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证了巨画《炎帝万岁!炎黄子孙万岁!》的诞生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画《炎帝万岁!炎黄子孙万岁!》,这是我22年前亲自见证作者王憨山老师创作完成的。今天与人闲聊,我还有些津津乐道。
  该巨画创作的时间是1998年10月23日,地点在株洲市炎陵县桃源洞珠帘山庄。当时,株洲市人民政府为把“’98中国株洲炎帝节”举办得更加丰富更加完美,特邀省里和市内一批书画家举办了一个“丹青歌盛世,翰墨颂炎陵”的主题笔会。我作为本次活动的采访记者和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书画家们参加了公祭炎帝和这场笔会。
  本次笔会应邀省内的著名书画家有:王憨山、徐照海、王金星、杨炳南、刘开云、柯桐枝、凌文虎、陈沛华,以及我市知名书画家何浩中、贺安成、刘国泉、楚石等。
  頭一两天(即10月21日和22日),全体书画家们首先在株洲参加炎帝节开幕式,下午即奔炎陵县。晚上,大家在炎陵县城观看烟花、灯饰、龙狮表演。长长的游行队伍有鲜花队、采莲船队、花环队、腰鼓队等。人们高举“追念民族始祖,弘扬炎帝文化”等横幅,队伍按“中西部地区代表团”“炎陵县各界代表团”依次前行,场面极为热烈、壮观。22日上午,书画家们还赴炎帝陵参加了“公祭炎帝大典”。
  大概是画家们的亲身的体验和对炎帝功盖日月的感思,在去桃源洞的路上,大家都议论和思考着各自的创作内容与构图。贺安成先生才思敏捷,他对着坐在身边的王憨山先生说:您这次是不是要别开那些人们看熟了的花、鸟、虫、鱼,创作出一幅宏大的、气势磅礴的,反映炎陵县人民尊我始祖、爱我中华的鸿篇巨制来。王老听了,憨憨一笑应道:要得,要得。当晚,贺安成先生不知疲倦地跑到王憨山老师的卧室,用钢笔勾勒出昨晚游行队伍的草图来供王老参考。对此,他们琢磨至深夜。
  第二天,王老乘兴挥舞起那枝如椽之笔,他以安成先生草稿为蓝本,然后笔走龙蛇,大刀阔斧地画起来。这时贺安成仍在旁边当参谋,王师母和我们工作人员一边抻纸,一边添墨挤色,并将画好的一张张摊放在地上。整整画了大半天,这张《炎帝万岁!炎黄子孙万岁!》的巨制终于出来了。这幅画,有9张4尺宣长,计12.24米。我想,这恐怕是王憨山老师有生以来唯一的一张大画。
  巨制“炎帝万岁!炎黄子孙万岁!”是主标题,副题为“中国株洲炎帝节炎陵县公祭龙狮游行纪胜”,落款为“戊寅王憨山造稿于珠帘山庄”。
  巨制上,王老画了两队小姐骑竹马引路,两条巨龙腾挪其中,6只雄狮伴舞其间,两列人群有的持杏黄幡旗,有的举刀、斧、戈、戟,还有的抬着象征“五谷丰登”的稻、黍、稷、麦、豆和“六畜兴旺”的猪、牛、羊、马、鸡、狗,还有四季时蔬萝卜、白菜、冬瓜、南瓜等。游行队伍随着一只只的采莲船,向前慢慢地跃动。这幅巨画,硬是把炎陵县公祭炎帝而举行的龙狮游行壮阔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其构思之精妙、气势之宏大、笔墨之老到、艺术之精湛,无不令人拍手叫绝。
  我记得,这是王憨山老师第二次到我们株洲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今天,在他老人家离开我们二十周年时,我写了这些,以示尊敬与怀念。
  (马立明,书画家,《株洲日报》原主任编辑。)
其他文献
“你是要鸡崽子,还是麻拐子……”在每次书画笔会上,写意花鸟画家王憨山在完成主办方要求的作业后,总会意犹未尽,对每位向他求墨宝的人嘿嘿笑着问上一句。他从不留意递上宣纸来的是西装革履的老板,武装到眉毛的女士,还是系着围裙额头直冒热气的大师傅。不多一会,他画的小鸡、小青蛙就会铺满一地,让求画的人无一空手而回。这时,早已完成作业、坐在沙发上品茶聊天的个别同行就会说:“他是有点宝里宝气……”  王憨山平日里
期刊
王思宁,号竹溪逸士、幽篁廬主人,湖南长沙人,湘中美术馆馆长、湖南艺术收藏家协会理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客座教授、书画家。其少喜书画,始工笔,后写意,风格多样,精于花鸟动物,亦擅山水、人物、书法、诗文、油画、篆刻等。画风奇崛古逸,立意深邃,耐人寻味,独具个人风格特点,作品广为艺术机构及愛好者收藏。  王思宁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画家,他是一个智慧的实践者,善于学习和思考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家的特点。他钟情于山
期刊
李再湘,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1984年数学本科毕业,教育管理硕士,现为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南大学书法教育硕士导师、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导师、全国著名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全国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得主、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金石篆刻家、作家和诗人。现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华文众合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湖湘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书
期刊
杜大伟,1959年生于河南开封,祖籍安徽萧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书法导报社副总编辑。以书法、国画、篆刻创作为业,从事书法、国画艺术理论研究、编辑工作40多年。多年以来在国内部分省市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览10多次;出版个人书法、国画、篆刻作品集20多部;编辑书画专著几十册。  2016年所观摩的书画展中,杜大伟先生在开封举办的画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他举办了两三次画展,更主要的是我在
期刊
王绪生,字子衡,1965年生于甘肃甘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书法作品入展第六屆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二屆全国草书艺术大展、第六屆全国楹联书法展、中书协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全国首届临帖书法大展、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六届国际书画艺术节暨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获第二屆中国
期刊
杨强立,1965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当代画家、收藏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馆员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湖南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出版有《杨强立画集》《杨强立山水画集》等。2019年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如何画好中国画?是技艺的问题,也是情感的问题,亦是智慧的问题。技艺在于笔墨、布局和章法,情感在于思想和感悟,
期刊
收藏的乐趣,全在于寻宝和考证的过程。试想,如果收藏没有寻寻觅觅寻宝、艰难辛苦考证而至苦至乐的过程,而只像到超市买东西一样,付钱走人,还有何乐趣可言?  本人十年前得到一件顶级画稿刻铜作品,经过三年的艰苦考证才搞明白其中的奥秘,兴奋持续至今。今天就对各位藏友分享一下自己对于刻铜认识的逐步提高以及这件作品的考证过程吧!  对于刻铜艺术的认识和认知,也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丰富、逐步清晰的过程。2003年以
期刊
湖南老公安阳红光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三部曲终于完成了。从第一部追寻因为各种原因而从人们视野里消隐的老红军战士并为他们造像,到第二部以情景再现的手法再现湖南公安民警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而出生入死、惊心动魄的动人情景,再到此次展出的为因公牺牲或致残的公安民警们以及拍摄其家人的思念与伤残民警的现在状况的第三部,作为整体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以丰富的艺术手法讴歌公安干警为人民而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并且以对于他
期刊
非常感谢《艺术中国》杂志社邀请我参加这次座谈。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文学艺术界研究王憨山写意花鸟画的专家和艺术家,比我有更多的见解,更有发言权,值得我好好学习。我很庆幸能和王老有这么一段忘年交,他的艺术人生和作品对我影响很大,今天我在这里想谈些与王老师交往的感受。  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认识王老的。这段缘分还是缘于父辈。记得那是齐白石纪念馆办纪念活动时,我父亲负责接待娄师白先生,当时王老也来了,我因
期刊
江南水乡,烟雾微茫。柳林江畔的虎形山村(益阳市牌口乡),就像一块镶嵌在铂金上的翡翠,妖艳迷人,水润清透而有底色,一摩挲就能散发出袭人的灵气。  传说黄帝南巡,走到金雞凼金鸡叫,走到老虎凼(虎形山)老虎叫,走到猫精山猫叫。因此,虎形山变得更神秘,也更美丽,波光腾异彩,草木斗奇辉。  在明朝洪武二年,虎形山刘氏先祖世麟公携家人自江西迁徙入湘之新康都,后来晚辈一支斐俊公又从新康再度迁出,一路辗转察看,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