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流行特点及与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P)流行特点及空气污染物对SP流行特征的影响。

方法

实时记录苏州市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并收集同时期苏州地区6 653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SP检出情况及苏州地区空气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水平与SP流行的相关性。

结果

6 653例患儿SP总检出率为9.94%(661/6 653例),2012年至2014年SP检出率分别为7.69%(183/2 381例)、10.87%(235/2 161例)、11.51%(243/2 111例)。≤1岁、>1~3岁、>3~<7岁、≥7岁患儿SP检出率分别为7.11%(227/3 192例)、13.48%(244/1 810例)、13.76%(168/1 221例)、5.12%(22/430例),幼儿及学龄前儿童SP检出率明显高于婴儿及学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80,P<0.001)。春、夏、秋、冬SP检出率分别为9.79%(173/1 768例)、7.66%(130/1 697例)、11.76%(187/1 590例)、10.70%(171/1 598例),夏季患儿SP检出率最低(χ2=4.897、15.839、9.165,均P<0.05)。调查期间空气污染物PM2.5、PM10、NO2、SO2、CO、O3浓度均处于波动状态,SP检出率与PM2.5、PM10、NO2、SO2浓度均呈正相关(r=0.650、0.586、0.680、0.467,均P<0.005),而与CO、O3浓度相关性不明显(均P>0.05)。

结论

SP为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检出率高,夏季检出率低,其检出率与空气污染物PM2.5、PM10、NO2、SO2水平等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F-S)治疗腹腔内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S的30例腹腔内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年龄1~8岁,平均18个月;单侧22例,双侧8例,共38只睾丸。同期行传统腹腔镜分期F-S手术的31例腹腔内隐睾患儿设为对照组,年龄11个月~9
患儿为学龄前女童,主因"抽搐、意识障碍伴发热2 d"首次住院,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予免疫治疗后症状恢复,头颅影像学表现有所好转,激素减量过程中头颅磁共振成像示病变加重,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儿曾有一过性血常规三系降低,再次应用激素治疗病情好转,但颅内病变仍呈现进行性加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原因不明,在其同胞弟弟以"发热、肝脾大、三系降低"起病后,考虑"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全世界儿童的健康。随着耐药结核的增加,给结核防治带来了极大挑战。目前儿童耐药结核诊断及治疗仍然困难。分子诊断使耐药结核的快速诊断及可靠治疗成为可能。目前儿童耐药结核治疗策略基本与成人相同。现就儿童耐药结核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之一,可导致神经、消化、呼吸等多系统的损害,其诊断除了黄疸、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因此,应用敏感而特异的方法早期诊断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CMV)感染尤为重要,现就CCM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急性肾盂肾炎(APN)患儿的常见致病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并分析发生APN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64例APN患儿中173例尿培养阳性患儿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对常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以观察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同期住院的200例下尿路感染的患儿分别进行性别、年龄、血、尿指标比较,分析发生APN的危险因素。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仍是AP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免疫预防后远期保护效果,探讨是否需要加强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方法2017年7月至9月邀请2012年在南京鼓楼医院随访过的252例出生于HBV感染母亲但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子女进行再次随访,记录加强接种乙肝疫苗情况和相应病史,并采血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252例儿童中实际随访198例(78.6%),年龄(8.4±2.2)岁,其中男童
目的总结深圳地区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确诊的10例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情况。结果10例患儿均来自肺吸虫疫源地,其中9例有明确进食溪蟹或蝲蛄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胸痛、腹痛为主,3例伴多浆膜腔积液,1例伴皮下结节,1例无症状。10例患儿均有外周血嗜
目的评价儿科患者双份血培养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1 985例住院患儿血培养采集方式、采样前抗生素应用与血培养阳性情况,按照血培养采集方式分3个阶段,血培养单瓶阶段:患儿单送1瓶需氧瓶血培养;血培养双瓶过渡阶段:自相同的皮肤穿刺点抽取2份血液标本同时送检进行需氧瓶培养;双份血培养阶段:自不同的皮肤穿刺点各抽取1份血液标本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不同时期的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水平,以了解其感染后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其与患儿咳喘症状及炎性介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患儿是否有喘息症状,将63例患儿分为喘息组(26例)及非喘息组(37例)。分别检测不同分组中患儿MP感染急性期、3个月后及6个月后CARDS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对不同组别的IgE水平、IL-4等进行监测。结果1.喘息患儿与非喘息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