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皮匠之乡”
清晨的束河被新鲜的空气紧紧包围,暖暖的朝阳斜射在青龙桥上,五花石光滑鲜亮。如今这里的美景,清泉,宁静深深地吸引着各方游客。而早在600年前,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还是远近闻名的皮匠村。皮匠在束河的发展,是构成茶马古道深厚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传束河皮匠的祖辈来自南京,明朝初年来到云南丽江。其中还有个趣味的故事,这批因为独出心裁制作了一个靴型大灯笼献给皇帝朱元璋庆全国统一而被发配到云南充军的皮匠,有一支流落到了丽江,幸运地受到木氏土司的重视而被安置在荣马古道重镇的束河,从此,远近闻名的“皮匠之乡”,“一把锥子走天下”就出现在了束河厚沉历史课本的字里行间。
丽江地处云贵高原,冬季天气寒冷,皮制品在生活中需求很大,但本地有制革手艺的人很少,南京来的皮匠大受欢迎自是有原因。另一方面,束河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镇,对于奔走于崇山峻岭中的马锅头来说皮制品因其保暖性能好且耐用而成为走马帮的必需品。随着茶马古道的繁荣兴盛,束河皮革业也迅速发展。皮革业是个容易污染的行业,虽然丽江城里水源方便,但将水源视作生命的纳西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而束河,清澈的九鼎龙潭水从源头处川流不息,流经各河道后进入田野,不进入丽江城内,这些成为皮匠们最后被安置落户束河的原因之一。束河皮革业由此蒸蒸日上发展,不少皮匠走出束河,“一把锥子闯天下”便是束河皮匠的真实写照。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外来文明的脚步开始伸向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着装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御寒,保暖的服饰开始多样化,人们不再完全依赖于皮制品,皮革业开始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夹缝中生存。但皮制品保暖耐用的特点无法被所有服饰取代,纳西族的披星戴月更无法被现代服装代替,皮革业一直在丽江束河等地传承发展着。
一把锥子闯天下的“老束河”
说起束河皮匠,不能不提古城五一街束河传统皮草店的主人李金凤。李金凤祖上各辈大多是种田为生,后随着束河皮革业的兴盛,爷爷这辈开始从事皮革加工业。1953年年仅12岁的李金凤到丽江巨甸皮革作坊学习制革手艺,后至大理当工人。这期间曾与上海名匠施宏仁学习,技艺大有长进。改革开放后,李金凤在古城五一街开设了这家束河传统皮革店。他的皮草店,将近有28年的历史了。
束河传统皮革店主营七星羊皮披肩、皮马褂、皮衣、皮包、皮手套,在这里顾客可以订做需要的皮制品,也可以把自家的皮子拿到这里进行加工。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纳西族特有的七星羊皮披肩。七星羊皮披肩是纳西妇女传统服装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羊皮披肩外面是皮,里子是毛,冬天保暖,在背重物时又起到垫背的作用。十几年前来束河皮草店定做羊皮披肩的人络绎不绝,随着服饰的发展,穿传统服装的人越来越少,定做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皮草店也仍然制作披肩,向游客展示丽江的服饰文化。像这样的传统皮制品在一般的皮制品店里很难找到,李师傅说这些传统皮制品既是一种服饰,更是种文化,一种精神。现在制皮开始有了机械化,像他一样仍保留着传统手工业技艺的已经越来越少,但就是因为少,所以显得尤为可贵。
如今李金凤的店里,每天怀着猎奇心理进来看看的游客不少,来这里加工皮革的本地人也多,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好奇的目光中,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坚实的脚步里,李金凤看到了希望。他有着这样一个美妙的设想,那就是待束河的游客也有大研古镇那么多的时候,他要在自己家里开一个茶马古道、传统皮革业展销点,要更多的人都来关注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要更多的丽江人都了解到自己的文化从此更热爱它。
在游者的脚步越来越多的束河古镇上,皮匠们在经过稍稍沉默的一段时期后又再一次苏醒了。
小链接:束河皮匠世家:
1、马锅头之家——束河仁里村人,王氏家族以皮匠业起家,到清朝年间参与茶马古道马帮贸易,先祖王觐光、王文典、王恕等到过印度经商,为茶马古道上著名“马锅头”。
2、纳西藏客——白晟,束河中和村人,皮匠世家后人。幼年赴云南德钦一地学习皮匠手艺,后到四川康定开皮匠铺,生意发展至西藏、印度等地。
3“束河王”和氏家族——和琮顺,原束河康普村人,后移居中和村。其后人和志坚组织兴修了束河完小,被后人称为“束河王”。除开药铺外,还从事皮匠业,是和氏家族培养人才的经济基础。
4、传奇一生的老皮匠——张绍李,束河松云村人。如今年逾八旬,已儿孙满堂的他仍孜孜不倦制作皮革,仍旧有人慕名前去张老家购买皮革制品。
5、皮草店的老皮匠——李金凤,束河文明村人。皮匠世家后人,以加工民族皮具见长。
清晨的束河被新鲜的空气紧紧包围,暖暖的朝阳斜射在青龙桥上,五花石光滑鲜亮。如今这里的美景,清泉,宁静深深地吸引着各方游客。而早在600年前,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还是远近闻名的皮匠村。皮匠在束河的发展,是构成茶马古道深厚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传束河皮匠的祖辈来自南京,明朝初年来到云南丽江。其中还有个趣味的故事,这批因为独出心裁制作了一个靴型大灯笼献给皇帝朱元璋庆全国统一而被发配到云南充军的皮匠,有一支流落到了丽江,幸运地受到木氏土司的重视而被安置在荣马古道重镇的束河,从此,远近闻名的“皮匠之乡”,“一把锥子走天下”就出现在了束河厚沉历史课本的字里行间。
丽江地处云贵高原,冬季天气寒冷,皮制品在生活中需求很大,但本地有制革手艺的人很少,南京来的皮匠大受欢迎自是有原因。另一方面,束河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镇,对于奔走于崇山峻岭中的马锅头来说皮制品因其保暖性能好且耐用而成为走马帮的必需品。随着茶马古道的繁荣兴盛,束河皮革业也迅速发展。皮革业是个容易污染的行业,虽然丽江城里水源方便,但将水源视作生命的纳西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而束河,清澈的九鼎龙潭水从源头处川流不息,流经各河道后进入田野,不进入丽江城内,这些成为皮匠们最后被安置落户束河的原因之一。束河皮革业由此蒸蒸日上发展,不少皮匠走出束河,“一把锥子闯天下”便是束河皮匠的真实写照。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外来文明的脚步开始伸向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着装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御寒,保暖的服饰开始多样化,人们不再完全依赖于皮制品,皮革业开始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夹缝中生存。但皮制品保暖耐用的特点无法被所有服饰取代,纳西族的披星戴月更无法被现代服装代替,皮革业一直在丽江束河等地传承发展着。
一把锥子闯天下的“老束河”
说起束河皮匠,不能不提古城五一街束河传统皮草店的主人李金凤。李金凤祖上各辈大多是种田为生,后随着束河皮革业的兴盛,爷爷这辈开始从事皮革加工业。1953年年仅12岁的李金凤到丽江巨甸皮革作坊学习制革手艺,后至大理当工人。这期间曾与上海名匠施宏仁学习,技艺大有长进。改革开放后,李金凤在古城五一街开设了这家束河传统皮革店。他的皮草店,将近有28年的历史了。
束河传统皮革店主营七星羊皮披肩、皮马褂、皮衣、皮包、皮手套,在这里顾客可以订做需要的皮制品,也可以把自家的皮子拿到这里进行加工。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纳西族特有的七星羊皮披肩。七星羊皮披肩是纳西妇女传统服装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羊皮披肩外面是皮,里子是毛,冬天保暖,在背重物时又起到垫背的作用。十几年前来束河皮草店定做羊皮披肩的人络绎不绝,随着服饰的发展,穿传统服装的人越来越少,定做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皮草店也仍然制作披肩,向游客展示丽江的服饰文化。像这样的传统皮制品在一般的皮制品店里很难找到,李师傅说这些传统皮制品既是一种服饰,更是种文化,一种精神。现在制皮开始有了机械化,像他一样仍保留着传统手工业技艺的已经越来越少,但就是因为少,所以显得尤为可贵。
如今李金凤的店里,每天怀着猎奇心理进来看看的游客不少,来这里加工皮革的本地人也多,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好奇的目光中,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坚实的脚步里,李金凤看到了希望。他有着这样一个美妙的设想,那就是待束河的游客也有大研古镇那么多的时候,他要在自己家里开一个茶马古道、传统皮革业展销点,要更多的人都来关注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要更多的丽江人都了解到自己的文化从此更热爱它。
在游者的脚步越来越多的束河古镇上,皮匠们在经过稍稍沉默的一段时期后又再一次苏醒了。
小链接:束河皮匠世家:
1、马锅头之家——束河仁里村人,王氏家族以皮匠业起家,到清朝年间参与茶马古道马帮贸易,先祖王觐光、王文典、王恕等到过印度经商,为茶马古道上著名“马锅头”。
2、纳西藏客——白晟,束河中和村人,皮匠世家后人。幼年赴云南德钦一地学习皮匠手艺,后到四川康定开皮匠铺,生意发展至西藏、印度等地。
3“束河王”和氏家族——和琮顺,原束河康普村人,后移居中和村。其后人和志坚组织兴修了束河完小,被后人称为“束河王”。除开药铺外,还从事皮匠业,是和氏家族培养人才的经济基础。
4、传奇一生的老皮匠——张绍李,束河松云村人。如今年逾八旬,已儿孙满堂的他仍孜孜不倦制作皮革,仍旧有人慕名前去张老家购买皮革制品。
5、皮草店的老皮匠——李金凤,束河文明村人。皮匠世家后人,以加工民族皮具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