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地理解化学概念,是搞好化学概念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概念教学;学习方式;前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加强基本概念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掌握好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何高效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从实验事实引出概念,认真分析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化学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对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从而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除了教材中镁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两个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如将纸张撕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的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抓住其发生变化的本质。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物质的分类的时候,学生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例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引入催化剂这一概念时,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合并一起进行。实验前先叫学生预习课本内容,教学时教师通过对比实验:加二氧化锰及未加二氧化锰的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的实验。前后对比,然后讨论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教师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点的物质叫催化剂。这样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就很深入。
  二、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剖析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有一些概念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又如,讲解化合价概念时,注重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并板书形成过程,在理解过程的基础上,观察未得失电子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指出(结构决定性质)该元素有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各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时才表现出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 顺势引导,化合物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数目比化合表现出的性质,此性质叫元素的化合价。
  三、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讲清概念,避免混淆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完 “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意概念的系统归类,找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和内在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五、注意概念的及时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1)石灰乳,(2)牛奶,(3)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4)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5)食醋,(6)石灰沙浆,(7)尘土飞扬的空气,(8)清新的空气,(9)液氧。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在形成化学概念时,虽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识面的局限,一开始认识得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烧的概念突出“通常讲的燃烧”及“空气中的氧气”这两点,提出了燃烧不是非得有氧气参加的悬念,指出的这个要点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体验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中体验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教学设计;研究  一、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之下,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着教师的讲解,很难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相关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应引导学生感悟和思考什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作了点整理和总结。  一、悟遣词造句之妙  字、词、句是构成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材料,遣词造句是构成语言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生成、发展语言的“活力细胞”。因此,在教
期刊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们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曾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在此,笔者浅淡以下的几点经验:  一、联想识字法  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目》一课的生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他所表示的事物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
期刊
为了做好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我认真分析教材,总结经验,找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小学数学复习的全部任务。  一、学会把书本从厚教到薄  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些规律或一般解题思路,使学生见到题时不会产生“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局面。比如:讲复合应用题时,应用题是一大难点,涉及类型较多,用到的数量关系也很多,这时我们就不应只是就题论题,而应教给学生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
期刊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主动去学,主动思考,主动去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其综合素质也将得到全面提高。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启发,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正面引导,形成
期刊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由此推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级授课制这种组织形式下,语文教学能实现预期目标,效果明显。  简单的说完成了教学目标即为有效,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即为无效或低效。可见课堂有效与否,首先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若课堂目标设定脱离学生实际,往往会使课堂教学陷入困境,使学生痛苦不堪,使老师尴尬难言。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  一、做好课前准备  要提高常态下
期刊
摘 要:作文是初中语文中占分值比例最大的部分,而作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进行分析,并找出突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困境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初中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学生写作能力的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发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而,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才可以带动学生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也在不断是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然而这些都源于我国对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视。目前我国下达的新课改目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基础上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角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语文教学  爱因斯坦曾说过:“若缺少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