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宝应县居民死因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宝应县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按照卫生部(CCD-87)17大类整理分析。
  结果:2012年宝应县报告死亡数6799人,粗死亡率7.43‰ 。其中男性3689例,粗死亡率8.03‰;女性3110例,粗死亡率6.82‰。2012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50岁,男性74.98岁,女性78.51岁。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意外伤害。占总死亡数91.09% 。
  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宝应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伤害的发生率,以达到有效降低居民死亡率的目的。
  关键词:居民死因监测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13-02
  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监测项目,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长期和连续的人口学监测及全死因监测,掌握本地区人群死因动态变化,发现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可以为更好的制定疾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为了解宝应县户籍居民死因动态变化及构成,现对宝应县2012年生命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死亡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的人口死亡监测资料,所有死亡资料均经核实整理后统计。人口资料来源于宝应县统计局,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
  1.2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按照卫生部(CCD-87)17大类进行死因归类。
  1.3统计分析。采用Excel、死因监测数据清洗等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数据统计。
  2结果
  2.1死因概况。2012年宝应县户籍总人口数为91.5473万人,其中男性45.9532万人,女性45.5941万人。全部死亡个案6799例,粗死亡率737.44/10万 ,标化死亡率为538.85/10万。其中男性3689例,粗死亡率802.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670.47/10万;女性3110例,粗死亡率682.11/10万,标化死亡率430.18/10万。
  2.2主要死因顺位。前五位的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伤害。五种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1.09%。男性死因顺位与全县的死因顺位一样,女性稍有不同,见表1。
  2.3各年龄组死亡情况: 5-14岁组死亡率最低,为1.42/10万;大于等于65岁组死亡率最高,为 556.76/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74.96% 。
  各年龄段首位死亡不同,0—1岁组为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1—4岁组为伤害,5—14岁首位为恶性肿瘤,15—64岁首位为恶性肿瘤,大于等于65岁首位为心脏病,见表2。
  2.4恶性肿瘤死亡情况:2012年宝应县报告恶性肿瘤死亡2183例,死亡率为238.46/10万其中:男性1383例,死亡率为300.96/10万,女性800例,175.46/10万,恶性肿瘤前五位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直肠癌;女性恶性肿瘤的顺位和恶性肿瘤顺位一致,男性稍有不同,见表3。
  2.5期望寿命和主要疾病减寿情况:平均期望寿命为76.50岁,男性为74.98岁,女性为78.51岁。减寿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男性和总减寿顺位相同,女性的减寿顺位稍有不同,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见表4。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宝应县居民死亡率在65岁以后急剧上升,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社会压力较大及特殊职业有关,还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酗酒、吸烟有关。前五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五种疾病死亡人数共占全死因人数的91.09%。潜在的寿命损失年数前五位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中恶性肿瘤损失寿命最为严重,尤其是男性居民。损伤和中毒所导致的早死是低年龄组死因的首位原因。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宝应县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恶性肿瘤是死因顺位和减寿顺位的首位。恶性肿瘤的顺位是胃癌、食道癌、肺癌、肝癌、结肠癌,提示宝应县居民消化道肿瘤的死亡率很高,可能与水系和居民喜欢吃腌制品有关;肺癌的发病率为48.53%。脑血管病在死因顺位中排第二,提示我们加强健康宣教,使居民自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损伤和中毒在减寿顺位中排第二,导致的早死是低年龄组死因的首位原因,一定要引起重视,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死因监测分析是评价一个地区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也是评价卫生保健工作成效的依据之一。针对慢性病的防治应采取各种预防途径,如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健康知识的宣教、居民自觉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的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和期望寿命的延长。
  参考文献
  [1]周金意,向全永等2007年江苏省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江苏预防医学2008,12,19(4)
  [2]何道容 陈德友等2009年汉源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2,2
  [3]项方,李欢欢.苍南县2011年户籍居民死因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13,2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在消化道溃疡临床治疗过程所起到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9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人。对照组使用了克拉霉素、胶体次拘椽酸铋冲剂以及阿莫西林等主要药物,治疗组除了采用对照组中的所有药物外,还进行了中医辩证治疗,两组病人接受一个月的治疗之后效果比较明显。  结果:对照组:治愈35例(77.7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对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消化道溃疡治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运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6.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94.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移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8例骶髂关节移位患者分为前移位和后移位两组,前移位12例,后移位16例,两组均行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  结果:优20例,良5例,差2例,总有效率89%。前移位、后移位均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移位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骶髂关节移位手法整复小针刀  【中图分类号】R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十枣汤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十枣汤和当归补血汤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腹围和24h尿量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明显大于对照组(8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失语症方面的辅助治疗效果,开创语言训练新思路。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中风失语症患者共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即单一的语言训练来治疗失语症;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针灸来辅助训练。最后通过效果对比研究两种方式效果的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失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人群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方法:对参加体检的6351名人群的血脂、血糖、血尿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9.37%、21.26%、14.83%、11.84%;男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脂、血糖、血尿酸总趋势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期刊
摘要:目的:对综合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方法:选择4家综合性医院的418名注册护士,发放调查问卷测评全部护士的核心能力学习需求。  结果:不同年资核心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资护士在专业发展、法律及伦理实践、人际关系、领导能力、临床护理以及评判性思维及科研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教育咨询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士核心
期刊
摘要: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又称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是由创伤造成的骨关节面发生了损伤,引起的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发生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患病后不容易好。因为关节面受伤,不平整或刺激性骨质增生,同时还伴有关节周围韧带组织的损伤。笔者近10年来,采用中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16/24)(P0.05)。  结论: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凯里市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伤寒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凯里市2005-2012年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5-2012年凯里市累计报告伤寒204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5.57/10万,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3∶1,发病年龄集中在11~45岁,职业以学生、农民、家务及待业、干部职员为主。  结论:凯里市2005-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