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宝典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573338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氏形意太极拳已在武术圈传播了近二十载,“东北神力王”李春苓的大名越来越响。春苓先生海内外的弟子以各种方式请求先生著书立说,将此门功法传世。
  李春苓先生今年已75岁高龄,他将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武术,以做学问的态度,认真研究内家拳术中的拳理拳法,使其成为人人都可成就的学问。李氏形意太极拳就是这样的一门武学,几十年来,获益者不计其数,他的弟子中有多人在短短几年里参加国内外诸多武术大赛,均摘金夺银,取得了优异成绩。
  李氏形意太极拳朴实无华,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就气沉丹田而论,这是内家拳入门的要领,但就是这个简单的要领,许多习武者练习多年却不能窥得门径,而许多练习李氏形意太极拳的人不经意就能做到。在传统形意拳中,暗劲的练法和形意内功的打法已成不传之秘,而在李氏形意太极拳中,二者却是主要的练功方式。
  多年来,由于一些武者片面解释“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等拳谚的涵义,使修炼内家拳最终成为神话。而李春苓先生一直认为,真正的内家拳不仅要改变修炼者的技击水平,更要从里到外改变修炼者的身体素质。先生本人就是诠释内家拳的明证,皮松肉绵、筋粗骨坚、乌发黑眼等内家拳家的特征都能在他身卜得到体现。;
  在社会各界及弟子们的支持下,李春苓先生将这门拳学结集出版,公布问世,这是内家拳界的大事。常言道“一时劝人以言,百世劝人以书”,出一本好书,能让世人观后略有所得,其间所经受的磨砺,亦非常人能耐得住的。随先生稍事练拳后,即深感所习拳术中蕴藏着无数鲜为人知、未经雕琢的璞玉。因此,编撰一部有分量、较为全面的李氏形意太极拳学术著作,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将是不言而喻的。
  六年以来,本书的作者们数易其稿,几经大刀阔斧地改动和精雕细琢地修饰,所耗费的时间和心血可想而知。即便如此,先生又对书稿论证了数月,并将一些之前从未公布过的功法纳入了书稿,不改“说真话,讲真事,谈真功”的初衷,尽量使著作的立意更高,学术视野更开阔,功理功法的阐述更清晰,努力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助益。
  李氏形意太极拳以“内炼”为主要修持方式,修拙实而得灵机,遵循洗髓、易经、易骨的武学正道。其动作简明朴实,功架严谨低沉,内劲充盈沉稳;又以阴阳平衡为体,以五行生克为用,暗合易理,具有完整丰富而又邃密细腻的理法。其主要特点是以“内炼”为主,步法单重,功架低沉,劲力齐整,养练结合,性命双修。修习李氏形意太极拳上功快,得功强;认真训练几月,与人交手即可手到擒来。为证实此言非虚,笔者举外地学员为例。因种种原因,他们大多在哈尔滨市修习李氏形意太极拳仅数月或时间更短,但稍有天赋或练功勤苦者皆有所成,不是功力大增,就是病体得复,甚至有人已成为省市级的武术教练,如北京市的冯克伟、伊春市的崔象新、鞍山市的张立俭、南昌的胡贵阳等。
  在《李氏形意太极拳》一书中,寄托了先生多年的夙愿和对构筑一个全新的拳术体系的憧憬与追求。在入门后,李氏形意太极拳强调心性的修养,讲究拳禅合一,一方面是靠拳法的修炼改变修炼者的心性;另一方面,要达到较高境界,修炼者要主动地在心性修养上多下功夫。练拳首先要做人,心要放得宽,功夫才能强大。形意拳本来就是象形取意,感而遂通,因此修的是大智大慧。人道证道,在功夫上求证是有限的,在心性上修炼才可点石成金。因此本书的作者们在长年的理解信任與切磋磨砺中达成默契,在反复思考、修改、提炼中,使书稿不断趋于完善。
其他文献
武术谚语中素有“起腿半边空”、“起腿不过腰”之说,所以千百年来,在传统武术套路中,大部分腿法攻击技术是以低腿技术为主。在真实的打斗之中,许多格斗专家建议格斗者尽量避免起高腿,以利于控制自身的重心。所以跆拳道练习者在掌握基本跆拳道技术后,为了提高自身的格斗能力,可再学点擒拿或者摔跤技术。  在传统跆拳道技法中,擒拿训练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擒拿的诀窍在于擒锁或者拿住敌人四肢关节、筋骨,使其不能抵抗。
期刊
一、说剑    剑者,百兵之君,从蚩尤造剑为祖,至今越数千年。剑术曾为最高之武技,因其高,便托以神授仙传之说,而使其更高之。英雄斗剑,历代流行。张三丰为剑仙,汉蔡伦精剑如神,东周赵国有剑客三千,自古武林精剑之人更是无法计数。剑流行与否显示国之强弱,所以盛世精剑者层出不穷,剑也因而在兵器史上最富传奇性。  剑为短兵之师,乃是君子的武备。斗剑有礼,不能轻易伤人,否则,绝难成为剑侠。对敌专攻其要害,重在
期刊
科学教育史是教育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在科学技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应历史文献梳理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科学教育史分析与考证法,对近代西北地区的科学教育,特别是以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科学教育为核心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与研究,以期理清西北地区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其科学教育体系结构,科学、公正地审视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在其特殊区域、特殊时期所做的历史贡献。从而丰富并发展科学史的研究,指导西北地区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为西北大开发的战略调整提供新的工作思路。本研究基于近
吴鉴泉(1870~1942年),又名爱绅,满族,河北大兴县人,吴式太极拳创始入。吴自小喜爱武术,随其父(其父哭金佑,随杨露禅、杨班候父子学习太极拳大、小架。久练不辍,为一代太极拳名师)习练武极拳。吴鉴泉得父亲传,精通太极拳大、小架和各种器械的演练。其苦心磨练,日久技精、融合太极拳大、小架之精华子巴的拳架甲,经过数十年演变、炭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拳架——吴式太极拳。  哭式次极拳共84式。特点为:拳架
期刊
陈奇涵(1897-1981年)江西省兴国县人。1919年入韶关滇军讲武堂分校学习,曾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1925年人黄埔军校,任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往江西从事兵运工作。1927年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教导团团长、红三军、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教导师
期刊
吴式北派太极快拳,又称吴式太极快架子,也称用架。该拳可文拳一。慢架行拳讲究缓慢虚静,轻灵圆活,松静自然,精神内敛,以蓄养丹田内气,以松柔著称;而快架则体用结合,快慢相兼,讲究『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气培养丹田爆炸』之功。  吴式快拳发劲以腰为王宰,劲由脊发,要求小腹松沉,气机自然入骨。发劲主要以内动为主,不露形迹,不蓄劲,而是在运动之中突然发劲。拳快似离弦之箭,势不可挡,无坚不摧,要求放长击远,
期刊
2004年1月15日至16日,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佳木斯大学承办的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在佳木斯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来自12所高校的 111名运动员经过激烈的较量,共决出15个项目的金牌。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陈全福、哈尔滨医科大学李思分别获得男子甲组、女子甲组(业余组)全能冠军,哈尔滨师范大学葛彤、哈尔滨体育学院李姗姗分别获得男子乙组、女子乙组 (专业组)冠军。团体比赛的总冠军被哈
期刊
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骛远,辄以练气凝神,毋须拘拘于形式。这种理论固极高深,但它不切合于初学者。因为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姿势之外,是无其他致力之途。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导气下沉,动中求动,神不外散,则自然气聚神凝。其姿势纯正者,呼吸即调;其形态乖谬者,则呼吸已如其形态而形成散乱。余闻之先贤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势平正中求之。形正则气和,形偏则气亦偏。又云增其华者减其骨,饰其外者丧其中。此言让初学者
期刊
素有“松柔艺术大师”美誊的杨禹廷大师,其松功达到了自然空无之境界。他坐在那里跟别的老人没什么两样,你只要想到他是大极拳大师,精神与老人家结合上,即刻你的精神世界便会起变化,你会发现坐着的不是一位老人,而似衣服架上挂着的一件空空的衣服,你想过去摸摸这件“衣服”,突然会脚下出了轴,站立耒稳,飘浮起来。他老人家用老式八仙桌(比当代桌要高一些),将左手放在桌面,手背朝上,让我按。我轻轻摸上手背,感覺胸口一
期刊
工培生老师在一次讲手时,讲到“海底针”的用法并引出杨露禅前辈的一段故事。话说当年杨露禅从陈家沟学成返乡,不知何故与人结了“渠子”,便只身来京城,在海淀兰旗营张姓(小府酱张家)人家教私塾。一次,在院门口闲坐,被乡里仇家的后生赶采寻衅。对方做“请安”状以“指裆捶”手法偷袭——说时迟,那时快,杨露禅躬腰使了一记“海底针”,将对方挑出丈外,打到街对面的八字影壁上,这个人一拱手就走了。此功夫只是无意间的一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