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教师是行者,更应是学习者和思想者”——教师成长是“成长教育”的依托和手段。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力量之源。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想者;尊重;和谐;梦想
【中图分类号】G625.6
引言
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性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工作者,应当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正文
当今时代,素质教育浪潮风起云涌,新课程改革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全面推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关系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不少老师反映课程太难教了,课堂纪律难以控制,课堂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有些学生无论是学习素质或是心理素质都普遍较差,厌学和逆反心理也较为严重,思想品质不纯,行为不端等等现象。这些是我们教育要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和融洽起来?
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促进师生和谐的主旋律,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教育首先要充满爱,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并且能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自己的学生,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和正能量。
第二,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重视自身的品质道德建设,追求人格完美和个人魅力。学校一方面制订了《绩效考核方案》、《教职工奖惩条例》、《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常规管理制度,奖励按规章,惩罚有依据,使管理工作公平、公开、公正。另一方面,教师在扎实的教育知识背景下,不断地夯实。教师的工作像蜜蜂采蜜,需要博采众长,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校积极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理想课堂,帮助教师夯实专业成长基础。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积极开展“专家、名师进校园”等活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效,通过专业切磋,合作分享,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目的。
第三,教师和学生做到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尊师重道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教师也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热爱、关心、帮助学生,平等的对 待每个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上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的方法,让孩子成才。
第四,深入学生,多研究、多了解、多观察学生。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社会、家庭前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特点,我们具备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一次,当我得知
班上有几位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学生后,我就尽量帮他们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当学校通知他们去领困难补贴时,看到他们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分享幸福的快乐。有的孩
子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关心不到孩子,这样的学生就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心理帮助。还有些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倍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连最基本的穿衣、做饭、洗碗都不会,更不要说什么是劳动的艰辛和困苦,被人们称为“抱大的一代”,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什么都缺乏自信 心、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常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打架斗殴,在家骗父母,在校骗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更应及时深入了解,加以教育、引导。
第五,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做学习的主人。我们知道,一切知识最终总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终归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开切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恢复学生的自信,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第六,挖掘孩子的天性,提倡教育个性化。学生个体之间本身存在着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综上所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依赖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依赖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想者;尊重;和谐;梦想
【中图分类号】G625.6
引言
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性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工作者,应当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正文
当今时代,素质教育浪潮风起云涌,新课程改革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全面推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关系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不少老师反映课程太难教了,课堂纪律难以控制,课堂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有些学生无论是学习素质或是心理素质都普遍较差,厌学和逆反心理也较为严重,思想品质不纯,行为不端等等现象。这些是我们教育要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和融洽起来?
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促进师生和谐的主旋律,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教育首先要充满爱,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并且能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自己的学生,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和正能量。
第二,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重视自身的品质道德建设,追求人格完美和个人魅力。学校一方面制订了《绩效考核方案》、《教职工奖惩条例》、《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常规管理制度,奖励按规章,惩罚有依据,使管理工作公平、公开、公正。另一方面,教师在扎实的教育知识背景下,不断地夯实。教师的工作像蜜蜂采蜜,需要博采众长,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校积极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理想课堂,帮助教师夯实专业成长基础。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积极开展“专家、名师进校园”等活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效,通过专业切磋,合作分享,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目的。
第三,教师和学生做到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尊师重道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教师也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热爱、关心、帮助学生,平等的对 待每个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上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的方法,让孩子成才。
第四,深入学生,多研究、多了解、多观察学生。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社会、家庭前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特点,我们具备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一次,当我得知
班上有几位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学生后,我就尽量帮他们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当学校通知他们去领困难补贴时,看到他们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分享幸福的快乐。有的孩
子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关心不到孩子,这样的学生就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心理帮助。还有些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倍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连最基本的穿衣、做饭、洗碗都不会,更不要说什么是劳动的艰辛和困苦,被人们称为“抱大的一代”,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什么都缺乏自信 心、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常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打架斗殴,在家骗父母,在校骗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更应及时深入了解,加以教育、引导。
第五,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做学习的主人。我们知道,一切知识最终总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终归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开切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恢复学生的自信,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第六,挖掘孩子的天性,提倡教育个性化。学生个体之间本身存在着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综上所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依赖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依赖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