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一年级更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一年级;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一年级更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他们已经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玩玩乐乐、跳跳蹦蹦;另一方面,刚过了两个月的暑假,娇惯自由。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得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生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此材此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这是儿童乐园,有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其次,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发言。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并奖给他们小贴画。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在教学形式上力求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比如在教学《整理书包》这一课时,就在开始设计了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注意力非常集中。久而久之,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吗?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对那些不会计算的我则引导,同学们,他们都能算出,我们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1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养成作业认真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一)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题意。
(二)规范书写。
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要求学生限时内完成作业。
(三)检验改错。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我经常组织学生展开比赛,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特别是优秀的在旁边加红★或是敲上一个漂亮的印章,贴一个精美的贴画。学生对老师的奖励敏感度极高,经过这种评分制度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努力地想得到教师奖励。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然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一年级;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一年级更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他们已经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玩玩乐乐、跳跳蹦蹦;另一方面,刚过了两个月的暑假,娇惯自由。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得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生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此材此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这是儿童乐园,有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其次,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发言。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并奖给他们小贴画。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在教学形式上力求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比如在教学《整理书包》这一课时,就在开始设计了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注意力非常集中。久而久之,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吗?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对那些不会计算的我则引导,同学们,他们都能算出,我们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1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养成作业认真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一)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题意。
(二)规范书写。
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要求学生限时内完成作业。
(三)检验改错。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我经常组织学生展开比赛,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特别是优秀的在旁边加红★或是敲上一个漂亮的印章,贴一个精美的贴画。学生对老师的奖励敏感度极高,经过这种评分制度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努力地想得到教师奖励。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然让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