪山中感动了他生
期刊
VIP资料简介:  姓名:杨四龙  职位:丽江正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会员级别:全球通VIP金卡    在丽江,没有人不认识杨四龙吧?正龙实业有限公司的老总,旗下有正龙酒店、正龙KTV、丽江拉市海(国际)湿地公园、丽江市玉龙三文实业有限公司、水艺年华水疗城、纳西人越野俱乐部等等多个实体。也常常是报道中那个敢为天下先的纳西汉子,很多纳西人提起他,都是满脸骄傲的神情,为自己民族中有如此优秀的代表而自
期刊
束河灼烈的阳光在青龙桥桥面上日复一日反射了多少个世纪,曾经谁的马蹄印在七面踩踏出辉煌,曾经多少个披星戴月的纳西妇女的欢声笑语在这边桥头响起,阳光蒸发了桥面上多少个无人喧哗的过往?这些都在斑驳光线倾斜的疏影下跟随时光的脚步渐次黯淡,早已白发苍苍的青龙桥,不变的阳光迎来新一轮明亮色泽和时尚说辞的入侵。曾经那个川滇贸易必经之地的茶马驿栈,不曾对自己未来有过如此明朗的涂鸦,可桥头那一束灼目阳光投射下来的瞬
期刊
我有一个梦想:清晨,一轮旭日徐徐升起,我懒懒地探出头,打量着眼前的世界——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用心组合灵感的碎片,讲述心灵的童话——我有一个梦想!    这是个浪漫得一塌糊涂的名字——蔷薇花开,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世界上最美好的,不就是爱吗?        打开蔷薇花开影像工作室的网页,就喜欢上他们的LOGO,简约、清新,又让人温暖。  他们说,蔷薇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对爱的思
期刊
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经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就是今束河之古称。束河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它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它的发展见证了滇藏茶马古道的兴衰。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大理、丽江到达藏区,其中丽江是连接滇藏的咽喉之地,以此为界,藏区和云南成为两个自成体系的经济文化区。束河也因此与马帮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清时期茶马贸易兴盛,束河古镇老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