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转型:十年磨一剑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pi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飞利浦是一个高产量、技术驱动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不同业务部门业绩表现各异,财务波动较大。我们涉足领域太多,业务繁杂,关联松散,且没有一个清晰的愿景和策略。在外界看来,飞利浦是一家很难在短时间里把握住业务重心的公司;对内来说,因为公司的架构过于复杂,协调管理也就显得极为困难。对于管理者来说,这个复杂的结构阻碍了快速有效的决策。
  90年代中期,我们的劣势已经转化为一系列亏损的财务报告,严重威胁到了公司的生机。当时,飞利浦已经别无选择了。我们必须要成为一家目标明确、透明、敏捷并且有活力的公司。我们必须要有重点地选择业务领域,并且精简组织架构。我们决定立足于三大业务部门:医疗保健、优质生活和照明。
  
  剥离非核心业务
  
  飞利浦转型的第一个推动力是电子行业的变迁。90年代末,世界经济正在酝酿一场全新的变革,完全集成的电子公司时代即将终结。大多数公司都需要选择以下三个领域的其中一个,作为自身的核心业务。这三个领域包括:技术和零部件领域;生产和组装领域;应用的设计和营销领域。我们也不得不做出选择,飞利浦最终的战略选择是:专注于应用领域。
  这一选择伴随着另一个重要的决定:生产外包。大家知道,如今在生产领域已经很难获得竞争优势并且创造价值,因此我们决定将许多生产外包。当然,我们也依然保持自有生产,但仅限于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品,比如剃须刀和照明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决定将重点放在“健康舒适、优质生活”领域,并精简结构,专注于应用业务的研发、设计、品牌和销售。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一些“大刀阔斧”的举措,把包括元件部门和半导体部门在内的大块业务剥离出去,并将消费电子和家电与个人护理部合并为优质生活事业部。
  但在决定之前,必须要谨慎听取公司内外各方的意见。一旦做出决定,就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将决策执行到底。
  实现转型必然会面临艰难的选择,而善待员工是关键所在。出售半导体业务就是一个例子。毕竟,这是一个有着37000名员工、收入达到46亿欧元的业务。半导体业务未来的良好发展和过渡时期对员工利益的保护,是我们在谈判期间的重要考虑因素。虽然,在剥离后我们将不再对该部门及其员工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在谈判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将他们置之不管。
  把握时机对于半导体业务的剥离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决策制定之时未必是执行的最佳时机。受制于金融和市场环境的局限,你可能不得不推迟采取行动。当我们决定剥离半导体业务时,市场状况并不允许我们以一个合理的价位将其出售,所以我们必须要耐心等待。
  
  选择将要专注的领域
  
  我们转型的第二个动力是全球社会经济、生活的趋势性变化。这个动力帮助我们选择未来将要专注的领域。
  首先,无论从社会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医疗保健行业在全球范围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上世纪末,我们的医疗保键业务相对较小。在我出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后不久,很多人就开始问我,什么时候会把医疗业务卖了。但是,我们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打算。在中国、欧洲、美国、日本,人口正趋于老龄化。在世界范围内,慢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们决定迅速扩大医疗保健业务。
  第二个影响我们决策制定的重要趋势是,高效节能和降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各行业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全球范围对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提倡,为我们的照明业务提供了巨大商机。过去十年,通过在LED领域的积极拓展,我们不断强化在高效节能照明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在医疗保健和照明业务的扩展中,收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收购,不仅加强了现有业务的实力,同时也跨入到新的业务领域。在2000年到2003年间,飞利浦投入了50亿欧元用于医疗保健事业部的各种收购,几年后又展开了一轮新的收购。照明方面,在过去五年里,我们通过各种战略性收购加强了在LED应用方面的地位。
  第三个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是,中产阶级日益壮大,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易操作、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他们的注意力已经从普通产品,上升到能够改善健康生活的整体解决方案上。任何产品的设计都应该以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科技本身,飞利浦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在研发方面仍然有着大力投入,开发并应用最为前沿的技术。只不过,科技应该服务于人的需求,绝不能本末倒置。
  新兴市场日趋重要,这也是转型过程中我们考虑到的第四个重要趋势。多年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不是美国、欧洲、日本,而是像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新兴市场。为了公司的发展,我们不断地在这些市场增加投入、扩充人员。
  
  品牌的价值
  
  推动飞利浦转型的第三个动力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营销方式和品牌定位。我们的品牌承诺是“精于心、简于形”,它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而且蕴含在公司的方方面面。我们始终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使产品更加人性化,加强对消费者意愿、感受和需求的了解,在所有业务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过去十年中,飞利浦品牌价值在全球的大幅提升,证明了我们的品牌承诺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转型的心得体会
  我认为我们的转型是成功的。在2000-2002年和2008-2009年两次全球经济危机中,飞利浦公司截然不同的财务表现,充分体现出转型带来的生机。与上次相比,这次的经济危机来得更为凶猛,然而飞利浦销售的下滑与之前持平,利润只有少量减少。更重要的是,仅仅两个季度后我们的运营利润就开始迅速恢复。
  对我个人来说,执掌转型的过程就好像同时下着很多盘棋。总是有许多问题要面对,有许多意见要听取,有许多决定要果断做出。
  飞利浦的转型过程中,领导力加上聆听的技巧十分重要,对时机的把握也相当关键。另外,同样不可或缺的是,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毕竟,没有理想的公司就如同一个人没有灵魂。而脱离了现实的公司,却又像一个人失去理智。出于理想,我们给自己设定了成为“健康舒适、优质生活”领域领导者的目标。而基于现实,我们又知道不可能样样领先,所以必须对我们所从事的业务做出明智的选择。
  飞利浦转型的另一大特色是我们始终积极与各方开展合作。通常,我们会与业务伙伴保持沟通。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与重要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不断与消费者对话,了解他们对产品的需求。
  十年过去了,在转变成为一个“健康舒适、优质生活”全球领导型公司的进程中,可以说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我们为人们改善健康和生活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转变,我们拥有了均衡的业务布局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加上稳健的财务表现,我们已经成为一家更敏捷、更有活力的公司。但企业的转型永远没有终点。
其他文献
在世界越来越小、经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商务旅行呈现爆炸性增长。这个庞大的群体带动着资本流、物流、消费流的快速流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商旅经济市场。    商旅消费不可小觑,航班时间的合理性最具吸引力    益普索(Ipsos)调查发现,目前,商务人士出差的基本状况是:出差频率为平均每月出差一次,每次出差时间为1周左右。在出差费用标准方面,实报实销占有一定比例(住宿方面,33%实报实销;餐饮为35
期刊
相比诺基亚迟迟来到的转型,摩托罗拉的动作则要早得多,也要迅速、果断得多。但前提是,摩托罗拉的市场下滑,也要严重和快速得多。  2006年年底是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由盛转衰的拐点。虽然当时市场仍对处于RAZR(锋彩)销售热潮中的摩托罗拉抱以厚望,但随着竞争者相继推出各自品牌的轻薄款型,摩托罗拉最引以为豪的RA zR在2006年第四季度便失去了其市场优势。  根据2007年第一季度财报,摩托罗拉的销售额较
期刊
市场增长和企业扩张无疑是中国消费品201 O年的关键词。消费品行业的市场格局和营销模式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同时,通货膨胀愈演愈烈,滞胀山雨欲来,商家对消费品市场时刻保持警惕。在这种行业内部千变万化、外部环境机会与隐患并存的条件下,消费品企业应何去何从呢?    消费品行业快速发展    早在2004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就远高于GDP增速,而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逐渐呈现人口结构变化,中高收入人群
期刊
投资多样化黄金吸引眼球    “物价上涨”成为2010年市民感受最深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市民的投资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58.8%的受访者认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对投资理财影响最大的经济事件,“人民币升值”与“楼市调控”分列第二、三位。从性别上看,女性对物价上涨更为敏感;从年龄段上看,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36~40岁),对通胀更为担忧。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均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
期刊
诺基亚近日宣布公司一系列战略规划,由此开始了诺基亚的转型之路。曾击败摩托罗拉,居手机行业全球第一的诺基亚的被动转型,不由得让人们开始反思企业转型方面的话题。    战略方向——众里寻它千百度    战略方向是指企业制定战略方案和战略决策的指导方向,是其对产品以及市场的综合选择。大多数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常常缺少对战略方向的研究,甚至有些企业把产业方向或技术方向与战略方向混淆起来。这些情况从根本上影
期刊
我目前正在经营一个家电卖场,现在发生了这么一个事。前天刚炒了一个员工,今天就发现他在竞争对手的商场上班。原因是我从销售一线提升上来管理这个商场,而这名员工和我同时进来的,心里不服,就在一次早会上公开表示不会服从我,虽然他是销售部门的骨干,但是为了商场的正常管理,第_二天我就让他走人了,且这个部门不是说没7他就不行。现在问题主要是他在我们公司呆了好久,一些公司的操作方法,经营思路他都有所了解,我们与
期刊
近日,中粮在北京开出了自己品牌的肉食专卖店,销售的产品包括生鲜肉、肉制品、禽肉制品,以及中粮旗下的福临门油、米等产品。  自己开店,此举被认为是中粮在加强对终端的掌控。  2010年底,康师傅“断供”家乐福,因为家乐福欲提高返点率让康师傅难以承受;2011年1月,家乐福与中粮传出合作摩擦,背后是家乐福的高额渠道费用严重挤压了中粮的利润;2011年初,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在哈尔滨地区全面停止了对当地家乐
期刊
离市场近一些,离市场再近一些,确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后,中粮集团一直在寻找扩大终端市场出口的机会,希望在食品、饮品等快消品领域有所突破,实现从资源型的企业向终端品牌型的企业转变。毫无疑问,试水直营店这一行为并不仅仅是中粮不堪零售大鳄压榨所采取的反击,而是一场为实现企业大战略所打响的战役。  悦活收入不及广告费的一半、丢了魂的五谷道场、千年老二福临门,造成上述种种现象的短板就在于终端
期刊
中粮开直营店,既是中粮的无奈,也是在过度竞争环境中的必然选择,毕竟这同时也意味着中粮战略转型的开始。在这个战略转型过程中,中粮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直营店渠道和原来固有渠道冲突的问题;其次,是关于直营店网络张开后,中粮品牌如何提升的问题。  显而易见,做直营店势必会影响到先前固有渠道合作伙伴的利益。直营店一旦启动,随着渠道的优化整合以及渠道渗透,使得固有渠道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遭到合作伙伴的强
期刊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就汽车行业而言,伴随新规划的出台,其发展方向也将作出调整。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需要的不再是激动人心的销售数据,而是切实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零部件、国际化的突破以及真正的产业升级。    行业政策换代    政策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可谓越来越深远。早在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其重心集中在消费市场的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等方面,时移世易,在中国成为
期刊