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农村中小学教学的整合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白板,又称电子交互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它是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集成。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使用非常方便。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应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用多媒体课件势必存在高度“结构化”的问题;另—方面,教师就只能忙碌于计算机前,眼睛看着电脑屏幕而无暇顾及与学生的眼神交流,手指忙着点击鼠标,心里还得想着下一步什么时候出现链接等,一切都围绕着这节课我是否讲完预设的内容这一终极目标而进行着。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既具有黑板的灵活性,同时又具有和多种软件资源相整合的优势,提供了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人机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这些优势使得白板成为目前出现的最能接近辅助教师完成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一项新技术。基于以上原因,我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入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容易对材料展示过程进行控制,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师不必到主控台前操作,就可控制演示材料的播放,这使得课堂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得以充分发挥,也避免了课堂上教师往返于黑板与主控台间分散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白板上熟练操作,使教师离开了计算机操作台,又可以面向学生站在白板前了,这个变化使教师从远离集体又回到学生集体当中。我们知道,在运用传统媒体进行教学时,每当教师在计算机操作台演示课件,教师在讲台的走动和时间的延迟,很容易对一些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学生造成冗余信息传递而破坏他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和理解。但是一旦使用电子白板却可以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以前是黑板,但是其信息容量小,形式单一,且有污染),这样就加强了集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真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
  二、灵活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其交互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的互动理念,以及白板技术本身的互动性和易操作性特点,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手段,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使用交互白板技术能即时、方便、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材料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它使得数字化资源的显示更灵活,也解决了过去多媒体投影系统环境下,使用课件和幻灯讲稿教学材料结构高度固化的问题。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交互白板技术使得以前色彩单调、显示材料类型仅止于手写文字和手绘图形的黑板变得五彩缤纷,既可以像往常一样自由板书,又可展示、编辑数字化的图片、视频,这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其注意力。
  四、灵活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在应用电子白板的教室,教师只要在白板边就可用电磁笔在白板上操作电脑,还可用电磁笔自由书写,直接点击板擦,随便涂改。教师可随意对投射到白板上的任何画面进行注释讲解,用电磁笔实现在白板上的无痕书写与图画,电子笔可以任意選择颜色、调节粗细,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就可以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可以像在传统黑板上那样书写勾画,还可以对书写内容执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动作。
  五、白板特有功能及其技巧使用。如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白板对动画、视频的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主的应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
  六、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和保存。交互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白板软件提供了一个脱离白板环境可以阅读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笔记的抄写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白板上发生的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以最通用的格式被记录下来,如PPT,HTML格式,这时记笔记的时间可用来更多的参与到集体学习或交流反馈中。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界面。而电子白板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使丰富的主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其他文献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时期。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美术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性,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教育目的。”创造总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绝没有非凡的创造力,这是不言而喻的。美术是想象的摇篮,想象是创造的使者,所以美术这一学科就义不容辞的来担当这一使者,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奠基。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结合不同内容,充分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从而
期刊
摘要:新课改呼唤新的教学理念,呼唤新的学习方式方法,呼喚创新,而“世界咖啡”这种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它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阅读个性,更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世界咖啡” 自主学习  新课改发展到今天,越来越需要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策略,并运用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任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都必须遵从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充分
期刊
在海明威的创作生涯中,年轻时的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勇士,反映的是年轻的海明威的朝气和一往无前的进取心,而晚年的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则是饱经沧桑,屡受挫折但又不甘失败的精神上的胜利者。这在他晚年的小说《老人与海》中尤为突出。  “硬汉”有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是多次失败后的乐观。  桑提亚戈决不是悲观绝望的和使人意志消沉的人物,而是一个刚毅坚强、崇高的人物形象,是海明威在
期刊
摘要:中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德育又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在现代教学中也就显得更加基足轻重了。根据自己作为学区综合实践活动组长的几年实践经验,我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一个很好地契机与突破口,它“润物细无声”,化无行为有形,通过渗透性与养成性教育,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影响,能产生美丽的蝴蝶效应。  关键词: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蝴蝶效应  “不是锤的敲打,只是水的载歌载舞,才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美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为学生创造快乐,使学生享受快乐的重要责任。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趣味性为引领,为学生们创造了众多充满快乐的学习过程。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喜爱美术学习、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绘画、写生绘画、联想绘画等方式,使学生经历了不同的绘画过程,收获了相同的快乐体验。  关键词:小学美术、趣味性、绘画教学  我们在小
期刊
摘要:对于《红楼梦》,每读一遍就有一次新的收获,这是一片永恒的文学沃土——这一次,我被《红楼梦》中的诗词吸引住了,不仅是迷恋于其诗词格律和意境的美,更讶于作者对诗词融于小说这种文体的控制能力——作为小说人物的“代言者”来说,曹先生对于诗词的把控似乎只有仰望。  关键词:红楼梦 诗词 创作 控制 赏析  《红楼梦》中很多诗词与其他小说诗词用法不同,大多不是出于作者对作品或人物的艺术化修饰处理——比如
期刊
摘要: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其久负盛名,历来为诗歌爱好者所推崇。按照“诗言志”美学原则,诗评家对于《登高》中“悲秋”的解说,或偏于景与情之交融,或重于奇字奇句之法。但依据诗人生平探究解说“悲愁”,盖其少矣。  关键词:杜甫 诗歌 悲愁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客居夔州时所写,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历来为人们称道。诗人以高度概括
期刊
摘要:书中乾坤大,下笔天地宽。书与文相映成趣,读和写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积累。课外读名著宜多宜好,记笔记、写心得、积佳句、做批注、勤练笔都是“积之东隅”。“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内积累古典诗词,可以让我们在吟咏赏鉴中携手经典、融会于心;读同龄人美文,灵动的语言、轻灵的文笔、独特的风格、多元的思维、闪光的智慧会让我们感同身受引发共鸣,“采之桑榆”以待厚积薄发。津
期刊
《围城》是一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厚的人性开掘和广泛的世态讽刺的优秀文学作品。就思想内涵而言,钱中书提出的“围城思想”——“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深切道出了人生在世的无奈和痛苦,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钱钟书夫人杨绛在电视连续剧《围城》片头上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小说中也多次点明了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底蕴,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标识。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更应该得到体现和运用。无论是设计、绘画还是建筑欣赏等方面,都应当尽可能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美术是视觉传达的艺术,是更直观的,更有影响力的,因此更应当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本文主要论述论传统文化元素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与运用。  在当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