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摄影杂志》2016年2月刊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den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英国摄影杂志》推出“拍摄豪门”专题,采访了一些将聚光灯转向富豪的纪实摄影师。富豪的人数在人群中也许仅仅占1%,但是以这个群体为题材的作品却可以清晰地表达摄影师们的批判态度和政治参与。那么,摄影师通过怎样的途径实施拍摄?他们又是如何塑造被摄对象?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摄影师对这个题材产生了兴趣?都杰·沃利斯(Dougie Wallace)拍摄的街头肖像咄咄逼人,使用闪光灯“带出问题的不可思议性”。泽德·尼尔森(Zed Nelson)在百万富翁家中拍摄,作品中没有强烈的光效,也没有使用怪异的拍摄角度来贬低被摄者,更没有使用那些使被摄者看上去滑稽可笑手法。这期封面就使用的尼尔森的作品,他说他坚定地相信“如果你可以直接了当地展示事物,用事实说话,你就不会出现坐在墙头观望的局面”。面对经济和政治危机,西班牙的新一代摄影师胸怀大志地记录了他们社会的不稳定状况。卡洛斯·斯波托诺(Carlos Spottorno)曾经是一位广告执行人,转行摄影之后,成为了荣获大奖的纪实摄影师。他用富豪们的脸拼贴集成画面,创作出极富想象力的“WTF银行”黑白宣传册。丹尼尔·梅利特(Daniel Mayrit)将大都会警察散发的后骚乱“通缉犯”的海报进行了大翻转,用100名伦敦城最有权势的人的监控录像风格的影像代以“通缉犯”。
  《艺术评论》(ArtReview),英国,2015年12月
  自从1949年创刊以来,《艺术评论》杂志一直都是使用艺术家本人的自画像作为封面。如今,众所周知,自拍像代替了自画像,因此,《艺术评论》采取了一个折中方式,请肖像摄影师来拍摄艺术家以作封面。为什么要用艺术家作封面而不用艺术作品呢?部分原因是,这表明了《艺术评论》在艺术生态中所给出的自我定位。当代艺术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地受追捧体系中,该期杂志通过介绍智利在前、中、后独裁时期艺术的状况来诠释这点。
  《燃烧》(Burn),电子杂志,2016年1月
  《燃烧》是马格南摄影师戴维·阿兰·哈维(David Alan Harvey)于2008年12月创办的网上杂志,以推出年轻摄影师优秀的报道摄影作品为特色。
  盖雅·斯考奇(Gaia Squarci)的系列作品《破碎屏幕》(Broken Screen)年初正在米兰Still画廊展出。斯考奇生于米兰,现工作生活于纽约。她这样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当你失去视力的时候,世界开始变得像碎片一样,就如同透过破碎的屏幕看世界。这时,你再没有能力去理解光线到底从哪里来的了。”许多人并不是天生就失明,但是当他们走向失明的时候,他们不得不从新调整自己,这些人的生活质量深受残疾法则、获得帮助的多少和周边社会的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斯考奇请求盲人引领他进入到失明的生活中去体验,希望探索失明概念和失明现实之间的断裂。她想象着自己是正处于失明状态的盲人,在曾经多年有视力的生活之后,突然被迫要重新建立同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她说:“在失明的状态下,我对于身份、爱和独立这些问题的核心更能产生共鸣感受。”
  《弗里兹》(Frieze) 德国/英国,2016年1/2月刊
  本期《弗里兹》杂志回顾了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的左菲雅·莱德特(Zofia Rydet)的摄影作品展。从1978年起直至1997年去世,左菲雅·莱德特一直致力于题为“社会记录”的摄影项目。这位来自波兰的摄影家行走在自己家乡的大街小巷,农村乡镇间,拍摄那里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家居。莱德特的拍摄对象通常都是贫困家庭,可是她没有通过营造令人怜悯的氛围或居高临下的态度来映衬巨大困苦。左菲雅·莱德特的拍摄永远聚焦在人物以及家居,她总是拍摄主人正襟危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她认为,我们的家当以及我们如何去布置,反映了我们内心中无法表达的东西。这个巨大的持续多年的“社会记录”项目,不仅仅意味着艺术家走进成千上万的陌生人家中,而且涉及到了艺术家进行的不同寻常的和复杂的分类学探索。
  《摄影》(Photo),法国,2016年1月
  在过去的30多年间,西班牙摄影家切玛·马多斯(Chema Madoz)直执著于非凡世界。借助他超现实的甚至有些古怪的创作,时间消失在黑白之间,消失在极简主义中。切玛·马多斯的作品融合雕塑、凸版印刷、拼贴和反射等手法,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出人意料地组合起来来。事物本身的丰富性,在他重新改变之后,远离了唯物主义和消费主义。从想象出发,借助摄影的神奇力量,他的作品中所有的事物都被幻想化。
其他文献
出自总统之乡,立足亚洲,从纪实摄影走向当代摄影  2016年9月29日至11月3日,第6届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6th Daegu Photo Biennale)正式举行。全球共有30个国家的近百位摄影艺术家参展,展出的300多件作品包括摄影、装置、视频、行为艺术和文献等多种形态,意图通过实验影像和全新形式来阐述完成艺术表达。  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创办于2006年,是位于朝鲜半岛东海岸的韩国第三大城
期刊
周彩玲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  留学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富有影响力的特殊群体,接受过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洗礼,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推动了科技、外交、军事、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从摄影这门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专门学科来讲,由于以留学生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加入,使摄影摆脱了早期师徒相承的封闭状态,逐渐成为一种科学技术和一门视觉艺术,不再仅仅是一项谋生的手艺。也正是由于以留学生为代表的广大先
期刊
汉堡造型艺术学院(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 Hamburg)  汉堡众多的美术馆和画廊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汉堡摄影三年展每三年在汉堡举行一次。  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  “贝歇流派”的发源地,尽管其他艺术家并不在学院中任教,但安德列亚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依然是学校的教授。杜塞尔多夫的“年度
期刊
每当提起摄影,都不禁让人想起摄影的发明史。1839年8月19日,佛朗索瓦· 阿拉贡( Arago 1786-1853)在法兰西科学学会上,正式宣布摄影术的发明,即尼埃普斯(Nicéphore Niépce 1765-1833)和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é Daguerre 1787-1851)共同发明的摄影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形容摄影为“绘画的仆人”,在摄影史早期,摄影令大众
期刊
你出生的地方摩洛哥,相信对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你对色彩的自由运用和娴熟把握。  我生于摩洛哥,那里的文化、色彩都深深烙印在我身上。我偏爱地中海国家,人的热情感染我,对我影响很大。摩洛哥是光的国度,肌理、光线和色彩非常丰富,历来吸引着众多艺术家,德拉克洛瓦、马蒂斯,还有伊夫·圣·罗兰!  你早期和经典的作品都是黑白,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柯达克罗姆拍摄彩色照片?  1966年去巴西旅行时,鲜艳的
期刊
近年来前往美国各高校学习摄影相关专业的留学生不断增加。除了笔者就读的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外,笔者还邀请了另外8所著名美国高校摄影相关专业(按大学首字母排列)的中国留学生推荐他们就读学校的特色课程。  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加州艺术学院的纯艺术研究生采取不分专业自由选课的模式,在课程上除一门图像类的“作品评论(Critique)”选修课外几乎没有
期刊
2016年3月5日至4月2日,七位“在暗房中获得快乐的人”在北京草场地希帕画廊举办了“再看·再观察:我的放大机Ⅱ”展览。  早在2009年2月14日,付羽、魏来、卢恒、邹盛武、路泞五位摄影家就举办过“我的放大机”首展。七年后这个群体又多了两位新成员:张玉明和马永强。与大多数摄影展览以“题材”方式命名所不同的是,“再看·再观察:我的放大机Ⅱ”展览所强调的是“媒介”,即传统银盐时代的审美与观看方式。 
期刊
2016年3月1日,TIPA实验室BetterNet同时公布了富士X-Pro2和奥林巴斯PEN-F两款相机的测试结果。两款新品都属于很“文艺”的复古型无反相机,前者是富士无反阵营中的旗舰机型;后者外形小巧,是奥林巴斯在胶片时代的经典135半幅相机PEN-F的数码复刻版。  富士X-Pro2  作为2012年发布的富士X-Pro1升级版,富士X-Pro2沿用了富士独一无二的“电子+光学”混合式取景器
期刊
在今天,摄影,或者说照相,作为林林总总纷繁复杂大众文化现象之一种,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困惑。  有那么些作品让人“看不懂”了,原先熟知的那些关乎影像的美学标准、教化功能,呈现样态,变得暧昧、含混,气质忧郁,意义缺失,构思缺位,及至寻常、无聊、挑衅,甚至可怖了。有人言必称“当代”,一方面急切地名之为摄影的范式革命,预设出了叫好声,另一方面又同样急切地等待下一出戏上演,在中场休息时就不耐烦
期刊
1809年著名的普鲁士教育家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和他的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在柏林创立了最古老的大学洪堡大学,那时所树立的“洪堡精神”认为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基本组织原则是“寂寞和自由”。这一基本思想在德国如此地深入人心,它广泛地渗透到德国大学教育的根髓之中,使得几乎所有的大学教育不仅以教会学生基本技能为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