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正义观的伦理价值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l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正义问题的讨论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柏拉图作为西方社会第一个系统论述正义问题的哲学家,研究正义就不能绕过柏拉图。本文通过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总结出他关于正义的内容,然后分析其正义观所具有的伦理价值。
  【关键词】城邦正义 个人正义 伦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B50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73-02
  正义话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伦理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柏拉图的正义思想集中反映在《理想国》中。《理想国》的副标题就是“论正义”,可见正义贯穿于他的整个论述中。柏拉图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雅典衰败的时期,期间经历过伯罗奔尼撒战争,而且其师苏格拉底之死等这一切都对柏拉图写作《理想国》产生重大影响,对他的正义观的思考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下面笔者就他的正义观内容集中探讨一下。
  一、关于正义概念性质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正义这个词,例如,“这人真不正义,他又偏袒自己的亲戚,好的机会从来不留给别人”;“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社会正义都跑哪去了,这个社会机制太不健全了”等。我们头脑里经常会有一些关于正义的看法、观念,但正义是一个如此用之广泛的词汇,柏拉图又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正义一词呢?是政治正义、法律正义还是个人道德正义呢?其实柏拉图并没有区分政治哲学、法哲学和道德哲学(伦理学)。所以说,下文中正义一词是广义上的一切正义。
  在第一卷中,柏拉图借其师苏格拉底之口说:“我们应该慎重考虑,这(对“正义者是否比不正义者生活过得更好更快乐”的讨论)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该怎样采取正当的方式来生活的大事”。[1]也就是说,人应该如何生活才是正义讨论的核心问题,这就涉及了伦理学的问题。根据人学原理的规则,人具有三大属性或人究其一生都在构建自己的三大家园,即物质、社会、精神的家园。当被问及如何更好地生活时,柏拉图把个人这种目标的实现放在了“共同体”当中,当时的共同体也就是指城邦,即在追求社会属性时实现个体最好的生活。接着柏拉图就开始研究在城邦当中如何更好地生活,这就出现了城邦正义问题以及个体自身如何提高灵魂品质问题,关于正义的研究就被分为两部分——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
  二、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
  柏拉图在批评了各种流行的正义观“正义是说实话,欠债还钱”、“正义是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观。他认为必须从国家整体目标中寻求正义,“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最大的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的最糟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不正义。”[1]正义不仅是个人的德性,而且是国家的德性。
  1.城邦正义
  柏拉图的理想城邦应具备四种德性: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以及该城邦由三部分人组成:统治者(哲学王)、军人(护国者)和劳动者。统治者是智慧的代表,他们深谋远虑,具有真正的知识,使国家有很好的谋划,最理想的统治者是哲学王。军人的美德是勇敢,作为国家品质的勇敢,不是在兽类或奴隶身上看到的那种表现,而是由教育造成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保持。理想城邦里的第三种品质是节制,“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1]它是不能通过某一个阶级的品质体现出来,“它贯穿于全体公民,把最强的、最弱的和中间的都结合起来,造成和谐,就像贯穿整个音阶,把各种强弱的音符结合起来,产生一支和谐的交响乐一样。”[1]
  关于国家的正义,就是使智慧、勇敢和节制三个美德一直保持,而要保持这三个美德就是要让城邦中的人“做他自己份内的事”。柏拉图认为在建立一个国家时,就已经规定了一个总的原则——正义,然后接着说“这条原则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1]“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1]很明显,柏拉图的城邦正义就是指每一个人顺从自己的天赋,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追求一种内在和谐,达到井然有序,最后每一个人终将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这种正义是建构国家的最高指导原则,它使国家中不同的阶级和谐有序。
  2.个人正义
  柏拉图认为如果两个事物有一样的名字,一个大一个小,它们的性质是相同的,即通过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的类比,开始探讨个人灵魂的正义问题。正义的个人灵魂因此也具备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随即他又将灵魂分为三个要素:理性、激情和欲望。他认为智慧存在于灵魂中的理智部分,作用是为整个心灵出谋划策,保证心灵的利益,在整个心灵中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都要服从理性。勇敢是属于激情的,要服从理性的领导,“如果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快乐还是苦恼中都保持不忘理智所教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那么我们就因他的激情部分而称每个这样的人为勇敢的人。”[1]节制就是“人的三个部分彼此友好和谐,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反叛”[1]。
  个体的正义就是灵魂的和谐,就是合理地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正义的人不允许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国家的正义和公民的正义的实现是互为前提的、相互统一的。实现了国家的正义也就实现了公民的正义,两者相互依存。
  三、柏拉图正义观的伦理价值
  1.正义是智慧和善,有助于人格魅力的实现,能带给人快乐。
  首先,柏拉图认为正义本身就是好的、善的东西,值得人们去追求,“正义是智慧和善,而不正义是愚昧无知。”[1]“正义的人又聪明又好,不正义的人又笨又坏。”[1]既然这样,还有谁会追求不正义呢,每一个人从出生就会被告知正义是智慧是善,我们要去追求这种品质,获得好的品行、荣誉,进而得到好的职位和美满的婚姻家庭,这样的人生才值得去拥有。相反不正义的人是人人所唾弃的,不正义的人行为狭隘,与他人合作困难,甚至完全不能合作,自然沒有任何战斗力。反之,正义的人依靠智慧、与人为善,是能够成功的。这种说法类似于正义的人会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就是在冲锋陷阵之时,也会占据有利的“人和”这一条件。   其次,柏拉图认为,正义的人更快乐。心灵是人的行为指导机构,好的心灵导致好的行为方式,获得好的功能、德行,生活自然是好的、快乐的;而坏的心灵指导下的人们的心灵是邪恶的、痛苦的,肯定生活的坏。柏拉图说:“正义的名誉,会使黑土地硕果累累,大海给予他鱼,梦中也会有收获。”[2]所以说,努力实现自身的正义,收获的将是一种品德、一种人格,正义是智慧和善,能够带给人快乐。
  2.它有利于实现社会分工,克服人的不自足性,满足人的需要。
  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随之出现,它一方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分工的发展,需要物品的流通最后才会完成,而在物品的流通过程当中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例如不正义的竞争能为交换着带来暂时的利益,所以很多人会铤而走险,只顾眼前利益,而选择欺骗等不诚实的交易行为,但是这种行为毕竟是短期的,久而久之,势必会损害人们的切身利益,如果城邦正义成为城邦处理一切事物的最高原则,那么考虑城邦的强大力量,会使得许多人不敢违背正义,从长远来说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有助于实现内在的和谐。
  而且柏拉图说:“在我看来,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国家,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1]而正义无疑是城邦良性发展所必需的,它可以协调各种关系,克服人的不自足性,全方位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它有利于实现个人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人生。
  正义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它是人类社会维持其正常運行和稳定发展最基本的要素。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休戚与共的。国家的繁荣和公民个人的幸福也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没有国家的繁荣就不可能有个人的幸福。
  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正义观的出发点就是寻找个人的美好生活,所以无论是城邦正义还是个人正义,最终都是追求个人幸福,当然这种幸福不是某一个阶级的特权,它所追求的是整体的幸福、整个国家的富足,“我们的首要任务乃是铸造出一个幸福国家的模型”,“铸造一个整体的幸福国家”。只有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都得以完成之时,即国家内部和个人灵魂内部达到和谐,秩序井然时,每一个人才会在共同体中得到各自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35~36、39、58、133、150、152、154~155、170、170
  2 韩英丽.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的慈善事业并不完善,慈善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阶层,是未来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现阶段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参与情况对于研究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益 参与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58-02  我国的公益事业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成长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期刊
【摘 要】很多大学新生在思想、生活、学业、心理等很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通过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当前亟待探索和解決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不适应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作为公共课的英语课扮演着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对更具有群体代表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英语课堂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利于高职院校今后进一步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 非英语专业 英语课堂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66-
期刊
【摘 要】基于考试标准化、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实际应用需求,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软件对其实践性应用目的与应用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了提高开发过程中的编程代码一致性与数据调用统一性,还对软件的用例图、模块化层次结构与应用功能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设计,同时对本软件的运行环境要求与设计特点进行了进一步总结与说明。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考试软件 课程考核 分析与设计 考试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
期刊
【摘 要】“原罪”位于《圣经》的开篇,是《圣经》的基础篇章,本来也是基督教义的基础,也是个人修行的基础。它以亚当、夏娃、该隐和亚伯的系列故事暗示其非常深远含义。神启用此告诉信徒们,要承认原罪,要对上帝心怀敬畏之意、敬仰之心,要在人间谦卑生活、努力劳作、互相友爱,要以吃苦受罪之人生偿还罪业、返还天国。神启还说,他对好人、坏人都心怀仁慈之心,他愿耐心地教导他们、成就他们的善心、成就他们返还天国的心愿。
期刊
【摘 要】传统高职教育中,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强调的验证功能,在强调职业技能的今天要面临创新与开放的转变,本文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开放式实验模式的思路,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材料 实验教学 课程改革 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64-02  
期刊
【摘 要】顶岗实习是落实教育部16号文件要求的重要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同时顶岗实习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校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毕业就业时与企业零距离工作,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顶岗实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懂得体谅、服从、尊重、
期刊
【摘 要】请假是指因病或因事请求在一定时期不工作或学习。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请假一般分为正常请假和非正常请假两种情况。非正常请假受学生的主观因素影响,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笔者以海运学院2011级全体同学大一两学期的请假情况为例归纳发现:非正常请假行为多发生在某些“特定时间”、“一小部分”同学和某些“固定”的理由上。笔者通过分析非正常请假的规律,揭示其隐含的学习态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摘 要】爱是一种能力,对人的一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有了爱的能力才能很好地爱他人、爱自己。恋爱的过程是培养爱的能力的过程,而大学生在恋爱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的恋爱现状,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从而使学生了解爱、学会爱,从意识上懂得爱的真谛,从行为上学会爱的表达。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观 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
期刊
【摘 要】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是一切事业成功最基本的保障。本文在分析图书馆工作队伍现状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人员配置,改派遣制为选用制;实行专业人员聘任制;按照“公开、公正、平等、择优”的原则选用、聘任人员等建议。  【关键词】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 制度 激励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69-02  一、高校图书馆工作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